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特色可以提升學校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是教育質量的重要內涵。“一校一品”是指一個學校要至少形成一個全體學生應知、應會的品牌運動項目。高臺縣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思路,動員、引導教師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展現陽光、朝氣、進取、健康的精神風貌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拓寬學校特色發展空間,增加生活的樂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促進了精神的豐盈和心理的健康。學校以“一校一品”建設為契機,以“健康運動”活動為切入口,以開設大課間、校本課程為載體,充分挖掘利用體育獨特的“育體”“育心”“育人”的功能,促進了“體—德—智”轉化互補,實現了“在體育中培德育、用德育促智育”的辦學目標。
關鍵詞:一校一品? 體育特色? 學校建設?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a)-0249-03
特色可以提升學校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是教育質量的重要內涵。“一校一品”是指一個學校要至少形成一個全體學生應知、應會的品牌運動項目。高臺縣根據已有的體育設施和體育基礎,認真組織實施“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建設,以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體育技能為目標,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各校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思路,充分挖掘教師的才藝專長,動員、引導教師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展現陽光、朝氣、進取、健康的精神風貌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這不僅是提高健身專業化素養的要求,也為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起到了示范、引領、推動作用,拓寬學校特色發展空間,促進了學校的快速發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健康的興趣愛好,給學生帶來了娛樂、友誼和知識,使學生感受到了生活的色彩,增加生活的樂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促進了精神的豐盈和心理的健康。學校以“一校一品”建設為契機,以“健康運動”活動為切入口,以開設大課間、校本課程為載體,充分挖掘利用體育獨特的“育體”“育心”“育人”的功能,促進了“體—德—智”轉化互補,實現了“在體育中培德育、用德育促進智育”的學生全面發展的辦學目標。目前,高臺二中、西街小學創建為“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示范校”,高臺二中、解放街小學創建為“國家足球特色項目學校”,高臺一中、高臺二中、城關初中創建為“省級快樂校園”,城關初中創建為市級“陽光體育運動示范學校”,在全縣各級各類學校開展跳繩,城區中小學開設游泳課教學。駱駝城鎮中心學校跳繩隊不但在全國賽場揚名,而且走出國門到俄羅斯參加文化交流,高臺縣游泳運動員代表張掖市參加甘肅省青少年游泳比賽,西街小學、高臺二中、解放街小學足球隊參加全國青少年夏令營足球比賽,就是“一校一品”特色學校的真實寫照。
1? 研究方法、對象與目的
1.1 研究方法
1.1.1 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文獻,根據學生的體育需求、體育價值觀、體育興趣,設置體育活動的內容、形式,體育鍛煉的時間、空間、體育競賽項目、競賽形式等,了解掌握國內研究現狀,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1.1.2 專家訪談法
征求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對學校體育教育的意見、建議,梳理思路,明晰研究內容。
1.1.3 數理統計法
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1.2 研究對象
以“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示范校”“國家足球特色項目學校”“省級快樂校園”為樣本,探索學校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每天鍛煉一小時活動、體育競賽等方面的規律,構建校園體育教學、大課間活動、課余訓練、體育競賽體系,夯實學校體育基礎,推進“一校一品”特色學校建設。
1.3 研究目的
1.3.1 探討構建活動機制
充分利用學校的人才資源優勢,豐富體育課程資源,活躍學生校園體育生活,培養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鑄造師生終身體育的品質。
1.3.2 聚焦“健康第一·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
研究解決學校體育工作中“學生喜歡體育,卻不愛上體育課”的弊端。
1.3.3 探討構建教學、訓練、競賽機制
適應社會發展環境,特別是學生體質健康和心理健康存在的突出問題,注重研究提高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有效性的方法策略,把握“每天鍛煉一小時”對每個年齡段學生的運動量、運動內容的不同要求,精心籌劃鍛煉手段和活動項目,提升活動質量,豐富和創新青少年體育的內容。
1.3.4 構建高效體育課堂
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運用互聯網+,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在全面提升體育教學質量的同時,謀劃好學校的各類競賽活動,從學校的體育設施、體育傳統、體育師資等問題入手,面向全體學生設計活動項目,滿足學生的不同體育需求。找準體育教學與體育競賽的契合點,探索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途徑和辦法,激發學生的體育潛能,克服“運動不足”的弊端。
1.3.5 推動學校體育設施發展
開發運動場地,按照《甘肅省中小學體育器材配備目錄》配備器材、器械,為學生鍛煉創造條件,滿足教學、訓練、競賽的需求;為積極探索具有“甘肅特色·高臺特點”的學校體育發展之路奠定基礎。
2? 結論與分析
2.1 學校體育面臨的現狀
體育設施和器材的調劑,有效改善了體育教育教學和各項體育運動開展局面。加之資源配置不均衡,素質教育步伐緩慢,部分學校體育課開設不規范,導致學生體質下滑。
2.2 政策執行力不夠
學校體育的基礎性、保障性作用沒有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全民重視學校體育的風氣尚未濃厚,近視的檢出率上升幅度較快,食品安全、運動安全等因素影響學生的體質健康。
2.3 部分體育教師年齡偏大,動作示范不到位,缺乏吸引力
教學設計脫離學生生活現實和已有的體育基礎,教材內容不能與時俱進。教學內容沒有創新思維,不能與實際同頻共振,導致學生上了幾年體育課,卻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方法,沒有形成鍛煉的習慣。從社會層面來講,由于受地方經濟社會欠發達的制約,全民體育意識的覺醒與自覺,各級組織對全民健身的重視程度不夠。
3? 開展“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的實踐
3.1 科學安排“一校一品”體育特色活動內容
落實新的體育健康理念,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使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陽光、活力、朝氣,讓學生快樂學習、讓家長滿意放心、讓教師幸福生活、讓社會高度認可。游泳和跳繩是老少皆宜的大眾化鍛煉項目,通過組織開展游泳指導員、救生員和跳繩公益性教練員、裁判員培訓班,全縣體育教師掌握了游泳與跳繩技能,為游泳進課堂和跳繩進校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2 根據師資、場地現狀體現因地制宜與因地創新
除了硬件投入之外,軟件投入同樣不容忽視。目前,全縣體育教師結構合理,有專職體育教師87人,學歷全部達標。為使“學校有特色,班級有品牌”,還聘請了體育專家對全縣100名專兼職教師進行了前瞻知識與時尚體育項目技能的專業培訓。
3.3 豐富活動主題,展現體育育人特色
3.3.1 創新活動載體,讓每一個孩子愛運動
活動環境能誘發學生鍛煉的欲望。學校堅持把“創新活動載體與環境”是作為推動學校體育發展的策略,把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銜接;重視群體活動與運動競賽相協調;把全面推進與分類指導相結合。把握因地因校制宜,積極穩妥推進學校體育工作。
全縣中小學群眾性體育項目“百花齊放”,高臺一中的籃球運動市縣聞名,駱駝城鎮小學的跳繩比賽花樣翻新,國慶小學的“輪滑神州校園行”獨具特色,南華初中的太極功夫扇,剛勁優美;還有各中心校的竹竿舞、跆拳道、游泳、健美操、中小學的跳繩強心計劃等,這些活動主題鮮明,成為聚焦學生關注健身的熱點。“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我幸福”校園文化生活蔚然成風,潛移默化地促進了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和學生良好體育習慣的養成,真正做到了“學生喜歡,家長放心”。
“每天鍛煉一小時”是“一校一品”特色活動的基本工作要求,高臺縣建立了早晚間常規鍛煉、午間和課后陽光自主活動、大型群眾性運動,以及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相結合的工作制度。通過社區健身活動和寒暑假體育作業的形式,落實學生體育鍛煉的目標任務和要求,使學生的體育鍛煉沒有空白與死角。
3.3.2 以學生健康為核心開展體育鍛煉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心理需求不同,參加體育煉的動機有個體差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產生內生動力的源泉。
3.4 創新競賽機制,構建充滿活力校園體育文化
不斷探索完善班級、年級、校級間的競賽機制,教體局將學生體育競賽納入工作計劃,每年組織開展中小學田徑暨傳統項目運動會、球類運動會、棋類比賽、游泳教學賽,鼓勵班級間、年級間開展友誼賽等賽事,為學生體育才華的展示搭建平臺。對已經形成規模的黨競賽活動,進一步規范管理,擴大參與面,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并分享體育的魅力。組織中小學生參加全國、全省夏(冬)令營戶外生存技能訓練比賽,在競技場上激發學生昂揚向上的斗志、頑強拼搏的精神、團結協調的配合意識、遵守規則的約束意識、尊重對手的道德品質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團隊凝聚力。2016年張掖市第四屆運動會上高臺縣代表隊在青少年田徑、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定向越野、武術等項目上取得了突破性戰績,高臺代表團榮獲團體總分第一名的佳績,與此同時,開幕式學生的精彩文藝、體育項目(輪滑、跳繩、球操)也獲得了市民的廣泛點贊。
3.5 特色是學校文化發展歷程的積淀
3.5.1 好動是學生天性
要把引導學生參加特色項目鍛煉作為“體育校本課程”進行教學,課時不得少于每周1課時,教育局通過隨堂聽課的方式進行監督,保證了特色項目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3.5.2 推行“一校一品”建設,要充分體現學生個性愛好和教師的專業素養
學校鼓勵、引導、支持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鍛煉,教師要提高指導學生鍛煉的能力,方法要妥當,態度要親切、和藹、友善,讓學生感受到溫馨,產生持之以恒鍛煉的內驅動力,體現“以特色促全面發展,以特色促友善項目拓展,以整體提升優化校園鍛煉風氣”,學生的校園文化體育生活精彩綻放,實現學校體育“習慣養成、素質發展、特長培養”的育人功能。
4? 建議
(1)要把體育教育作為學校的一種文化涵養的教育,利用體育健身陶冶個人情操,讓師生感受到運動健身的喜悅,這種精神拓寬著教育內涵,激勵著學校形成富有文化底蘊的校園特色,打造學校品牌。
(2)學校品牌建設既要面向全體師生,又要滿足個性化、多樣化的體育需求,挖掘體育潛能,培養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教體局將體育納入教育質量管理評價體系,建立上下聯動的專項工作監督管理機制,構建多個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確保陽光體育活動和特色學校建設健康發展。
(3)貼近現實體藝結合,創建學校特色。需要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示范、指導作用,引導家長重視關注支持學生體育技能學習。
參考文獻
[1] 劉治國,鐘揮云.“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的實踐探析[J].體育教學,2014,34(9):68-69.
[2] 吳江.“一校一品”學校體育特色建設的實踐研究——以香洲區學校體育特色建設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2014(6):24-27.
[3] 本刊記者.推行“一校一品” 促進學校體育特色建設——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談“一校一品”活動的開展[J].體育教學,2014,34(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