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是我國歷史發展進程的真實寫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促使學生健康成長。語文學習是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有效融合能夠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促使學生繼承和發現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本篇文章對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以及有效對策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有效對策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重視我國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我國傳統文化積累了大量古人的智慧,是華夏兒女的智慧結晶,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對推動我國社會文明發展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完美契合的重要性,促使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識,從中引導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品格,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采取相應的對策來提升自己的教學效率,革新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效的融入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發揚者。
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對我國的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是中華文化之瑰寶,其中包含的大量內容都值得我們深究。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在學習中接觸的傳統文化還比較少,使傳統文化滲透在語文教學中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更多我國的傳統文化,促使學生從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價值與魅力,增加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二)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人生哲理。把傳統文化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從古跡古人中學習到很多的精神品質,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塑造一個健全的人格。
(三)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文學世界
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蘊含了大量的傳統文化,古詩詞的語言表達形式意蘊濃厚,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從古詩詞中的寫作背景、內容情節、中心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等學生可以了解當時社會發展狀況,讓學生了解到更多我國社會發展進程。另外,學生從這些古詩詞所抒發的情感中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作者本人,在分析文章內容的過程中也可以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對古詩詞和作者的了解可以為學生儲備大量有價值的知識,從而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文學世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 傳統文化滲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對策
(一)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價值,使之與傳統文化相契合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價值,使之與傳統文化相契合,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深刻地認識到我國傳統文化,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我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意義,促使學生從傳統文化中學習到有深刻內涵的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為學生講解傳統文化的方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比,可能會讓學生感到語言文字的拗口或者是比較呆板,為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重視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興趣的培養,促使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我國的傳統文化,并引導學生對此深入研究,以此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學生視野。比如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古詩詞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讓學生對作者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同時有助于學生從作者的生平事跡中大概了解作者創作古詩詞的表達風格,以及內容中所抒發的情感,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同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從中拓展出相關的傳統文化,并引導學生從中學習相關的品質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
(二)提升教學課堂趣味性,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對于初中生而言,正是他們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觀念,但卻不成熟,周邊環境對他們極易造成影響,教師對他們的正確指導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語文教學中,把傳統文化滲透進來,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規范學生言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大量的優秀文學作品,其中有傳統文化的具體體現,但語文課本中的內容由于歷史悠久且理解上有難度等因素造成了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鑒于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提升教學課堂的趣味性,構建一個高效的語文學習課堂,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真正學習到相關知識內容,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識,幫助學生從中學習到難能可貴的思想品質,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三)組織開展班級文化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更深刻認識傳統文化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打破固有的授課形式,改變傳統一味地知識灌溉教學方式,可以多組織學生開展班級活動,開展的活動內容要與傳統文化相吻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更深刻的認識我國的傳統文化。詳細的理論知識講解不如在實踐中貫徹知識來得更加實際,學生在班級文化活動中,可以通過自己的真實感受來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課本教材內容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演講、角色扮演等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傳統文化的深刻含義,并且從中引發思考,對傳統文化加以領悟,從中形成自己獨特的看法見解。另外,初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我國的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摒棄糟粕部分,促使我國傳統文化在現代文明進程中發光發亮,推進我國社會的文明發展。
三、 結束語
總而言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之瑰寶,是華夏兒女的智慧結晶,對我國的社會和諧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學是傳播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重與傳統文化的有效結合,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正確認識,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海芬.怎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語數外學習,2014(4):75-76.
[2]吳穎.理論與實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22):65-68.
[3]鞏艷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J].課外語文,2017(18):160.
作者簡介:
金華榮,貴州省盤州市,貴州省盤州市雞場坪鎮滑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