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紅 楊傳銀 王春萍


【摘 要】目的:探索優質護理對心律失常患者負面情緒的影響及護理滿意度。方法:選擇120例心律失常患者為試驗對象,選擇抓鬮隨機化分組,各60例,分別選擇常規護理、優質護理。結果:觀察組HAMD評分(7.05±1.31)分、HAMA評分(6.19±1.47)分、心功能I級率(81.67%)、護理滿意度(100.00%)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心律失常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效果顯著,可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負面情緒。
【關鍵詞】優質護理;心律失常;負面情緒;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1
心律失常是一種具有風險性大、預后差、發病急驟等特點的疾病,一旦治療、護理不及時,可導致冠狀動脈持續性、急性缺血缺氧,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為了改善預后,降低病死率、病殘率,還需合理選擇一項護理措施。優質護理能夠從多角度出發,為患者提供一系列高效、優質的護理服務,促進病情康復 [1]。而本文深入探索了優質護理作用以及在心律失常中療效,如下文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120例心律失常患者為試驗對象,選擇抓鬮隨機化分組,分為兩組,此次試驗均在2017年10月21日至2018年10月21日期間完成。入選標準:(1)患者經心電圖檢查,確診為心律失常,且發現明顯Q波和ST段動態變化;(2)患者入院時主訴存在數天或數小時的胸痛;(3)患者各項資料齊全。排除標準:(1)排除存在精神疾病、血液疾病史患者;(2)排除嚴重臟器功能受損患者,比如肝腎功能障礙、心功能不全等。
觀察組平均年齡(63.41±3.58)歲;疾病類型:16例為緩慢心律失常,44例為快速心律失常;性別:男性34例,女性26例。對照組平均年齡(63.65±3.23)歲;疾病類型:14例為緩慢心律失常,46例為快速心律失常;性別:男性33例,女性27例。兩組資料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主要措施:
病情護理:對于心律失常患者,需增加夜間巡查工作,注意改善當前心肌缺血問題,保持吸氧治療,為了防止意外事件發生,還需在病房內備好急救所需藥物和心臟除顫儀器。在患者病情逐漸好轉后,可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活動,規范好休息時間,減輕心臟負荷。
優質生活護理:保持病房干凈、整潔,對居住環境進行改進和優化,在條件允許下,需首選單人病房,減少不必要的刺激,根據患者喜好,在病房內擺放報刊、書籍、電視機等物品,促使患者保持良好、健康心態,定期對病房通風、消毒,保持病房干凈、整潔,禁止在病房內跑動、吵鬧,控制每日探訪人數,營造一個舒適、安靜、安全的病房條件。
優質飲食護理:對于心律失常患者而言,需避免攝入不易消化、高膽固醇等食物,格外注意健康營養,保持飲食的高營養、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禁止食用不新鮮、生硬、辛辣等食物,注意保持良好飲食習慣,不易過多食用增加心臟負荷的食物,注意每日限制鈉鹽的攝入量。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HAMD評分、HAMA評分、心功能、護理滿意度。
HAMD評分(抑郁量表)、HAMA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8分,即為無抑郁/焦慮;<20分,>9分,為輕度抑郁/焦慮;>21分,<30分,為中度焦慮/抑郁;最高分35分。
心功能分級:I級:一般活動后無心絞痛、呼吸困難、心悸、疲勞感,體力活動不受限制;II級:上述癥狀在休息片刻后可緩解,體力活動輕微受限;III級:上述癥狀需長時間緩解,體力活動明顯受限;IV級:無法從事任何體力活動。
1.4 統計學處理
實施SPSS22.0軟件統計學處理,當P<0.05時代表統計存在差異。
2 結果
觀察組HAMD評分、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觀察組心功能I級率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0%(60/6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1.67%(43/6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心律失常屬于中老年人群常見病,具有病情進展快、病死率高、預后差等特點,有研究統計,患者在發病后60分鐘內便可出現心肌缺血缺氧現象,產生窒息感,從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為此還需選擇一項合理、科學、全面的護理方式,從而提高生活質量,緩解各項癥狀。本次采用了優質護理,能夠為患者提供有效、全面、優質化的醫療監護,從病情、飲食、生活方面著重完善,能夠為患者提供一個優質的修養環境,促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悅狀態,改善心情,促使病情康復,且能夠增強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維持正常營養需求。分析本次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心功能分級、負面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由此說明,優質護理更能夠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和情緒,營造良好護患氛圍,促使心功能恢復。
總而言之,優質護理能夠促進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當前緊張醫患關系,營造良好氛圍,用于心律失常患者中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蔣艷艷,王麗娜,馮倩倩等.循證護理模式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護理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1):1700-1703.
[2] 邊雅清.預見性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急救醫學,2017,37(z2):225-226.
[3] 毛楠.優質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質量與住院時間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