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婷 姚述玉 林春愛 袁曉艷 羅云



基金項目:本研究得到教育部2019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支持(項目編號:201910671002)
摘 要:本文依據學者Yaron提出的SDI指數模型,結合吳江農商行的實際情況進行實證分析。發現吳江農村商業銀行補貼依賴程度較小,自我持續經營能力較強,同時也發現其補貼依賴程度在逐年增加,可能會造成雙重目標矛盾激化。為了更優質地服務“三農”以及提高盈利水平,提出聚集人才、加強風控和優化體系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等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支農;盈利;補貼依賴指數
一、引言
截至2018年年末,我國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農商行)約有1000家,主要農村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余額已達169822億元。自從2001年張家港市農商行的成立以來,農商行始終貫徹更好地為農村地區服務,加快城鄉一體化趨勢,促進農村金融經濟健康發展的宗旨。農商行在服務“三農”的同時也需堅持以盈利為目的,保持自身的可持續性,可是如果一味地追求利潤最大化,必然會導致支農水平降低。換言之,如果農商行想要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支農目標又會導致其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實現盈利目標。所以本文在該背景下以吳江農商行為例進行有關于農商行支農與盈利的協調性研究,如何在保證吳江農商行自身發展不受限制的同時能夠給予支農項目更大的支持是我們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目前中國的經濟正在高速發展,分析農商行支農項目與盈利能力如何協調發展,對于中國而言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文獻綜述
在國外,FederG、LauLJ、LinJY(2011)認為金融支農可提高地方勞動生產率,減少貧困人口,推動地方經濟發展。Hossain(1988)則認為鄉村銀行在為農民提供小額貸款服務,使銀行自身也得到更長遠的發展。但是有的國外學者卻提出了擔憂,Keller Tsai(2004)認為銀行內控方面存在缺陷可能會制約業務進一步發展。Mc Intosh、Villaran、Wydick(2011)則認為隨著競爭壓力的不斷提高,農村金融機構對普通農民提供貸款服務的積極性逐漸降低,農村金融服務的覆蓋面也將隨之縮小。在國內,王雄(2013)引入SDI指數模型有效改善MFIs的可持續經營狀況,并且更層次地表示MFIs自身的可持續能力就可以有效減輕對政府補貼的依賴程度。蔡則祥、劉驊(2013)則借鑒SDI指數模型,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三維農村新型金融機構業績評估指標體系,運用網絡層次與模糊綜合評價集成分析法對江蘇省三種類型的農村新型金融機構業績進行實證分析。謝欣(2010)基于SDI指數模型,對農信社改革前后的經營績效進行了深入的對比分析,使農信社改革的成效有了初步檢驗結果,并且為未來的配套政策及農信社后續改革提供了建議和思路。張雪芳(2007)以當時新一輪農信社試點改革為研究背景,運用SDI指數模型定量測算了大冶市農信社的覆蓋面以及經營可持續性,針對大冶市農信社自身的運營狀況從外部環境和內部治理兩個角度分別提出了實質性建議。
綜上所述,國外學者對金融支農的分析主要是研究雙重目標間的關系以及哪些因素限制支農業務開展等方面。國內學者的研究對于我國的農商行能否在支農和盈利的雙重矛盾下持續健康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借鑒意義,為在新時代市場經濟的背景下,農商行能夠依照農村的實際發展情況做出適當的支援調整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農商行的存在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農村經濟的發展,它們所做的一切政策調整都是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經濟效益和普惠民生。
三、吳江農商行的發展現狀
1.吳江農商行概述
吳江農商行,于2004年8月13日由吳江市農村信用聯社改制建立為股份制農商行,2019年更名為江蘇蘇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吳江農商行經營理念是依法經營,積極參與到城鄉協調發展和國家政策的“三農”服務行列,為農村地區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為企業股東爭取利益最大化。
2.農商行支農模式
(1)著實發展,服務實體經濟
吳江中小微客戶貸款占吳江農商行各項貸款的比重始終保持在80%左右,制造業貸款占比在55%左右,吳江農商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位于國內上市銀行前列。
(2)線上線下結合發展,建設電商平臺
吳江農商行積極參與和推動建設農村電商平臺,與吳江區供銷社共建“經結線”微信商城,打通農村地區的工業品農產品領域雙向流通渠道,堅持服務實體、支農支小的定位,服務鄉村振興。
(3)順應時代,開啟普惠金融服務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下,吳江農商行在農村建立七十多家金融綜合服務站,應用互聯網、民生、三農一體化的普惠金融模式,切實解決鄉村金融發展難的問題,實實在在滿足了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需求,因此被評為江蘇省商業銀行服務民生的典范。
(4)零售轉型,推出特色微貸產品
吳江農商行在原零售銀行基礎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推出“錦蜂微貸”、“科貸通”等特色產品,簡化了擔保方式,從而提高了貸款效率,小微貸款客戶數量和貸款規模也持續高速增長,并且微貸業取得快速發展,銀行收益明顯增加。
3.吳江農商行經營現狀
吳江農商行正在積極布局蘇州網點,2018年吳江農商行在吳江以外的蘇州下轄其他地區新建了13個網點。目前,吳江農商行有接近90家的營業網點,包括異地支行、村鎮銀行以及地區性的農商銀行。
截至2019年6月30日,吳江農商行存貸款額創歷史新高,企業總資產突破一千億,同比增長3.82%;營業收入超過30億元,同比增長14.78%;股東權益凈利潤增長14.79%;銀行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增長100多萬,經營效率持續提升。在業績增長的同時,吳江農商行也在不斷優化業務結構,零售轉型成果豐碩,“投行+商行”一體化模式漸入佳境,資本補充機制日趨多元。除此之外,吳江農商行成功發行25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入選了上證公司治理板塊樣板股。
四、實證分析
1.補貼依賴指數
補貼依賴指數(SDI)由Yaron1992年提出,是衡量發展金融機構(DFIs)自我持續經營能力的一種指數。SDI主要被用來評估一家DFIs向社會補償它的資金機會成本能否依然保持可持續性,能否實現盈利;也就是說一家DFIs的補貼依賴程度越小,它的自我持續經營能力便越強。
SDI是一個比率,其分子是補貼總額,分母是從貸款中獲得的利息收入。下面根據吳江農村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對補貼依賴指數作如下調整:
其中,A-平均公債,即資產負債表上向央行借入款項年初余額與年末余額/2。m-社會機會成本,即平均存款利率,也即年累計利息支出/各項存款年平均余額,為便于此項計算,本文將此項用銀行存款基準利率代替。c-實際享受再貸款加權平均年利率,即吳江農商行向央行支付的支農再貸款的利息支出/2,由于再貸款利率不詳,所以本文將此項統一為零。E-年平均所有者權益。P-會計利潤,即調整后稅前利潤。k-收入捐贈與費用折扣之和,即吳江農商行年度補貼合計,從吳江農商行的實際情況出發,此項主要以政府補貼額與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出臺的關于農村金融有關稅收政策所計算的稅收優惠額之和為主。LP×I-吳江農商行年累計貸款利息收入。
2.SDI指數的指標選取及剖析
本文選取2013年-2018年吳江農商行財務數據作為評估依據,運用Yaron業績評估框架下的SDI法,反映吳江農村商業銀行自我持續經營能力。
根據上述所調整的補貼依賴指數(SDI)公式,現結合吳江農商行官方公布的招股說明書以及年度報告,收集整理編制得出2013年-2018年吳江農村商業銀行財務指標(見表1),并對吳江農商行進行補貼依賴指數(SDI)計算(見表2),得出2013年-2018年吳江農商行的SDI值走勢(見圖1)。
根據表1可以計算出2013年-2018年吳江農商行補貼額(S)均小于零,可見吳江農商行在撤銷政府補貼以及稅收優惠后,仍能保持可持續性。另外根據表2和圖1可以發現,2013年-2018年吳江農商行的SDI值均小于零,特別是在2013年達到最低,由此可得:(1)吳江農商行擁有較強的自我經營能力,實現了盈利目標;(2)吳江農商行對經濟形勢有較好的判斷力,而且能夠平衡好風險與收益,在管控風險的同時,實現穩健經營,基本達成了機制轉換與收益增長的聯動;(3)吳江農商行根據目前我國的經濟環境以及扶持“三農”的相關政策,有效實現了資產升級,提升了盈利水平。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吳江農商行的SDI值整體呈逐漸趨于零的走勢,需要警惕其支農性與盈利性雙重目標矛盾爆發。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1.結論
通過實證分析,發現吳江農商行補貼依賴程度較小,自我持續經營能力較強,同時也發現其補貼依賴程度在逐年增加,可能會造成雙重目標矛盾激化,為了更優質地服務“三農”以及提高盈利水平,據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2.政策建議
(1)聚集人才,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意識
對于銀行來說,無論是服務“三農”還是提高盈利水平,都需高素質、專業化人才。吳江農商行可以通過招聘,例如校招、社招等招聘方式,招集更多的新鮮血液投入到農商行體系建設的隊伍中來。通過系統的知識技能培訓和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在銀行各個崗位上培養出更多出類拔萃的人才,例如風險管理人才、電子商務人才等,從而提高農商行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和服務“三農”意識,使他們更好地融入農村環境,貼近農戶生活,助力農業現代科學化發展,拓寬農商行經營渠道。
(2)優化體系,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存款、貸款以及中間業務作為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農商行應從業務創新出發,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實現雙重目標。首先在存款業務方面,農商行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提供養老保險儲蓄、醫療保險儲蓄等多種新型儲蓄種類,還可以將傳統儲蓄模式轉向理財產品模式,這樣既提供了多樣化、人性化的金融服務,也吸收了更多的存款,從而有資源去開展資產業務;其次在貸款業務方面,農商行要通過多種貸款模式,例如消費貸款、小額信貸等來滿足不同的金融服務需求,實現利潤最大化;最后在中間業務方面,農商行要善于運用中間業務低風險、高收益的特點,為農戶提供各種金融中介服務,拓寬獲得傭金的渠道。
(3)加強風控,保障支農性與盈利性的健康發展
截至2018年末,吳江農商行不良貸款余額為7.8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31%,風險管理力度不足是吳江農商行產生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農商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風險產生的可能性:①建立科學的風險預警機制,加強工作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對服務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密切關注,做好貸中審查和貸后資金監督工作,并且設置風險預警線,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危機提前做好解決措施;②建立大數據平臺和信息共享機制,減少信息不對稱,防范信貸風險,提高盈利水平;③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豐富信用擔保形式,降低農戶貸款的擔保標準,從而實現規避風險。保障支農性與盈利性的健康發展。
(4)開拓創新,大力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
在傳統融資模式中,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由于農戶信用等級較低、財務報表不透明等因素不愿對農戶提供相應的融資服務,這也就導致無法解決這類農戶資金難等問題。另外我國城市市場日趨飽和,涉農的中小微企業又在我國占比較大,農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因此農商行可以投身到農業供應鏈金融中,搭建農業供應鏈融資平臺,通過評估農業供應鏈核心企業的信用度、資產狀況、盈利水平等方面,從而滿足不達標農戶的融資服務需求,減少出現因為融資困難而導致農業供應鏈失衡的現象,提高供應鏈金融效率,同時也加大了農商行支農力度,增加了盈利點。
(5)政府協助,提供優惠政策
政府部門要發揮“有形的手”,完善法律法規,推動農村金融體系建立,為農商行提供政府補貼、損失補償等優惠政策。另外,為滿足重點項目建設過程中的資金需求,應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給予專項資助,促使銀行推出特色農村金融服務產品。
參考文獻:
[1]FederG,Lau LJ,LinJ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dit and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agriculture: A microeconomic model of disequilibrium[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0,72(5).
[2]Hossian,Mahabub. Credit for alleviation of rural poverty[J].Research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Institute,1988,03:65-68.
[3]Kellees Tsai. Imperfect Substitutes: The Local Political Economy of Informal Finance and Microfinance in Rural China and India[J].World Development,2004,09:1487-1507.
[4]McIntosh,Villaran,Wydick. Microfinance and Home Improvement: Using Retrospective Panel Data to Measure Program Effects on Fundamental Events[J].World Development,2011,06:922-937.
[5]王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市場進入、脆弱性與可持續發展研究述評[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04):63-68.
[6]蔡則祥,劉驊.農村新型金融機構運行績效集成評價——基于江蘇省的實證分析[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3,28(02):89-96.
[7]謝欣.張掖農信社績效改革:基于Yaron業績評估框架[J].銀行家,2010(05):107-109.
[8]張雪芳.大冶市農村信用社經營績效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7.
作者簡介:曾令婷,女,貴州遵義人,貴州財經大學貴陽大數據金融學院2016級本科生;姚述玉,男,貴州天柱人,貴州財經大學貴陽大數據金融學院2016級本科生;林春愛,女,貴州盤州人,貴州財經大學貴陽大數據金融學院2016級本科生;袁曉艷,女,貴州鳳岡人,貴州財經大學貴陽大數據金融學院2016級本科生;羅云,男,貴州甕安人,貴州財經大學貴陽大數據金融學院2016級本科生;指導老師:游宗君,男,經濟學博士,貴州財經大學貴陽大數據金融學院在任教師;項美玉,女,經濟學碩士,貴州財經大學貴陽大數據金融學院在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