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動大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以滿足體育教育的需求。通過引入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融合體育課堂內外聯動形式,既滿足大學生體育鍛煉需求,又可以增加大學生身體素質。有鑒于此,本文闡述大學體育課推行課內外一體化改革的模式,展現“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優勢性,挖掘實施中“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學模式,課內外一體化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但相應的青少年身體素質卻在逐步下降,推進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已成為必然。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引入課內外一體化模式,可以培養與提升學生體育健康意識,并激發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形成良好的課堂體育氛圍,并豐富課堂內容與方法,在高校內部形成濃厚的體育氛圍。課內外一體化教學,這是針對我國大學體育教學現狀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我國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將課程分成兩部分,即課內教學與課外鍛煉,但受到體育課堂時間限制,課外活動單一等因素影響,使得體育教學目標無法順利完成,這也不符合我國體育教學標準,也無法滿足不同類型大學生的體育需求。對課外活動部分進行擴充,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類體育活動與訓練,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體育項目,同時將課外體育活動的成績與體育課程成績聯系起來。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滿足學生體育學習的需求,實現體育素質與興趣的有效結合。有助于推動大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為社會輸送健康的應用型人才。
一、大學體育課內教學與課外鍛煉的聯動優勢
(一)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內外聯動教學模式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之間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評價過程中其更加的注重過程性的評價,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評價激勵制度。針對性較強,突出區別對待的原則,將學生課外體育的鍛煉時間、頻率、習慣、態度等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形成性評價”模式,展現科學性與全面性,更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豐富校園文化的建設
進一步促進優秀體育文化的傳承。在“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可以引入多元化的項目,加大單項體育俱樂部的指導,定期組織各類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熱情。例如:運動會、陽光長跑、冬季長跑等內容。讓學生對體育文化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與認識,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的參與體育鍛煉,形成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良好習慣,提升大學生整體身體素質,并在高校內部形成優秀的體育文化。
(三)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重視大學生體力與技能發展的需求,同時注重大學生各方面能力協調提升,并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如團隊合作能力、責任能力等。大學生通過參與體育活動或比賽,可以幫助大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樹立終身體育運動意識。這樣即便以后走上工作崗位,也會保持體育運動的好習慣,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
(四)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
大學體育教學中引入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滿足大學生課堂內外體育活動的需求。體育教師要持續學習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并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實現教學水平的提升,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同時,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可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興趣,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與抗挫折能力。新教學模式下,學生也可以更快掌握體育知識點,提高綜合素質,最終幫助教師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二、大學體育教學中課內外一體化實施路徑
(一)成立體育俱樂部聯盟
在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環境下,可以成立體育俱樂部聯盟,分為各單項體育俱樂部,然后分為零基礎、中級和高級三個等級,然后,選派幾名教師負責此次的計劃,另外聘請專職管理人員。提高操作性。另外,還需要轉變課外體育活動的無序性與低效性,向著實效性和持久性的方向進行發展。需要優化大學公共體育教師隊伍,提高學生課外活動的積極性,增加體育設施和器材的投入,全面提升公共體育教學質量。
(二)課內教學與課外指導聯動
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可以構建課內教學為主,課外為輔的課程實施計劃。采用“2+3”教學模式,2主要是原有的兩節體育課。3是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也就是說,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課外活動制度。例如:單項體育協會和競賽等項目。完成課內外的互補,引導學生向著“基礎+課外體育鍛煉”的方向進行延伸。在體育課堂的組織教學,課外體育活動,運動隊訓練等的基礎上,構建符合自身學校體育發展的課內外結合結構。
(三)評價要兼顧個體差異
建立分層評價體系,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模式當中,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進行評價。第一個部分是課堂教學,第二個部分是課外體育活動,第三個部分是體質健康測試。課堂教學考核方式又可以分為課堂表現與體育運動技術考評、理論知識三種類型,課外體育活動又可以分為早操鍛煉、單項體育協會出勤鍛煉、體育競賽。具體的加減分情況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制定,體質健康測試需要按照國家的標準進行構建。
(四)與校園體育聯動開展
大力發展體育類社團,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社團作為主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主要力量,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大學學習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社團,而體育類社團種類最多且最豐富,憑借自身特色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體育類社團活動形式多且種類豐富,滿足大學生體育運動需求,帶動大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項目運動。體育愛好人員并不會對資源、設備及場地等存在較高要求,社團的存在可以彌補體育課堂教學的不足與限制,補充課堂教學內容的不足。大學可以發揮體育社團的作用,豐富教學內容與形式,促進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如學校的舞蹈、啦啦操等社團可以借助當今流行舞蹈元素,舉行各個學院之間的比賽,擴大參賽人數,從而培養與提升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與表現力
作者簡介:
董金昌(1970—),男,遼寧丹東人,副教授,遼東學院體育部,研究方向: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