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
摘 要:現階段,我國社區建設、治理體系存在問題較多,特別是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相關事務方面尤為嚴重。對相關問題進行充分分析,立足于社會組織、政府層面提出具體解決策略,以期為我國社會主義社區建設事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建設
中圖分類號:C916.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3-0135-02
全方位提高社區治理科學化水平、現代化水平和法制化水平,黨中央國務院2018年發布《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由此可見,國家政府層面在頂層設計方面,推進社區建設事業發展的意圖極為明確,相關政策頒布也較為主動。然而,在政策具體落實方面,關于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現象仍面臨較多現實問題。
一、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1.社區社會組織缺乏內在驅動力,對政府的依賴已形成固定思維。在社區建設的過程中,鼓勵、組織、動員社會組織切實做出行動參與到社區建設中,將社區范圍內公共事業轉交于社會成員手中,有助于提高利益多方共同體之間的信任度,提高社區對民眾的信服力和凝聚力。例如,多元化的社會組織參與到公共建設、公益活動、社區文化活動等方面當中,能夠從最基礎的層面拉近不同組織、人員之間的人際關系。然而,在現實當中,社區建設往往受到過多的行政干預,導致社區自我建設、治理能力嚴重喪失。社區社會組織、居民等對國家政府的依賴已經形成一種固定思維,在面對公共服務事業方面習慣以要、靠的方式對待政府,將社區建設看作完全屬于居委會、街道辦等部門的行政工作,對社區建設過程中涉及到的文化建設、民主參與等事項的理解深度嚴重不足。
2.社區社會組織的社會地位窘迫,政府助力改革缺乏實質性作用。從社會地位的角度審視社區社會組織,現階段我國大量社區社會組織主要以以下兩種形式存在。第一,通過在國家政府機關報備登記、注冊成功的社區社會組織,受國家政府支持與保護。第二,沒有通過國家認可,不受國家政府支持與保護的、具有“非法”性質的組織。然而,后者數量遠超前者,大量具有“非法”性質的社區社會組織雖然目的、期待與合法社區社會組織相同,但由于不受國家支持和保護,在發展規范、資源匯集、拓展組織功能等多方面受到嚴重阻礙。以天津市塘沽區民政局為例,為切實解決社區社會組織難尋主管機構,資源汲取得不到應有保障,專業水平、工作場地、創建規模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尷尬局面,天津市塘沽區民政局從兩方面進行了改革。首先,親自出面為“非法”屬性社區社會組織安排主管機構;其次,下調入門標準和門檻,構建登記和備案雙向機制。對已經符合標準的組織予以審核登記,并加速工作效率;對規模、資金等方面不足,難以達標的組織予以備案。然而,以上述方式的改革,并不能實質性解決社區社會組織地位窘迫的尷尬情況,并從某種角度進一步組織對政府的依賴性,同時審核通過、備案登記也不能解決組織自我實力欠缺、無法引起社會各個領域重視的局面。
3.社區建設工作室處境困難,社區建設資金相對匱乏。現階段,我國大量城鄉地區已經完成社區建設工作室的建立,并在民政機構完成登記和審批,擬定較為完善的規章制度。然而,在現實當中,社區建設工作室普遍面臨以下兩個問題。一方面,社會組織參與率較低。2018年上海市民政局統計報表顯示,普通市民參與社區建設的比例不足5%。另一方面,支持社區建設工作室開展社區建設、治理工作的資金較為匱乏。雖然在國家政策支持下上述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也激發了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建設事業的熱情。但是,社會企業、個人對社區建設工作資金的捐贈較少,以政府的單方面支持難以支撐起龐大的社區建設。
二、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建設的優化對策
1.增強社會組織驅動力,理清社會治理、政府治理之間的關系。社會力量的主要貢獻者應該是社會組織、成員、群體等,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對社區建設、治理工作實現自我認同,以主動參與、積極參與的方式將自身價值發揮到社區建設和治理工作當中。社會參與需要強大的內在驅動力,不僅表現在社會成員、組織等社會主體對利益的渴望與追求,而且表現在社會主體立足于正義、公平原則對社會公共項目建設事業的評價和關注。社會參與使社會組織實質性成為推動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的主力軍,而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一性被管理對象,進而有效強化社會主體成員公共意識,增加人民群眾在社會活動中的自我思維。理清社會治理、政府治理兩個層面之間的不同之處與內在聯系,是確保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到社區建設工作中的前提和基礎,是從思想認知上提高參與度的有效方式,更是處理現實問題、全面推進建設工作開展的理論依據。從本質層面上審視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建設問題,社會治理并不從屬于政府治理,而是一種根據內容差異而采取分工、合作形式的工作模式,在工作的過程中互相促進,彌補彼此之間存在的不足,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以各自的權利相互監督和制約,簡而言之,二者屬于一種并列關系。首先,為推進社區建設步伐,社區方面應擬定科學合理的自治制度,構建形成社區自治機構,政府在這個過程中予以適當監督和輔導。其次,政府不應過多干預社區自治,但并不是說行政管理對社區自治無效,而是在全面落實衛生管理、安全管理、稅收管理等的前提下盡量對社區自治實施少插手、不插手的政策。
2.建立分類式監督管理機制,提升社區社會組織的社會地位。為切實解決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地位窘迫的尷尬局面,從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看,打破雙重管理機制,降低注冊審核登記標準,是解決組織地位問題的有效舉措。所以,天津市塘沽區的探索毫無疑問是具有極高價值和重要性的。但是,就目前而言,仍需要依照社區社會組織基本功能和性質,將其具體劃分為互利性和公益性兩大種類,將工作重心放在公益性扶持組織的規劃與發展上,積極頒布法規和政策、整合各方面資源等形式,幫助部分社區社會組織逐漸增強自我社會影響力,在幫助幫扶的過程中,減少決策性干預,在提供支持期間,還要確保社區社會組織的主動權。進而,不但不會負面增加社區社會組織對政府的依賴性,同時還能促進合法資源募集體系、機制的快速成型。此外,需要對互利性社區社會組織實施嚴格的管控與監督,阻礙此類組織行政化色彩的形成,使其資源方面和政府脫離關系,確保此類組織的民間屬性。只有這樣,才能實質性提高社區社會組織的社會地位、組織地位,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區建設的工作中。
3.以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為導向,實現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建設的良性循環。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建設、治理隸屬于國家民政部門管理,并在此期間居委會需給予相應指導,由集體或個人立足于團結、友愛、風險和互相幫助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充分發揮其專業和特長,無私奉獻有限精力和寶貴時間為社區建設提供一份力量。在我國社會轉型不斷深化的背景下,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建設的方式、功能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過去的社區建設中,主要是對社區中弱勢群體進行愛心幫扶,現在延伸至為普通居民進行服務,改善社區居住環境等。在過去的社區建設中,社會成員、組織的參與往往不需要得到報酬,現在發展到給予參與者一定利益補償和財政支持。
因此,為促進社區社會組織切實參與到社區建設當中,應以個體需求為導向。一方面,通過動員居民參與能夠有效了解居民需求,滿足居民需求又能夠促進社會組織參與,進而形成專業對口、居民普遍參與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唯有更大程度地從根本上滿足社會組織的實際需求,社區社會組織成員才能形成社區建設的內在動機。總而言之,社會建設能夠有效開展,歸根結底在于社會組織以怎樣的程度參與其中,在于社區建設是否能更大程度地滿足社會組織成員實際需求。鑒于此,必須對社區商討機制進行不斷優化,立足于多數人的利益考慮問題,實質上關心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人民群眾解決各種矛盾。除此之外,鑒于社區建設中的資金需求問題,政府應在確保自身資金支持的基礎上,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如企業投資、民間資本投資等。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新型城市化建設步伐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城市社區規模與總數量快速擴張,社區社會組織邁過發展前進的萌芽時期,逐漸步入穩步、飛速發展的歷史轉折點,然而該階段僅憑社區社會組織單方面力量將難以走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困境。因此,需要以黨中央國務院為核心、政府為主導,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與號召,與國家層面形成良好配合,并嚴格履行自身義務和權力,才能使社區社會組織真正融入社區建設的實際過程中,使社區社會組織成為國家發展道路上的關鍵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杰.整合式參與社區治理模式:生成路徑、問題分析、對策建議——基于上海A街道的問卷調查[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8,(4):35-44.
[2]? 羅忠勇.“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參與模式的法律機理及實踐路徑——兼評田興洪教授新著《社區矯正中的社區參與模式研究》[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144-150.
[3]? 溫來成.加快推進城鄉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以社區財政制度創新為基礎的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09,(32):2-24.
[4]? 趙化珍.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推進社區治理創新——以南京市花神廟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情況為例[J].長江論壇,2017,(2):92-96.
[5]? 李德.當前我國社區社會組織發展面臨的主要困境及對策研究[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6):58-63.
[6]? 陳喜強,張培勝.社區組織建設與社會協調發展——淺論社區組織在基層社會協調發展中的作用[J].廣西社會科學,2018,(2):1-4.
[7]? 徐延輝,蘭林火.社區能力、社區效能感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社區社會工作介入的可能路徑研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6):13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