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三麗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4-125-1
起初,“放生需智慧”這精辟的一句話曾源自于一課改學校校長之口,細嚼一看,感覺含義相當深刻,課改走到今天,部分老師進行得有聲有色,無不與此有關。我認為“放生需智慧”是把學生當作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建立人文親和的師生關系,進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給學生,課堂是學生的,讓他們自主學習、探究,自由放飛希望,激起學生心中那顆顆早已沉睡的心靈,行為上雖是開放的,但學生的思維秩序是不亂的,而是活躍有序地進行,需要我們教師的智慧,深入備課,設計精當問題,備教材,備學生,進而做到收放自如,這就是“好風憑借力,放生需智慧”。結合第一線教師教學的實際效果,一般存在以下兩個方面放生的誤區:
一、教師的疏于備課,降低了展示效果
在課改的實踐中,一些教師會認為,所謂的合作探究就是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探究,老師卻撒手不管,在課堂上不再是思維上的指引者了,而成為旁觀者,任由學生張揚個性,這種理解是極具片面性的。在北京學習時一位資深的學者曾對我說過一句話:“你對教材備的有多深,你的課就會上的有多成功!”這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教師的深入備課時時緊密相關的。如果一位教師在給學生上課之前,就深入鉆研教材,找相關的資料與習題來做輔助,并預設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先獨自尋求解答過程,在他搜與備的過程中,會對教材有較為全面的把握,會對教材重難點做到有的放矢,會在預習課中,無形地把重難點信息傳輸給學生,正確引領學生預習的方向,會有條不紊地指引著學生的思維秩序,這樣開放的教學效果難道會不理想嗎?
二、學生無主次的展示,降低了教學效果
課上的成功與否,是一環扣著一環的,由于教師的疏于備課,抓不住教學中的重難點,教師的“無準備之仗”也會把學生帶到一個混亂的局面。記得有一次,聽一位教師上《音樂巨人貝多芬》一課,展示初,該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預習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寫到黑板上,學生一聽,勁立刻就來,“忽”地一下,黑板前圍滿了板書問題的學生,大概經過十來分鐘,幾大黑板都寫滿了問題。學生既然辛苦地寫出來了,該教師就得面對呀!先與學生一起排除重復的問題,然后去掉簡單一點的,選好經學生一致認同有探究必要的問題,我一數,還有十幾個!在這個篩選中,時間又消耗了十來分鐘,加上課前的檢測時間,學生讀文本的時間,一節課就這么溜走了,問題一個都未來得及探究!教學目標沒完成,當然不能算為一節好課。臨下課,我問了一位學生:“你學到了什么?”他一臉茫然,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么來回答我。從他的“茫然”中我知道:這一節課,他毫無收獲。教師的茫然放生,讓學生也迷糊,該記下些什么呢?課后該教師總結,課上讓學生失去了主次分明的展示,忽略了處于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況——愛表現的特征,為了自己多表現些,把問題分解成很多種,有肢解的問題會讓學生越學越模糊的,導致了無效課堂的產生!
三、探究有妙法,還需教師的智慧引領
語文合作探究學習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只有在教師的引領下,有各小組選代表闡述本組合作學習結果,或提出疑難問題交由全班討論,或解答別組質疑。活動均基于小組內合作,代表們既會有小集體的容易感,又能集思廣益,開拓全班思路,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思想。中間還要有由教師或學生代表對各小組活動成果和他們在討論過程中的分工合作行為進行評價。既注重評價小組合作情況,又注重個體參與程度的評價。
記得一次主題為“智慧教室,生命學堂”的公開觀摩課,專家們的優秀課例不僅滲透了課改的新理念,教師的智慧也在課堂上發揮的淋漓盡致,最讓我感動的還是教師與學生的融洽相處上,也給“放生需智慧”做了很好的詮釋。他們的“公開觀摩課”與我們一線教師的課(當然是成功的展示課例)大同小異,都把學生的主體地位確立得很好,善于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關注生命,讓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暢所欲言,盡顯其個性,其中會不時傳出教師的贊嘆語,評價語,指引語,那種師生之間的生命對話已經超越了一般的師生關系,那是對生命詮釋做出的積極應對,教師對教材的深度理解,學生的精彩展示做到很好的融合,完全從書本中,資料中解脫出來,把自己對生活的理解與感悟融進了話語中,真正達到了合作探究中的和諧統一!我們探究的最終目的就是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上去,為中考作好服務,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人文熏陶,進而能健康成長!課程改革已經進行多年了,別的教師成功的,失敗的課我也聽了不少,也吸取了很多,自己也在摸索中不斷前行!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為學生做一個忠實而靈活的課改參與者!能夠在課堂上,在學生的合作探究中及時修正他們的不足和錯誤!給學生一片天空,學生會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為自己插上雙翅,越飛越高,越遠……
“好風憑借力,放生需智慧”,只要我們真正地把學生的成長放在心間,把合作探究的準確理念融入到實際教學中,再貧瘠的土地也會變成一片沃土的!
(作者單位:安徽省臨泉縣第六中學,安徽 臨泉 23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