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乙竹
[摘 要]伴隨著大數據與互聯網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當前醫療保險專業崗位需求已經從傳統的人力資源密集型向實踐技術密集型轉化。既懂保險又有醫學基礎知識的醫療保險實務專業人才越來越受到保險公司、健康管理公司及醫院等企事業單位的青睞。一方面,筆者所在學校醫療保險專業學生就業渠道廣、社會需求量大,從最初的單位選畢業生,發展到現如今的學生選用人單位的狀態;另一方面,必須進一步加強醫療保險專業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培養,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培養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醫療保險專業人才成為當務之急。
[關鍵詞]教學管理;保險;實務能力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6.098
[中圖分類號]G712.0;F84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0)06-0-02
1? ? ?我國醫療保險業需求分析
目前,保險公司崗位大致劃分為3個層次:第一類是營銷類,這一層次準入門檻較低,不需要過高的專業要求和學歷要求,不過需要具備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及職業操守;第二類是專業技術類,行業準入門檻較高,需要具有較高的學歷,主要從事保險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核保、理賠、核算、信息技術與資產管理等,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知識,擁有保險流程與營銷方案設計、險種開發與保險市場開拓等理論知識;第三類是經營管理類,這一層面對學歷、商業能力及戰略創新均有較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有較高的專業技術知識,而且有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職業拓展能力以及心理承受力。總而言之,第二類崗位及第三類崗位有較強的能力要求及專業技術性,屬于保險行業中的中高級崗位,這也是醫療保險專業本科層次的重點培養方向。
2? ? ?大數據視角下的教學管理方式
根據我國醫療保險業的需求分析不能發現,實務能力提升成為當今本科層次教學的重點,教學活動必須堅持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橫向培養方式,堅持教學活動評議、學生畢業跟蹤調研結合的縱向培養方式。如何緊隨時代步伐,結合教學實際需要設計更合理的培養方案成為重中之重,這就要求高校必須在大數據視角下設計教學及教學管理方式。
2.1? ?建立大數據的基礎設計及目標
搜集曾經參與保險實務課程學習的學生信息,進行調研結果分析。分析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傳統課堂教學的滿意度分析;案例教學法的滿意度及建議;PBL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及建議;慕課的滿意度及建議;其他教學方式的需求分析;當前工作或學習的實踐能力需求點;對新型教學模式的運用建議。收集正在參與保險實務課程學習的學生信息,進行教學效果統計分析,內容與曾經參與該課程學習的學生基本相同,需加入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就業意向調查;考研方向調查;有意愿提升的能力。主要目標是實現因材施教,彌補現實教學的不足,全面提升學生的保險實務能力。
2.2? ?大數據與教學管理應用的聯系
大數據的建立有助于通過新舊不同時期的學生調研,不斷完善教學活動的設計:一方面,可以設計新形式的教學辦法,在目前廣泛使用的課堂講授法、案例教學法、慕課、PBL教學法的基礎上設計新型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側重點不同,選擇不同類型的教學方式,不斷彌補不同教學模式中的不足。
3? ? ?多種教學方式在保險實務能力提升方面的應用
3.1? ?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3.1.1? ?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意義
(1)案例教學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習興趣。保險專業,特別是醫療保險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保險風險管理與轉移的理論知識,更要把握社會保險、商業保險及社會需求、基礎醫學實務的現實狀態,其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遠遠超過傳統理論學習。如何讓學生全面提升實踐能力,激發學習熱情和興趣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案例教學法的具體實施至關重要,要求教學活動分為3步:第一步是課前的案例思考,主要包括案例的熟悉、案情與教學知識點的理論連接等;第二步是課堂討論,要求學生全員參與、互相交流;第三步是課后總結并形成案例總結。
(2)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思考。雖然新型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成長至關重要,但是不能完全脫離傳統課堂,課堂教學重點就是共同思考并理解理論知識,激發學生思考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活躍課堂氣氛是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基礎,案例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體現在討論和交流方面,現實的事例可以切實有效地保證課堂教學實施,激發學生思考。
(3)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增強師生互動,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能力和專業理解程度。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專業理解程度的全面了解是有效教學的關鍵,案例教學法有課前實例布置活動,不僅能夠實現課堂互動與交流,也能使教師了解學生課下學習和參與度,不僅真正實現因材施教,而且了解學生優勢,為學生今后的工作方向、生活提供合理性建議。
3.1.2? ?案例教學法的具體方式
前期工作是課前案例布置,主要內容針對具體教學要求設計不同側重點,包括但不限于:案例設計、問題設計、理論連接簡要闡述、相關案例搜索。課堂教學的方式具體分為:學生關于案例、問題、理論連接、相關案例搜索的匯報及課堂討論,這一系列問題要求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以學生討論和提問為主,保證案例講解與理論講授完整結合。課后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案例總結并形成報告、提交報告。這一部分內容的主要目標是提升學生自學和總結的實踐能力,為以后的保險學實務工作奠定基礎,因此僅僅是評定學生總結實務能力的標準,并不是評定成績的全部標準。
3.2? ?PBL教學模式的應用
3.2.1? ?PBL教學模式的內涵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問題”作為出發點、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課程考試前要求教師布置與理論知識相聯系的一系列問題,關于問題的設計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并列方式,即根據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及理論知識的切入點設計不同種類的問題,每一個問題解決一個知識點;第二種是遞進式問題,也就是根據同一教學知識,設計循序漸進地設計問題,每一系列問題共同解決一個知識點。
3.2.2? ?不同問題設計方案的教學意義
并列式問題有助于快速解決保險專業中多項基礎性實務問題,優勢在于使學生快速有效地理解知識點。由于基礎性實務中需要通過教學活動解決的問題較多,且較為零散,比如電話約訪、初次見面、促成面談的方式和注意要點等,都屬于基礎性問題,這類內容龐雜但不難理解,可以通過并列式問題設計來解決。遞進式設題有助于解決保險專業中深層次或較難理解的問題,優勢在于通過引導思考的方式有效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除了基礎性以外的教學內容,如保險產品的建議說明、保險產品的設計,都需要通過此類問題來引導,這類問題往往不易理解,單純地并列式提問無法實現教學目標。
3.2.3? ?PBL教學模式的具體方式
雖然PBL教學模式的各個步驟在實施時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大體需要以下步驟:第一步是教學問題的設計;第二步是學生理論思考和分析;第三步是課堂討論,討論過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教學活動主要是參與評議;第四步是知識點總結,這一部分要求以教師理論講授為主,學生參與補充和交流;第五步是形成總結報告,包括學生的問題分析綜合和教師的教學效果自評。
3.3? ?慕課的應用
目前,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已經是人們日常消費、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時期的大學生是時代的領航員,如何將互聯網技術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成為一個值得所有教育行業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慕課應運而生。
3.3.1? ?慕課的內涵
慕課是一種針對傳統課堂講授主要知識點的線上教學模式,需要一定的軟件配套,是一種傳統課堂講授的補充,已經受到各大高校及輔助教學機構的青睞。
3.3.2? ?慕課對保險實踐能力提升的意義
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新時期的大學生勇于、樂于接受新事物,慕課在這一層面上扮演保險學課堂的調劑者身份,課堂講授過程中可能出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況,這一現象單純依靠提問這一傳統方式是無法解決的,慕課可以在課堂結束后為學生提供復習機會,這種再次聆聽的復習模式比背誦記憶的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②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課堂教學可能受到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知識點深奧不理解等問題的影響,慕課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課下進行復習或者預習,而且這種課下學習可以是多次性的;學科教學結束后,學生可以通過再次全面線上聽課加深知識點的全面理解,為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了兜底性保障。
3.3.3? ?慕課的具體方式
①慕課教學設計。慕課不同于課堂教學,無須將時間限制于課堂教學的學時安排,也無須將內容與課堂教學完全統一,根據前期調研,可以將慕課節次時間設計在10~20分鐘,內容集中在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講授。②先于課堂教學活動的課程錄制。錄制內容要根據教學大綱和前期慕課教學設計進行,但具體內容包括但不限于重難點講授,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實務操作緊密結合,以彌補課堂教學的缺陷。③傳統課堂教學結束后的課程錄制。學生經過傳統課堂學習后,已經能夠掌握知識點中的重難點,具備分析并理解難點的能力,因此,傳統課堂教學結束后的課程錄制內容應該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中心,結合事例開展分析討論式教學方式,并配套建立如微信公眾號、微信或QQ群討論群,學生在群內自由討論,與教師進一步互動,激發學生的自學潛力,進一步提升保險實務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宏揚.應用型高校保險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西部素質教育,2019(19):185-186.
[2]周紅軍.關于《保險學》課程教學方法的討論及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9(34):148-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