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務日語專業是培養掌握具備中級日語語言知識和基礎商務知識,能夠運用日語進行商務貿易、商務談判、外貿跟單、企業管理、翻譯等方面的工作,同時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較強專業技能的人才。
本課程作為專業學生大一下學期口語啟蒙課程,是以日企職員以及日語相關行業的商務類崗位需求為導向,使學生既能用日語做日常交流,又具備基礎商務活動過程中日語交流的能力。為后續日語商務類課程的開展奠定商務口語表達的基礎。
為了更好地發揮有效課堂認證在促進課堂教學創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方面的引導作用,學校多次修改認證標準,根據最新《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有效課堂認證標準》(2018.9修訂),有效課堂認證標準共分成四大模塊,分別是:課程設計、教學資源建設及應用、課堂實施、課程評價。參與認證的教師嚴格根據各模塊要求、細則進行認證。
本人參加了校第八期有效課堂的認證,認證前參加了校有效課堂認證培訓會。通過培訓會上專家督導對認證的梳理、《課程整體設計參考框架》填寫指導、優秀課程項目介紹等,最終選定《日語口語Ⅱ》作為我的認證課程。
課程設計是有效課堂認證的第一步,只有完成并通過《課程整體設計參考框架》,才能繼續后續的被聽課和評價課程。在課程設計時均采用“任務型課程”模式進行設計,課程設計必須符合高職人才培養需求,結合本專業人才培養規格以及課程教學目標,設計接近真實工作項目,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工作”。學習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可行性、覆蓋性、真實性、典型性、趣味性、挑戰性、跨界性”,同時在課程設計時還要體現價值引領,凸顯德育功能,在課堂上實現“教書育人”。
基于以上設計要求本課程從日常生活口語為切入點,循序漸進、從易到難,從日語日常口語技巧為切入點,到逐步深入職場商務日語基礎交流,將基礎商務口語視為教學的最終落腳點來開展基礎商務口語的教學。本課程設計的項目所貫穿的是一位剛去日本不久的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留學期間的日常生活、在校求學、兼職打工的經歷。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模擬其在日期間生活、學習、工作活動,共設計5項任務13個子任務,注重日語口語能力培養。同時在課堂拓展練習中,模擬相應語言知識點背景下的基礎商務活動情境,電話預約客戶、拜訪客戶、產品介紹等,培養學生簡單的商務日語口語表達能力。具體項目設計如表1。
隨著全國各地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如火如荼地開展,各類線上學習平臺在線課程建設的日漸成熟,現在的高職教師不能只依靠一本教材、一份PPT來進行教學,而且僅停留在課堂教學。合理、有效應用各類軟、硬件的教學資源,能將整個教學過程需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滿足學生在線學習和混合式學習的需要。有效課堂認證對教師教學資源的建設和應用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表1
結合本課程教學需要,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上開展《日語口語Ⅱ》在線課程建設,課前發布預習相關內容,隨堂小測試、課堂線上討論、分組課堂演練并隨堂上傳視頻,課后作業線上提交等方式,打破每周只有2學時課堂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局限,改進多人數口語課不能人人參與課堂演練和接受點評的不足,使學生們在課堂上從必須說,逐漸養成主動開口說的習慣。
課堂實施是整個有效課堂認證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個部分。通過前期課程設計的老師,會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被“推門聽課”兩次。“推門聽課”是在沒有被提前告知的情況下,由三位校內專家根據《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有效課堂認證標準》,結合《課程整體設計參考框架》對教師教學中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信息技術應用、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創新”六項指標做出細致、明確的考核評分。具體評分標準大致如表2。
基于評分細則,結合學生的日語知識背景、每學時的教學內容,認真設計并組織完成課堂教學。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實施的形式以及評價。當今社會,用人單位對員工的團隊合作能力較為注重。為此,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利用學習通線上平臺以外,組織生生、師生合作模式完成項目內容。并將合作過程的表現體現在評價中。在教學評價中,須依據課程目標制定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考核方案。

表2
同時,在課程設計中體現創新性,就是做到與時俱進,符合當下學習者學習特征、當下專業、行業人才培養需求。
基于有效課堂認證課程建設的成果。首先,設計基于人才培養要求為導向的教學項目,大大激發了學習者的學
習興趣。同時結合超星學習通線上《日語口語Ⅱ》課程平臺,平臺上發布每堂課課件、相關文檔資料和語音資料,任務點8次,章節測試7次,考試5次。目前該課程的學習訪問量已達到13890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鞏固學習內容,提高學習積極性。結合線上學習平臺,課前、課中、課后教學評價,以及期末考核結果來看,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生活、工作場景對話。和以往的教學效果相比有了較大的提升。
本人這幾個月在日企參加省訪問工程師項目。在與日本員工工作期間,發現日本企業還需要員工具備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時企業也很注重6S管理模式。這也是我在上次有效課堂認證過程中沒有注意到的不足之處。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入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在教學管理中融入日企6S的管理模式,培養出更符合用人單位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