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丹


摘要:為提高稻米品質、增加水稻生產效益,篩選適合盤錦地區種植的優質多抗高產水稻品種。對引進的20個水稻新品種進行對比試驗,考察各品種的特征特性、抗逆能力、增產潛力等指標,篩選出適合栽培的優良品種,為水稻品種更新換代與品質提升提供備選依據。
關鍵詞:水稻;品種;試驗;綜合性狀
中圖分類號:S51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1161(2020)01-0001-03
盤錦地區具有適宜的氣候條件和獨特的地理環境,是優質、高產的水稻種植區。為了進一步提高稻米品質、增加水稻生產效益,特引進20個水稻新品種,并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篩選出適合盤錦地區種植的優質多抗高產品種,以期為水稻品種更新換代與品質提升提供備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在盤山縣現代農業觀光園進行。試驗地為長久稻區,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類型為鹽漬型水稻土,土質粘重,有機質含量2.01%,堿解氮含量91.63 mg/kg,速效磷含量14.93 mg/kg,速效鉀含量118.85 mg/kg,pH值8.15。
1.2 參試品種
試驗共選擇21個水稻品種,分別為:鹽豐47(對照)、錦稻106-5、遼粳401、遼粳9號、錦稻107、錦稻108、遼黑1號、遼旱109、鹽粳237、天隆優619、錦稻201-5、田豐202-8、遼粳1305、鹽粳1403、鹽粳1402、錦稻104-5、錦稻104、沈農9816、遼河5號、錦豐1號、秦那1號。
1.3 試驗設計
大區試驗,不設重復,品種隨機排列。每區面積60 m2,品種間距50 cm,四周設置保護行4行。
1.4 栽培管理措施
1.4.1 培育壯苗 4月15日播種,采取自動播種機播種,大棚育苗。播種前進行選種、曬種、包衣等處理。營養土由黑土和草炭土按7∶3比例配制而成,并按使用說明添加水稻育苗壯秧劑。每盤播種量110 g。秧盤置于大棚內,覆蓋無紡布保溫保濕。根據秧苗葉齡進程管控大棚溫度,秧苗1葉1心時開始通風煉苗。播種時澆透底水。出苗后2 d澆1次水,每次澆透。秧苗1葉1心和2葉1心時分別用惡-甲水劑防青立枯病。5月22日施用送嫁肥,每盤用5 g硫酸銨100倍液噴灑。
1.4.2 秧苗移栽 5月25日移栽,當天結束。插秧行距20 cm,穴距17 cm(人工拉繩移栽),每穴苗數5株,每667 m2基本苗數5.67萬。
1.4.3 本田管理 5月9日結合旋地每667 m2施復合肥(氮∶磷∶鉀=28∶15∶12)35 kg作底肥;移栽后于6月2日每667 m2追施硫銨10 kg 促進返青;6月17日每667 m2追施尿素15 kg促進分蘗。移栽前5 d,結合精細耙地整地用丁草胺封閉,用殺蟲雙防蟲。7月下旬用三環唑、稻瘟靈防治稻瘟病。灌溉采取淺濕干相結合方式,寸水促分蘗,足水保揚花,干濕至成熟。
1.5 氣候因素影響
4月中下旬—5月上旬,育苗階段氣溫正常,光照充足,秧苗生長較好。5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移栽至緩苗階段氣溫偏低,降雨較多,緩苗慢,分蘗少。6月下旬—7月末,氣溫偏高,降雨較少,有利于水稻孕穗。8月上中旬,水稻抽穗后降雨較多,且遭受臺風侵襲,水稻病害加重。8月下旬—9月末,氣溫較不穩定(總體偏高),降雨偏少,保證了水稻正常灌漿成熟。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進程調查結果
參試品種生育性狀調查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各品種生育期相差不大,大部分在157~161 d之間,只有天隆優619生育期較短(150 d),但均適合盤錦地區栽培;各品種分蘗能力差異較大,田豐202-8、遼旱109、鹽粳1403、遼粳1305、錦豐1號、錦稻104-5分蘗率較高;各品種出穗時間相差不大,遼粳9號、遼黑1號、鹽粳237、天隆優619、遼粳1305、鹽粳1403、鹽粳1402、沈農9816出穗相對較早,在7月28—29日。
2.2 品種抗性調查結果
經田間調查,各品種均表現出良好抗性,多數品種莖稈粗壯、長勢旺盛,未發生病蟲害、落粒等現象;只有遼粳401中度倒伏,天隆優619重度倒伏。
2.3 室內考種結果
參試品種產量性狀調查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結實率以遼粳9號、遼旱109、鹽粳237、鹽粳1402、錦稻104、秦那1號較高,在92.0%以上;千粒質量以遼黑1號、遼旱109、天隆優619、遼河5號、錦豐1號、秦那1號較高,在26.0 g以上;667 m2產量較高的品種依次為遼旱109產量870.6 kg、沈農9816產量800.8 kg、錦豐1號產量772.7 kg、遼河5號產量770.8 kg、田豐202-8產量745.0 kg、錦稻106-5產量742.0 kg,以上品種產量高于對照品種鹽豐47產量709.9 kg水平。
3 結論
通過試驗可知,在相同地力及栽培模式下,參試的20個水稻品種綜合性狀表現較好的為:錦稻106-5、遼旱109、田豐202-8、沈農9816、遼河5號、錦豐1號。因地力條件及年際氣象因素不同,加上此結論僅是1 a試驗結果,還需對各品種的綜合表現能力進行進一步驗證,以取得更準確可靠的數據。
參考文獻
[1] 朱宏生.優質雜交水稻品種對比試驗[J].農業科技通訊,2019(5):108-110.
[2] 楊世清.水稻品種對比試驗[J].農業與技術,2019,39(3):106-107.
[3] 黃忠烈.水稻品種對比試驗研究[J].鄉村科技,2017(34):66-67.
[4] 蔣自宣,蔡叢伍.水稻新品種大區對比試驗報告[J].四川農業與農機,2017(3):35,4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rice quality and increase rice production efficiency, high quality, ?multiresistance and high yield rice varieties was selected which we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Panjin area. A comparative test was conducted on 20 new rice varieties introduced to investigate the indexes such as characteristics, resistance ability and yield increasing potential of each variety, and select the best varieties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so as to provide an alternative basis for the renewal of rice variet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ice quality.
Key words: rice; variety; test;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