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柱
【摘 要】自2009年比特幣問世以來,其底層技術——區塊鏈技術受到了金融行業的廣泛關注,其安全性、低成本等優點有可能顛覆傳統的金融模式,世界各國的金融機構都在努力嘗試使用該技術。文章通過分析發現,區塊鏈技術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同時,在法律環境、非交易層面的安全及技術等方面還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給區塊鏈技術的全面應用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
【關鍵詞】區塊鏈;金融;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TP311.13;F8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2-0136-02
0 引言
自2009年比特幣問世以來,數字貨幣價格經歷了“過山車式”的波動,尤其是2018年以來,數字貨幣的價格急劇下降,在輿論當中反映強烈。相比公眾對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關注,金融行業對于比特幣底層技術——區塊鏈更加關注。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當前,許多國家的金融部門及金融機構等都已開始嘗試區塊鏈技術的應用。2015年10月,納斯達克宣布推出用于管理私人股權的交易平臺Linq,其核心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私人公司股權管理中大量人工作業的解放。同年12月,我國工信部發布《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在書中總結了國內外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并提出了區塊鏈技術的標準化路線圖和標準化框架體系。隨后,我國部分互聯網初創企業和傳統金融企業開始在部分項目應用區塊鏈技術,大部分金融機構也在不同業務中對區塊鏈技術進行嘗試應用。2017年,阿里巴巴為金融機構提供基于區塊鏈的積分及消費金融分期場所。
現有的區塊鏈技術的使用仍舊處于嘗試階段,這個行業帶來變革和進步的同時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2018年11月底,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在演講時提到,區塊鏈技術可能用于好的方面、也可能用于不好的方面,必須考慮到當今世界的共同要求并共同協調所謂的“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問題。由此可見,區塊鏈技術的運用并不是完全有益的,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仍屬于初級階段,其應用前景并不明朗,其在應用過程中存在許多需要解決和優化的問題。本文基于此背景,研究與分析區塊鏈在金融行業的應用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希望為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金融行業的進步提供可供參考的建議。
1 區塊鏈技術
在20世紀90年代,部分學者和技術人員就已經開始對數字貨幣和加密保護鏈的技術進行研究。1991年,由Stuart Haber和W.Scott Stornetta第一次提出關于區塊的加密保護鏈產品,Nick Szabo在1998年進行了電子貨幣分散化的機制研究。然而,比特幣的發明與使用使得區塊鏈技術框架被初次用于實踐。自此,大眾對于比特幣的追捧,推動了區塊鏈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嘗試與發展。
區塊鏈技術是一種不依賴第三方、通過自身分布式節點進行網絡數據的存儲、驗證、傳遞及交流的一種技術方案,具有以下特點。
(1)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技術最核心的特點,它應用分布式數據庫,使得網絡中的各個節點實現自我相對獨立的信息傳遞、管理等功能,而不受某一特定的中心節點的控制和管理。以比特幣為例,其交易雙方并不需要通過專門負責交易的節點的傳遞,只需通過買賣雙方的溝通,即可完成比特幣的交易。
(2)開放性。在區塊鏈技術框架中,所有的交易信息會發送到網絡的所有節點予以存儲,并實時更新到最新的狀態。對所有節點公開每一個交易信息,確保了所有的交易信息都是絕對真實的。區塊鏈技術的開放性特征,使得其雖然沒有中心節點的監管,但是依然能確保交易的可靠性,避免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導致欺騙行為的發生。
(3)不可篡改。區塊鏈網絡中的每一筆交易信息的識別機制認為網絡節點中出現相同次數最多的信息為真實的交易信息。當某個節點的交易發生后,會立即傳送至整個網絡,假設某個節點惡意篡改其交易信息,由于與其他節點的信息不一致且為較少數,系統會自動糾正為正確的交易信息。因此,只有掌控超過50%的數據節點,才會發生數據篡改成功的可能性。
(4)匿名性。區塊鏈節點信息的開放性不是絕對的公開透明,而是相對的公開透明。從技術的角度,其向各個節點傳輸的只是記錄交易相關內容的信息標識,對交易雙方的身份信息并不需要記錄,因此這保證了交易雙方身份信息的匿名。
2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運用
2.1 金融行業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優點
在互聯網時代,金融行業大量的交易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如何確保線上交易的安全高效成為金融行業亟需解決的問題。互聯網的快捷、高效及延伸性,催生了遠超過去的交易量和交易信息,增大了金融行業的交易管理難度。近年來,全球的金融行業不斷出現一系列金融信息安全事件,受巨大利益的誘惑,不法分子通過計算機病毒和黑客攻擊等方式,竊取了大量的用戶信息,給金融業帶來巨大的損失。金融行業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技術或者手段去改變這種現狀,區塊鏈技術為其提供了一劑良藥。
相比于金融行業傳統的交易方式,區塊鏈在成本、效率和隱私保護等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技術優勢。①實現高效、低成本的交易模式:區塊鏈通過點對點交易模式,可省去第三方中介環節,實現點對點的對接,大幅降低信息傳遞過程中出現錯誤的可能。通過計算機程序自動確認執行雙方交易結果,極大地降低了人工作業量,大幅度提高了金融交易和結算效率,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快速完成交易支付。②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區塊鏈技術的匿名特點,確保了在安全交易的同時,客戶可以通過自身的需要選擇是否公開自己的信息,交易雙方的個人身份信息得到了有效的保護。若果區塊鏈技術能夠充分應用于金融行業,將會引發傳統金融交易的變革,以技術手段簡化大量繁冗的工作程序,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
2.2 當前使用區塊鏈技術存在的局限
區塊鏈技術雖然在安全性、隱私安全保護、效率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優勢,但是無論從技術還是應用環境上,區塊鏈技術的完全應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依然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1)與現有的法律制度存在沖突。眾所周知,無序的金融交易會對整個社會產生極大的危害,金融交易必須受到相應的監管和約束。從技術本身來看,區塊鏈技術采用分布式數據庫,缺少中心節點的監控,與國家對金融行業的監管相矛盾。以比特幣為例,由于無法監控到交易的具體細節,比特幣交易市場已成為國際非法活動的“溫床”,許多不法分子通過比特幣進行毒品交易、洗錢等活動,增加了這些活動的隱蔽性。金融行業所需要的是一種適度的去中心化,其目標是實現交易的高效和低成本,同時能夠對交易活動進行相應的監控,不能違反法律規定,還要滿足監管機構的需要。
(2)無法實現絕對的安全。區塊鏈技術的安全高效只是相對于過去的技術手段而言,金融機構對于區塊鏈的應用是基于交易層面的,而用戶的身份秘鑰等信息的安全性是無法通過區塊鏈技術得以保障的,可能存在泄漏的風險。一旦用戶的身份秘鑰被竊取,盜竊者使用用戶的身份信息進行交易,勢必會導致用戶難以挽回的損失。此外,由于節點信息的不可篡改,因此當節點網絡存儲這些非法的交易信息后,如何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同樣是棘手的問題。
(3)技術尚未成熟。基于以上兩點情況,區塊鏈技術要想實現大規模的應用,還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任何一種新技術都必須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修正,才能真正普遍適用。比特幣的風靡,給全球帶來了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浪潮,但是對金融行業來說,其與數字貨幣的交易有著本質的不同,其復雜性是單一數字貨幣交易所無法比擬,基于當前的區塊鏈技術框架顯然無法適應現實的需求。未來的金融行業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并不一定局限于現有的框架和邏輯,只要是立足于金融行業的發展現狀,滿足未來的需要,對區塊鏈底層框架進行一定的變革,也是正確的發展思路。
3 結論與展望
區塊鏈作為一種技術的創新,具有傳統金融科技無法比擬的優勢,對金融行業可能產生顛覆式的影響。但是,區塊鏈技術在法律環境、非交易層面的安全及技術還存在一定的缺點,實施應用依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和技術壁壘,能否成為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的底層技術,依然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論證。面對區塊鏈技術的優勢與劣勢,金融行業依然需要積極探索和思考,揚長避短,實現行業的革新。
參 考 文 獻
[1]諶麒艷.區塊鏈:金融業即將面臨的一場革命?[J].銀行家,2016(7):14-16.
[2]沈鑫,裴慶祺,劉雪峰.區塊鏈技術綜述[J].網絡與信息安全學報,2016(11):11-20.
[3]翟社平,段宏宇,李兆兆,等.區塊鏈技術:應用及問題[J].西安郵電大學學報,2018(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