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紅



【摘 要】目的:探討微創拔牙技術用于阻生齒拔除中的臨床評價;方法:在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來院接診的阻生齒拔除患者中隨機抽取100例進行臨床評價,根據患者阻生齒拔除先后順序,將全部患者平均納入對照組(n=50)和微創組(n=50),其中,對照組采用傳統拔牙法,微創組采用微創拔牙技術,采用回顧性分析法,比較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拔牙時間和傷口愈合時間幾項相關指標,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和患者滿意率。結果:兩組疼痛程度等相關指標比較,微創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比較,微創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對比兩組并發癥狀況,微創組(4.00%)低于對照組(20.00%)(P<0.05)。兩組患者對拔牙方式滿意率比較,微創組(94.00%)明顯優于對照組(78.00%),兩組滿意率差異明顯(P<0.05)。結論:在阻生齒拔除中,相比于傳統拔除方式,采用微創拔牙手術對患者產生創傷較小,疼痛程度低,并且可縮短患者手術時間,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使患者傷口快速愈合,患者對該方式認可度更高,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具有更高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微創拔牙技術;阻生齒拔除;手術時間;出血量;并發癥;疼痛程度
【中圖分類號】R782.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01
阻生齒屬于臨床常見牙齒問題,臨床發病率較高,多見于患者下頜,該病發生后,易引發冠周炎、第二磨牙齲壞、甚至會引起間隙感染、骨髓炎等治愈難度較大疾病,既會降低患者口腔舒適度,又會影響其正常進食,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因此,一經確診應采用適合方式及早拔除阻生齒,消除阻生齒引發的疼痛,降低對患者口腔健康影響[1-2]。針對該病治療中,傳統拔除技術以敲、鑿和劈等為主,該方式對患者牙齒周邊軟組織損傷較大,易增加并發癥發生率,傷口愈合時間較長,治療效果不理想。與之相比,近年來,被廣泛使用的微創拔牙技術有明顯使用優勢[3]。本次研究重點對收治的100例性阻生齒拔出患者進行分析,探討阻生齒拔除中微創拔牙技術的應用,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取我院來診的100例阻生齒拔除患者進行觀察,設置對照組與微創組,每組均為50例,其中,對照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6:24,年齡為22~45歲,平均年齡為(35.64±3.68),體質量44~70kg,平均體質量為(51.32±3.4)kg。微創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23~44歲,年齡均值為(36.03±3.79),體質量45~69kg,平均體質量為(51.11±2.9)kg統計分析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文員會批準同意,且全部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無相關手術禁忌癥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拔牙技術治療。拔牙前先采取常規拍片,觀察患者阻生齒狀況,對下頜阻生齒進行局部麻醉,調整拔牙操作適合光源與角度,翻瓣去骨,將阻生齒充分暴露于視野中,鑿除牙體及骨阻力,并于牙和牙槽骨間放置牙挺,挺松牙齒后拔除阻生齒。
微創組:給予患者微創拔牙技術治療,具體措施:術前進行常規X線拍片、全口片或CBCT,可以更好認識阻生齒阻生狀態及與周圍組織間的關系,從而確定阻生齒阻力來源,并設計去除阻力的方法,采用無痛麻醉技術或用1:200000的0.1%腎上腺素與2%利多卡因聯合進行神經阻滯麻醉。采用高速渦輪牙鉆去除骨阻力,并切割牙冠以解除鄰牙阻力,遠中松解增隙為牙齒上抬脫位創造空間,在此過程中,注意降低對牙周邊軟組織和神經損傷。然后將牙挺沿近中頰側進入牙和牙槽骨間,接觸旋轉力挺松牙齒,拔除阻生齒。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拔牙時間、傷口愈合時間幾項指標,手術時間和術后出血量兩項指標,感染、出血腫脹和干槽癥三項并發癥發生狀況,以及患者對拔牙方式滿意程度。
疼痛程度評分采用國際公認VAS疼痛評分標準進行確定,根據患者的主觀感受,0分表示無任何疼痛感;<3分表示有輕微疼痛,尚可忍受;4~6分表示疼痛明顯,影響睡眠質量,但尚可忍受;7~10分表示疼痛劇烈,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難以忍受,簡而言之,評分越高患者疼痛越嚴重。
統計兩組手術時間和術后出血量,時間越短,出血量越少,拔牙方式使用優勢越明顯。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發生率與治療效果負相關。
患者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評分表,根據患者主觀感受自行評分,總分為100分,≥90分為滿意,70~89分為一般滿意,而評分<7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分析,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利用t檢驗,數(n)和率(%)表示計數資料,利用x2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患者相關指標比較
微創組各項相關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2.2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比較
微創組患者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而術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2.3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微創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組間發生率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3。
2.4滿意率比較
微創組滿意率94.00%高于對照組78.00%,兩組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4。
3 討論
牙齒健康狀況與咀嚼功能密切相關,阻生齒是患者牙齒常見問題,會降低口腔健康程度,影響患者咀嚼功能[4]。阻生齒是因位置不當,導致難以萌發出咬合部位的牙齒,不具備咀嚼功能,多見于下頜第三磨牙位置。若未能采用有效方式及時拔除,既可能引發智齒冠周炎,又會導致出現其他嚴重并發癥,增加患者口腔不適感,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影響[5]。因此,針對口腔阻生齒問題,應采用手術方式及時拔除。目前,該癥治療中主要采用的治療方式,為基于鑿、敲手段的傳統拔除技術和微創拔牙技術,傳統技術操作繁瑣,使用時間長,且對患者阻生齒周邊軟組織造成的創傷較大,一旦用力不當就易導致患者下頜發生骨折。對部分有頰肌附著阻生齒,若強行拔除易引發腫脹、感染及干槽癥等并發癥,加重患者疼痛程度,延緩口腔功能恢復時間,使用中弊端明顯。而近年來興起的微創拔牙技術,對患者造成創傷小,操作簡單,術后拔牙所需時間相對較短,并且較小創傷和減少患者出血量,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減輕疼痛程度,促使患者創傷快速恢復,相比于傳統拔牙技術,微創拔牙技術有更佳使用優勢,具有推廣意義[5-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微創組患者疼痛程度等相關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滿意率均優于對照組,兩組各項觀察指標差異明顯(P<0.05)。說明采用微創拔牙方式取得的效果更加明顯,既可降低疼痛程度、減少并發癥發生次數,又可減輕長時間手術和大量出血對患者影響,利于減少創傷性損傷,加快患者恢復,相較于傳統拔牙方式,患者對微創拔牙認可度更高。
綜上所述,阻生齒拔除中采用微創技術,可縮短手術時間,減輕創傷,減少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促使患者快速恢復,有效降低患者不適感,提升患者滿意率。
參考文獻
[1] 李娜.微創拔牙技術拔除下頜阻生齒臨床效果分析比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2):156+158.
[2] 王濤,吳喆.微創拔牙法與傳統拔牙法在阻生齒拔除中的效果評價[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8(19):160-161.
[3] 劉春芳.微創拔牙法與傳統拔牙法在阻生齒拔除中的應用效果及對傷口愈合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08):68.
[4] 高麗榮.微創拔牙技術在阻生齒拔除中的應用及有效性評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8,32(04):111-112.
[5] 羅建軍,趙明莉.微創拔牙法與傳統拔牙法在阻生齒拔除中的效果觀察[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6,3(02):45-46.
[6] 徐海鴻,馮煉,陳柳蘭,等.微創拔牙技術在阻生智齒拔除術中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8, 1(6):45.
[7] Krishnan U, Moule A, Michael S, et al. Fractographic Analysis of a Split Tooth Presenting Radiographically as a Horizontal Root Fracture in an Unrestored Mandibular SecondMolar[J]. 2017, 17(2):11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