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紀振宇
大時代下設計文化的變革。
面對疫情的嚴峻形勢,口罩、防護服等醫療防護物資一度陷入緊缺的局面,很多企業跨行轉產來滿足需求。人類在面臨極端條件時對材料重組的實質,是在重新構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身處困境時的需求,也引發服裝設計師對實用性、功能性設計的關注。
1941年,二戰時期的英國政府由于物資短缺對服裝實行配給制度:每人每年只能買一套新衣服,通過減少民用服裝的產量,把騰出來的工廠和勞動力用于物資的生產。這種控制確保公平并減少民用服裝生產,以保護原材料。政府分配給每個成年人很少的材料,為了幫助人們應對衣物配給,政府提出了“修補計劃”,鼓勵女性再利用自己或丈夫原來的衣服制定新套裝,或是將毯子改制成衣服,延長其現有衣物的使用壽命。
當時,時尚雜志開辟專欄教人們如何將舊材料改造為時髦物件。蒙巴頓伯爵夫人甚至讓她的裁縫用英國皇家空軍多余的絲制導航地圖做內衣。同時,英國政府還推出了“實用服飾計劃”,強調衣飾應以平實簡易風格為主。這項計劃雖然聽起來單調無味,但憑借赫迪·雅曼(Hardy Amies)和諾曼·哈特奈爾(Norman Hartnell)等時尚設計師的“妙手回春”,實用服飾也為女性的魅力加分不少。
生活環境的巨大轉變也創造出新的潮流風向。《配給也時尚》一書作者朱莉·薩默斯(Julie Summers)稱,二戰時的女性追趕時尚潮流的腳步從未停止。“即便在戰爭年代,她們也想表現出自己獨有的女性之美,并為此煞費苦心。”戰時的燈火管制導致交通事故數量激增,于是英國便開始流行夜光的紐扣、胸針和手包;優雅的女士皮包也能放下防毒面具;她們還可以隨意設計頭巾以彰顯個性。
為保持鮮亮的外表,英國女性用甜菜根汁作口紅,在腿上涂抹乳液創造絲般質感。英國政府為保障女性工作安全,鼓勵她們將頭發剪短,時尚雜志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幫助政府呼吁女性改變造型時,都會強調新造型既實用又美麗。
一件衣服在投入生產前,就已經約有15%的面料在裁剪環節遭到浪費。面料的浪費也意味著參與面料生產的自然資源與人力資源也遭到了浪費,因此設計師嘗試以各種方式減少面料浪費,實現面料極大化利用,以降低對自然資源的索取。
比利時先鋒設計師馬丁·馬吉拉(Martin Margiela)一直十分關注時尚的二次翻新,他的設計極具環保理念:一件上世紀50年代的禮服拆解后重新染色并搭配在牛仔褲上,淘汰的皮草大衣制成假發,廢舊的手套、襪子重組成服裝。當時“可持續環保”這個詞還沒有被人們注意過,他通過前衛設計探討了在有限的資源下,人類對材料創造性使用的潛力。
現實有限的條件讓設計師發現單一的材料有更多不同的用途,即使是生活上常見的東西,加上一點巧思可以制造更多的喜悅。比如,上世紀90年代,日本設計師津村耕佑以“Final Home”為主題,設計了擁有幾十個口袋的外套。流浪者的街頭智慧給了他啟發,在他的設想中,每個口袋都可以塞入報紙來御寒,以應對惡劣的室外環境。如此,環保節約型設計也會變得充滿樂趣。
疫情使人們放慢了腳步,并開始反思原來緊張、忙碌、快速的節奏究竟為生活帶來了什么。這對服裝文化發展是一個機遇,只有在“慢生活”中,人們才會更加關注服裝背后的文化內涵,而服裝文化就是消費文化的延伸。
人們從物質匱乏時代迅速過渡到產品同質化過剩時代,從物質消費過渡到了今天情感消費時代。如今,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5G的全面推進,一個全新的情感社交及低欲望物質消費正在快速崛起,意味著依賴大產能和低價競爭的時代逐漸落幕。
在人們的消費觀念、商品消費價值的轉變下,服裝的“必選”產品屬性下降,可選屬性正在加強。在其蔽體、保暖的基礎功能上,服裝被人們賦予了更多的精神內涵,例如對追求個性、差異化的年輕一代消費者而言,服裝成為其傳達思想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外在表現形式,發自內心有靈魂的設計才會打動人。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任何產品如果沒有文化與內容的加持,無疑都是沒有可持續發展能力。
2019年李寧品牌的持續爆紅,在文化自信高漲的時代,抓住國人集體對“體操王子”前運動員李寧的光輝記憶,將中國元素與自由“體育基因”相結合,品牌認同度顯著提升。一個品牌打動人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而是背后的價值觀和主張,李寧本人講,他的夢想是要做一個偉大的中國體育品牌,也讓人們在重新呈現的設計感背后看到了品牌的代表中國人不斷拼搏的精神所在。

>>二戰時期英國女裝流行設計精簡,少金屬配件。
品牌文化順應時代,關注當下的電影、電視劇、真人秀節目、明星名人對服裝潮流的影響和引領作用,影視作品往往可以帶來新的服裝文化及流行趨勢。特步國際在3月中旬發布2019年業績,全年營業收入81.83億元,較2018年增長28%,創下近五年來最好成績。除了在傳統賽事持續曝光,簽約由《偶像練習生》火爆的偶像組合“樂華七子NEXT”為品牌代言人,詮釋特步所倡導的時尚運動理念,為運動領域注入新的活力。
創新是一切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服裝文化也不例外,未來文化創意就是服裝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能給企業帶來高溢價的品牌附加值也正源于此。在塑造品牌文化過程中,企業需要清楚地定位自身優勢在哪里,與表達的主張合二為一。積攢文化底蘊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中國服裝企業要依托國家強大的文化優勢,并靈活運用塑造出差異化的服裝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