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所在。為了改善作文教學的效果,文中針對作文教學提出了幾點改進的建議,以期可以幫助學生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作文教學;閱讀;參與意識
新課程無論從宗旨、目標、方案,還是從教育觀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看,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作為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教師,應該如何把握改革精神,通過哪些途徑、何種策略來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得到主動發展、個性發展,是關鍵所在。據此,我在解決作文教學難這個方面做了些探討。
一、 引導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現在的學生,閱讀狀況不容樂觀。由于各種原因,他們首先對閱讀不感興趣,其次是沒有時間,還有就是讀書學習都帶有功利性,和學習考試有關的書多讀一些,沒關系的就少讀甚至不讀。有些對漢語不感興趣,而熱衷于一些外來語,這雖與學校教育無多大關系,但與整個社會和時代有關。其實,漢語是一種很美的語言,只不過它很難經過歸納一板一眼地教給學生,所以,關鍵還是讓學生閱讀,大量地閱讀。文化,往往是經過千百年的積累的,這種積累和沉淀下來的精髓極其寶貴,不對這些文化進行閱讀,怎么形成新的深厚的文化積淀?更何況,目前雖然社會上各類圖書眾多,各書店、各圖書館的圖書琳瑯滿目、汗牛充棟,社會與生活豐富多彩,但學生學習任務繁重,只能整天在學校和家這“兩點一線”上運動,成了書店、圖書館和多彩生活的匆匆過客。他們既無文化積累又無生活經驗,怎能寫出令人滿意的作文?因此,要讓學生會寫文章,寫好文章,引導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一條重要途徑。
二、 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在寫作教學上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力求改變重復、模仿他人(教材編撰者、教參、教師)的閱讀,給學生自由闡釋、自主評價的權利和機會,讓學生找出自我和自我話語權。對寫作范文和閱讀材料,盡可能讓學生通過閱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評價學生的說法時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體現學生的自主地位。對作文題目,允許學生討論,共同擬題,共同理出寫作思路。有時,還允許學生給教師命題,教師當堂口頭作文。這樣,教師為學生確立了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快、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中作文,放開學生手腳,激發學生思維,廣開學生言路,讓學生認識到同一材料可有多種表達。
三、 開展多種文學活動,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
教師要教會學生“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這就是說語文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文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真切的體驗,為作文提供豐富的素材。筆者為開闊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強化學生競爭意識,增加學生生活閱歷,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相繼開展了新聞采訪、名著閱讀、佳作欣賞、文學講座、節日征文、現場作文賽、科幻作品賽、時尚話題作文、故事會、少年筆會、辦報辦刊、社會調查等文學活動。
四、 培養學生“說說心里話,寫寫放膽文”
“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它還指出:寫作教學要“激發學生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這實際上就是強調了作文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在一次學生的交流會上,有個同學就說:“寫作文就是編唄,我都寫過三次做飯的作文了,可我從來沒有做過飯。”這種讓學生“無中生有”“生編硬造”的作文,哪有學生的真切體驗、獨特感受,更談不上學生主體地位了。
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說心里話,說真話。因為學生只有說真話,才能抒真情。鼓勵學生寫隨筆,讓學生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中主動寫作。隨筆不規定寫作內容、文體、字數、上交時間,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心意所向,筆觸所至,貼近生活,貼近自己。讓學生把感受到的痛苦與歡樂、孤獨與溫暖、膽怯與無畏、自卑與自豪、迷惘與憧憬等都寫出來。這樣,學生就會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教師只有讓學生站著說說心里話,坐下寫寫放膽文,才能解放學生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寫作熱情,張揚學生的個性,寫出具有新表達、新意義的文章。
總之,教學是一個銖積寸累的漫長過程,非一曝十寒所能成效。作文尤其是一個長期的活動,唯有為學生打開寫作之門,學生才能走上作文成功之路,也只有為學生搭建一個個“腳手架”,學生才能登上文學的殿堂。
作者簡介:
蔣春超,安徽省淮南市,淮南市鳳臺縣劉集鎮山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