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懷


【摘 要】目的:對急診部門中,外科創傷手術之后發生切口感染問題的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并進一步探究實際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7年5月份到2019年5月份期間到我院急診部門接受外科創傷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共112例,將這些患者平均分配到兩組,每組人數56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主要接受常規護理方式,而觀察組患者則在接受常規護理的同時還會受到綜合護理,對這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服務之后的護理滿意度、發生手術切口感染問題以及生活質量的評分等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手術切口的感染率分別為94.64%以及3.57%,而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手術切口的感染率分別為80.36%以及16.07%,并且P<0.05,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而在生活質量評分方面,觀察組患者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評分,差異也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在接受外科手術之后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能夠獲得良好的應用效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切口發生感染問題的風險,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診;外科創傷手術;切口感染;臨床分析;預防
【中圖分類號】R61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1
1 引言
現階段,在臨床醫學上,人們對于急診部門外科創傷手術切口感染問題的預防工作重視程度逐漸加強,與此同時,也發現了通過相應護理措施的干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發生感染的風險,其中應用效果最為顯著的就是綜合護理方式。為此,本文隨機選取2017年5月份到2019年5月份期間到我院急診部門接受外科創傷手術治療的112例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對綜合護理干預在手術切口感染問題的預防工作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進行了相關探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2 資料與方法
2.1基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5月份到2019年5月份期間到我院急診部門接受外科創傷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共112例,將這些患者平均分配到兩組,每組人數56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人數為25例,年齡最小患者是21歲,最大患者年齡是81歲,平均年齡大小為(50.53±0.47)歲,該組所有患者中上、下肢創傷患者的人數分別為23例以及33例;而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人數為27例,年齡最小患者是22歲,最大患者年齡是79歲,平均年齡大小為(49.33±1.17)歲,該組所有患者中上、下肢創傷患者的人數分別為27例以及29例。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方面并沒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2護理方法
對于對照組患者來說,其主要接受常規的護理方式,而對于研究組患者來說,其在接受常規護理的同時還接受綜合護理方式,具體內容如下:首先,是做好手術之前的干預工作,為避免出現刮損問題,在患者接受手術之前,護理人員應該及時做好相應的備皮準備工作,并且護理工作人員應該加強對自己手部衛生的重視程度,在有些情況下還可以通過使用碘伏的方式對自己的手進行消毒處理。其次,是在患者接受手術之后進行干預工作,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實時關注,對患者在接受手術之后的下述情況進行詳細的觀察與記錄:其一是疼痛程度;其二是傷口感染情況;其三是敷料是否出現脫落,一旦發現存在異常的敷料,就要及時進行更換;其四是是否出現滲漏問題;其五是患者的皮膚顏色以及腫脹情況甚至是皮膚的溫度,在對患者進行換藥操作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工作要求,對自己的手部做好相應的消毒處理。對于出現感染問題的患者,應該讓其按照醫囑口服四環素片,每相隔6消失服用一次 0.5 g,并且還可以一次服用0.5 g的吡哌酸膠囊。
2.3主要觀察指標
對這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服務之后的護理滿意度、發生手術切口感染問題以及生活質量的評分等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其中,護理滿意度在8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9分以上79分以內為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而生活質量的評分主要依據是健康調查量表(SF- 36),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部分:其一是軀體疼痛;其二是情感職能;其三是社會功能;其四是精神健康;其五是生理機能;其六是一般健康狀況;其七是生理職能;其八則是精力,滿分100分。
2.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統計學處理軟件是SPSS20.0,計數資料用%表示,檢驗工作用x2 進行,計量資料的表示形式為 x±s,檢驗工作用t進行,P<0.05說明差異之間存在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3.1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對比分析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兩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患者為94.64%,遠遠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0.36%,并且兩組之間的差異存在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1所示。
3.2兩組患者發生手術切口感染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中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分別有2 例以及9例,分別占據各組的比例是3.57%以及16.07%,也就是說,對照組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概率明顯更好,并且兩組之間的差異存在明顯的統計學意義(x2=4.940,P=0.026)。
3.3兩組患者之間在SF- 36 評分方面的對比分析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較而言,觀察組患者的各項SF- 3評分均明顯更高,并且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之間在SF- 36 評分方面的對比分析如表2所示。
5 討論
對于急診外科創傷來說,其主要具有下述特點:其一是發病比較迅速;其二是病情比較嚴重;其三是病情相對比較復雜;其四是患者接受治療期間非常容易引發并發癥,因而其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比較大的危害。對于急診創傷患者來說,其最普遍使用的治療方案就是手術治療,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往往會由于細菌的存在而引發患者出現手術切口的感染問題,因此,必須加強對急診外部床上手術切口感染問題的重視程度。
本文通過隨機選取2017年5月份到2019年5月份期間到我院急診部門接受外科創傷手術治療的112例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將這些患者平均分配到兩組,每組人數56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主要接受常規護理方式,而觀察組患者則在接受常規護理的同時還會受到綜合護理,對這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服務之后的護理滿意度、發生手術切口感染問題以及生活質量的評分等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手術切口的感染率分別為94.64%以及3.57%,而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手術切口的感染率分別為80.36%以及16.07%,并且P<0.05,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而在生活質量評分方面,觀察組患者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評分,差異也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也就是說,綜合護理服務作為一種全面的護理干預方式,如果能夠對接受外科手術之后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以獲得良好的應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切口發生感染問題的風險,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急診外科創傷手術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比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春明. 抗感染治療用于急診外科創傷手術切口感染的臨床效果研究[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7, 14(A02):294-295.
[2] 馮永亨, 蔣榮, 王凱, 等. 急診外科創傷手術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預防對策[J]. 中國實用醫刊, 2019, 46(4):43-45.
[3] 林文清. 胸腹創傷急診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關因素分析[J]. 浙江創傷外科, 2017(6):1065-1066.
[4] 孫玲玲. 外科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措施[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2):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