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津津
關鍵詞:企業 ?風險控制 ?往來賬款管理
部分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發展過程中,為了盡快的擴大市場份額以增強企業實力,普遍采用賒銷和預付手段的形式建立合作關系,在此種關系下產生的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就是一種企業信譽。這種以提供賬期的合作方式,在企業經營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也埋下了一定的資金風險隱患。一方面,企業往來賬款的增加,降低了資金周轉效率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往來賬款若不能有效化解,則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在此背景下,對于加強企業往來資金的管理,用風險控制的手段提升企業往來賬款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企業往來賬款風險分析
(1)壞賬風險。需要利用賒銷和預付手段提供賬期進行交易的企業往往資金運轉困難,在與之交易過程中,如果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中管理不到位,必然伴隨著一定的壞賬率。
(2)資金成本上升風險。應收賬款的增加會使運營成本,財務成本等上升。一是為管理和追收逾期應收賬款,需占用人力、物力,支付各種相應的費用,導致企業運營成本增加;二是企業因為資金無法及時回籠,需重新融資或者貼現,從而使財務成本增加。
(3)經營風險。現實中,企業經常為避免對方企業因運轉不下去而無法償還欠款,不斷與對方企業開展業務,讓對方企業得以正常經營運作,逐步償還欠款,但這會導致應收賬款缺口越來越大,資金回收風險更高。而企業確認的收入和利潤只是停留在賬面中的數字,并沒有實現真正的現金流動,即沒有實現真正的收益。企業大量的流動資金被占用,資金沉淀造成資金周轉率低,加重企業經營的困難。此外,企業無現金回流,還可能面臨自身融資債務難以承擔的財務風險。因此,應收賬款的增加會加劇企業經營風險。
(二)往來賬款風險成因分析
(1)內部控制不完善。企業業務規模擴大,自身業務往來內部控制制度欠缺或者不完善,一是企業往來資金的管理主要依靠財務部門,未能形成風險控制部門、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等多部門的綜合協作。現實中部分企業中存在風險控制部門空缺,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溝通不暢、不及時等問題,導致未能及時發現及控制往來賬款的增加及壞賬風險。二是重要業務風險事項控制不到位。如合同條款約定不明確,給合同執行留下很大的漏洞;銷售貨物未收取保證金,采購貨物預付款比例大;一份合同未履行完繼續簽訂下一份合同,多份合同同時執行,致使應收、預付賬款增加。貨物進銷存管理混亂,無法及時掌握貨物情況,從而無法正確反映應收、預付賬款的真實情況。
(2)未建立客商信用決策機制。客商的信用和運營能力是進行交易的重要依據,部分企業沒有建立客商信用決策和動態管理機制,會使往來賬款增加,甚至形成壞賬。交易前期,未能有效地對客商的運營、財務、資產狀況,關聯方的情況等潛在風險等信息進行可行性調研,這些信息都將影響客商的履行合同的能力;交易過程中,未能及時跟蹤客商的運營狀況及與其相關等各種情況,因而無法根據客商的現實情況,實時分析和綜合考慮開展交易的規模,最終導致壞賬的產生。
(一)利用內部控制信息系統進行風險防控
隨著企業業務逐步擴大,當交易業務規模達到一定規模時,企業需要利用內部控制信息系統對整個業務流程進行管理。管理層可以通過對合同立項、合同審批、合同執行等橫向管理,對交易項目類型、交易客商垂直管理,了解往來賬款情況。各部門也能通過系統對所有交易狀況進行全面直觀監控和查詢,避免各部門信息脫節的情況。系統中設置風險控制項,一旦某個環節出現潛在風險,自動提示風險,即實現對整個業務流程自動管控,提高了企業運營效率。對于應該管控的主要環節有:一是合同簽訂環節。同類合同預置本類合同審查的風險點,如采購合同,應設置預付賬款的比例,明確到貨時間等。二是貨物管理環節。由于銷售與貨物并非一一對應,因此貨物的進銷存應明確貨物批次 、規格、數量等,還要設置貨物的銷售條件;三是收付款環節。設置收付款條件、收付款比例和時間。如采購預付貨款后,但對方其在規定時間內未交貨,或者銷售貨物后,對方在合同約定時間內未付款,則通過自動提示功能,提醒管理層和各部門關注,及時采取防范措施。
(二)建立客商信用決策機制
在信用決策機制建立過程中,企業應以風險管理和控制部門為主導,法務部門、財務部門共同參與,對客商的信用進行評價決策。對于利用商業信譽開展工作的客商,企業應全面評估該類客商的資質條件、市場前景、財務狀況、資本運營情況、資產質量情況、關聯方的經營情況等,并制定嚴格客商信用額度管理辦法,建立客商信用管理數據庫,按照年度交易額度、資金占用量以及可實現的利潤,控制同一客戶的單筆交易合同簽訂與履行。在交易開展前,對客商的上述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后,以調查結果綜合分析客商履行各種經濟承諾的能力,從而選擇優質合作伙伴。在交易實施中,企業應實時動態跟蹤合作客商的運營情況,對交易量、交易時間等作出合理決策,避免過度寬松信用決策導致大量的應收和預付賬款,降低了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益;或者避免過度嚴格信用決策,失掉一定的合作機會,錯過盈利機遇,使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三)加強審計監督
利用信息系統管控業務固然能夠達到風險防控的目的,減低往來賬款的風險,但不排除有人為因素的干擾,即人員在交易執行過程中,未按要求進行操作,如內控系統已經提示某項交易有風險,但管理層還是決定開展該交易或加大業務量;又如個別部門人員故意隱藏某些交易信息,使得管理層做出錯誤決定,造成應收或預付款項無法收回,形成損失。這需要審計對交易的執行過程進行有效的檢查和監督,避免因人員主觀因素導致往來賬款難以追回或變成損失,及時防范化解風險。
往來賬款占用企業流動資金,增加經營成本風險,降低盈利能力。企業加強資金往來管理是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的有效手段,是企業實現業務運營全面規范化管理的要求。為此,企業應從建立內部控制信息系統,大力推進往來客商信用決策機制,并利用審計力量開展監督這三個方面對往來賬款的風險進行防范和控制,實現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勝奇.試論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控制[J].中國市場,2018(07):167-168
[2]于威.企業應收賬款風險成因及其控制[J].知識經濟,2018(0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