李淵

摘 ?要: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民營經濟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隨著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營商環境改善難、融資難、轉型難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困難和障礙,我們要健全民營企業發展的法律制度和體系,積極采取減稅降費,簡化審批流程,打通資本市場,拓寬民企的融資渠道,進行混改等措施來保證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 民營經濟 ?轉型發展 ?對策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伴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民營企業經歷了曲折探索和全面發展的歷史時期,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營經濟體系,并在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鼓勵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根據人民網的數據統計,2019年民營企業對我國稅收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對GDP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致力發展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和開發應用,還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但我國民營經濟在取得卓越發展成就的同時,面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諸多困惑和挑戰,新時代為了更好地發揮民營經濟對我國經濟的貢獻,要積極采取對策,以實現民營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歷史脈絡及其貢獻
以改革開放為重要歷史節點,中國的民營企業經歷了從有到無,又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曲折探索和全面發展的歷史時期,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營經濟體系。
(一)中國民營經濟的曲折發展時期(1949-1978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建立起了以公有制為主導的多種所有制經濟。面對中國百廢待興,這一時期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是采取各種措施,全面穩定和恢復經濟發展。而以民族工商業為代表的私營經濟,是當時參與新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只重要力量。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個體經濟和個體工商戶曾一度被黨和國家支持和保留,但是在黨的“八大”以后,在不斷的政治運動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條化理解的大背景下,民營經濟成分只能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不能相容,導致民營經濟幾乎消亡。
(二)民營經濟的萌生和起步階段(1978-1992年)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破除所有制問題上的傳統觀念束縛,中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民營經濟發展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這一階段,民營經濟處于補充地位,黨和政府鼓勵和扶持個體經濟的各項政策陸續出臺,我國城鄉個體經濟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快速增長,經歷了一個“個體戶的黃金時代”。這個階段的民營經濟快速增加,主要在服務、制造業及商業領域經營。據國家工商總局的數據統計,1990年在城鎮地區個體工商戶占就業人員的3.60%,私營企業就業人數占就業人數比重為0.33%,1991年GDP增長從1990年的3.9%波谷上升到8.0%,1992年全國民營企業達到13.9萬家。中國民營經濟在這段時間不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恢復,在向國家納稅、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了補充作用。
(三)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期(1992-2012年)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和黨的十四大召開,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民營經濟的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民營經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其發展領域也從原來的服務業、制造業擴展至金融業,還參與到了國有企業改革中。2001年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民營經濟改革進入新篇章。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各種經濟享有平等物權、平等參與競爭,再次為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政策保障。據國家工商總局的數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國實有企業總數1253萬戶,其中私營企業968萬戶,占比達到77.22%,內資民營經濟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2萬億,同比增長46.5%,占比達到58.9%。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1年1月至11月全國民營企業出口總額超過5700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的總額的三分之一,民營經濟為我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中國民營經濟轉型期(2012年至今)
2012年至2016年民營經濟持續盈利能力開始逐步下降,2015年我國提出供給側改革,民營經濟也開始轉型。2016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只增長了3.9%,相較于2015年的10.1%,有了很大的跌幅,民間投資乏善可陳。隨著人口、政策紅利的逐漸消退,潮水退卻,中國民營經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截至2018年底,當年中國GDP增速回落到6.5%左右,PMI指數2018年12月份為49.4%,低于臨界點,經濟數據走弱,客觀反映出目前民營經濟也遇到了困難和瓶頸期。大批民營企業家首先是面臨著資金周轉方面的苦難,其次是受到經濟基本面疲軟的影響,失去借貸資金的內在動力,經營成本過高,“活下去”成為經常會看到的一個經典詞,加之中美“貿易戰”在2018年的襲來,更是給民營經濟雪上加霜。2019年中美“貿易戰”趨于激烈化,外部形勢不容樂觀,國內GDP一季度同比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也呈持續下降的趨勢,民營經濟在這種大環境下,首當其沖,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二、中國民營企業發展遇到的困難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11月1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跡,民營經濟功不可沒”,高度肯定了中國民營經濟為中國發展做出的貢獻。今天中國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經濟發展轉型的過程中,中國民營經濟發展遇到新的挑戰和困惑。
(一)民營企業營商環境改善難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下行期,國際局勢也不容樂觀,中美貿易戰影響持續發酵,導致華為、中興、商湯等民營科技公司遭受美國無端制裁。在中國很多領域,國進民退的現象依然存在,那些逐漸向民營企業開放的新產業領域,大部分民營企業進入比較困難。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無法得到有效優化,這使得民營企業進退兩難。
(二)民營企業融資難
據新浪財經網站數據,自2016年以來中國社會總融資規模存量從同比增幅13%左右,逐步下降至2019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7%,反映出企業融資難度逐步加大。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減緩,民營企業貸款不良率提升較快,在供給側改革下,執行降杠桿政策,銀行往往會對民營企業進行“一刀切”。我國企業間接融資的主要渠道為銀行業,雖然國家一直在鼓勵銀行信貸支持小微企業,但銀行很難在把控風險的前提下進行支持,多數公司類貸款的最優選擇客戶并不是民營企業,這使得民營企業融資成本比較高,融資渠道偏少。
(三)民營企業轉型難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19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9%,2019年1至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一直處于比較低的水平,中國民營企業在新時代轉型缺乏動力,一些民營企業家對于轉型有恐懼心理,面對中國市場消費結構升級,沒有很好地應對,供給質量沒有得到有效提升,以致目前很多民企生產出來的產品無法滿足大眾消費需求,消費者進而選擇購買國外產品替代,大量優秀消費群體流失。
三、中國民營經濟未來發展導向對策
迷茫中孕育著機遇,無論是在國家經濟政策方面,還是在民營企業自身方面,都在出現“新氣象”。為了解決營商環境改善難、融資難、轉型難等問題,政府和民營企業需著重突破以下幾點:
(一)健全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法律制度和體系
從法律層面來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充分利用法律、法規、政策保障民營企業的穩定發展是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大舉措。也是保障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現實需要。促進民營企業較好發展,最終要依賴的是公平的法律和法規。法律要明確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民營企業擁有同國有企業相同的待遇,保證民營企業獲得極大的發展空間。通過法律制度保障民營企業的發展成果,這對于調動民營企業的生產積極性意義重大,也是促使民營企業積極創新的有效手段。為了更好地體現對待民營企業的公平和正義,有必要對司法解釋進行全面清理,對涉及民營企業的不平等規定依法一律予以廢止。
(二)減稅降費,簡化審批流程
政府要在政策方面大力扶持民營企業,減費降稅是不二之選。國際經濟發展日趨緩慢,我國目前給予民企的稅率相對較高,所要繳納的稅費也較多,減稅降費可以根本上激發民企發展的活力。2019年減稅降費后,3月,官方制造業PMI升至50.5%,初見成效;4月,增值稅稅率降低;5月,社保費率下降,這些都為民營企業發展減輕負擔,提升了民營企業活力。國家統計局公布11月份制造業PMI為50.2.%,較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在連續6個月位于榮枯線下方后首次重回擴張區間。今后要著重擴大減稅降費的范圍,并建立反饋機制,使政策得到有效實施。同時,要大力簡化相關民企辦事審批流程以及提供材料的種類,設立各類“綠色通道”,使得民企辦事“一氣呵成”,減少不必要的環節,提升民企辦事效率,助力民企發展。
(三)打通資本市場,拓寬民企的融資渠道
政府要通過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改革發展,疏通民企直接融資的渠道,為民營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民企財務成本。上交所科創板的成立,對處于初創期、成長期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融資提供了便利,為民營企業雪中送炭。據新浪財經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14日科創板過會115家,已經上市的股票84只,科創板顯示出了不俗的實力,未來指日可待。支持股權融資的同時還要在發債上給予民營企業一些便利,讓民企在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兩方面得到有效突破。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在考核中加入相關民營企業融資指標,減少銀行等金融機構不作為的情況發生。打通拓展融資渠道不僅解決了民營企業資金流動性,還為民營企業帶來了新鮮的血液,更多的戰略投資機構會參與到民營企業的經營發展中,勢必將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與優秀的人才,優勝劣汰促使優秀的民營企業不斷發展。
(四)實行混改,民企需要不斷改革創新
從民營企業角度來看,國企和民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單純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會遇到發展瓶頸,民企需要引入國資,利于民企得到全面的國有經濟支持,通過自我改良和創新,營造出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據環境商會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今,在環境行業國資入股民企事件頻出,呈明顯增長態勢,其中2018年全年發生相關事件10起,而在2019年全年,這一數據已經超過18起。同時,民營企業還可以積極參與國企改革,形成良性循環,不斷提升民營經濟的包容性、專業性、創新性,以達到可持續發展,“雙向”混改才能把混改這個政策最優化。改革發展是民營經濟的發展的主趨勢,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從來都沒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必須通過創新來掌握“硬核技術”,尋找更好的發展方式,結合我國國情與國企混改才是優選。
參考文獻:
[1]邢中先.新中國成立70年來民營經濟發展:歷程、經驗與啟示[J]民營經濟發展,2019,(1).
[2]錢津.新中國經濟建設70年的道路與成就[J]區域經濟評論,2019,(5).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銀行總行托管業務部)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