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珅

摘要:繪畫藝術是傳統手工藝與科學藝術的有機結合,當今,繪畫藝術已成為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化組成部分。繪畫壁飾作為一種公共藝術,是環境與空間關系的產物,也是環境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繪畫壁飾在環境設計中有著許多應用方式和藝術形式。文章分三個部分來講述繪畫壁飾藝術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首先分析了繪畫壁飾的基本概念,其次深入探究了繪畫壁飾與環境設計的聯系,并進一步探索繪畫壁飾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最后闡述了對繪畫創新的思考。
關鍵詞:繪畫壁飾藝術;環境設計;應用研究
一、繪畫壁飾藝術概述
繪畫是美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從不同角度出發,繪畫可以分成許多種類。一般是按照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來劃分的,有水墨畫、油畫、版畫、水彩畫、水粉畫、素描等。按照題材內容的不同來劃分,繪畫可以分為人物畫、風景畫、風俗畫、歷史畫、軍事畫、宗教畫、廣告畫、裝飾畫、插圖等。那么,裝飾繪畫又是依據什么劃分的呢?一提到裝飾繪畫,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其中所指,不會將其與其他畫種混淆。由此來看,裝飾畫是鮮明的、獨特的。裝飾繪畫的范疇很廣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界定。凡是從屬于環境、裝飾環境的畫,從屬于器物、裝飾器物的畫,從屬于工藝制作的畫以及某些注重形式的裝飾性的畫,都可以稱為裝飾畫。由此,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裝飾畫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之廣泛,其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元素。繪畫壁飾藝術只是環境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是環境設計和繪畫藝術結合的產物。繪畫壁飾的特點主要有堅硬、無毒無鉛、抗潮、耐腐蝕、不易變形以及永不褪色等。
二、環境設計與繪畫壁飾的關聯分析
繪畫壁飾是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結晶,對于空間環境藝術氛圍的形成具有積極作用。環境設計所包含的學科非常廣泛,單從設計的角度來看環境設計,是人工和自然的統一,在設計的同時要注重空間屬性。繪畫壁飾既可以裝飾室內,也可以裝飾建筑外立面,在功能屬性上來說與環境設計有一定的聯系。余劍峰老師曾分析“從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去探究環境藝術與空間的互融關系”,在他的論述中,談到了環境藝術在空間中呈現出的“恰當感”和“愉悅感”,也就是說藝術在空間中能分別給人帶來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感受。因此,繪畫壁飾與空間屬性中存在某種聯系[1]。
環境設計與文化傳統的互融是一定的,是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余劍峰老師還曾提到“當今社會的繪畫藝術已經不再只是實用品和裝飾品,而是伴隨著現代藝術而發展的”。他認為,將繪畫藝術運用到大眾生活的空間中,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它傳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使繪畫藝術順應現代藝術發展的新趨勢。但從環境的角度來看,它把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他看來,繪畫藝術目前作為一種文化藝術的載體,參與到城市環境空間中,這一現象順應了環境藝術的科學發展趨勢[2]。他還提到了“壁飾藝術是環境藝術的一部分,繪畫壁飾易與環境空間融為一體,并且能通過不同的手法與形式與傳統建筑風格相協調”[3]。由于繪畫壁飾材料的特殊性,其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耐腐性、易清潔等優點,這些特質都是其他材料無法比擬的,并且能很好地與建筑空間的結構相結合。
繪畫壁飾被運用到室內設計中的案例有很多,它可以代替大理石作為一種裝飾瓷磚,貼于墻面,不僅造價成本低,材質更堅硬耐磨,可塑性強。繪畫壁飾最主要的裝飾手法是將其置于建筑內外立面的墻面上,用于裝飾。建筑的裝飾特性就是空間立面的塑造,在這一點上,繪畫壁飾的優點與特質能夠被充分地發揮出來。自身的可塑性、材料的優點都是其現在被越來越多人選擇的原因。除了要考慮成本和裝飾特性,還要考慮繪畫藝術的文化特性。在當今社會,需要樹立文化自信以及發揚民族傳統文化,因此,繪畫藝術與城市文化的結合是必然的結果。朱樂耕老師曾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如今的城市是集生活、工作、休閑、旅游為一體的文化綜合體中心,新的城市生活需要新的符號空間,則是充滿文化、藝術又具有自然氣息,飽含人的情感需求的空間。”[4]在這所繪畫之城,隨著城市生活的發展,城市環境與繪畫相結合是必然的,從道路兩旁的繪畫路燈到大型廣場以及建筑外立面的繪畫飾面就能看出這一現象。
三、繪畫壁飾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余劍峰老師曾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城市形象是城市環境網絡的視覺環境,每個城市都必須充分利用自然來突出城市的形象,環境設計強調自然性、天人合一,壁畫與空間應該互為補充,我們要感知它的形狀,舍棄細節。”[2]他的文章引發了人們對繪畫壁飾應用在環境設計中的一些新的思考。
(一)空間造型
繪畫壁飾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附著于建筑室內外墻面上,在結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建筑與壁飾的協調性和空間界面的一致性、延展性。繪畫壁飾與空間界面的融合要注重與空間環境之間的協調性與互補性,二者結合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空間結構上首先要了解該建筑的功能以及內部空間的結構特點,不同的建筑空間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酒店、文化空間甚至是廣場周邊的立面,不同的空間應該具備不同的文化屬性,在壁飾的選取上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其次就是考慮大小以及壁飾與整個空間的比例問題,由于空間結構的大小差異,在壁飾尺寸的選取上要根據空間大小來調整,例如本就狹小的空間不宜放置面積過多的壁飾,反之亦然。最后,除了注重造型外觀與建筑墻面的協調度,還要注重其他繪畫壁飾的形式,例如屏風及裝飾壁畫等一些作用于室內建筑中的裝飾壁飾,除了考慮到二者之間的大小協調統一,還要考慮裝飾壁飾本身的造型是否與空間結構匹配的問題。
(二)色彩視覺
繪畫壁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視覺功能,它能給人帶來最直觀的視覺感受,因此在應用的過程中要充分注重藝術的審美。除了視覺感受以外,它在某種程度上也會給人帶來心理上的感受,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顏色的影響。眾所周知,顏色在某種程度上是會對人產生一定心理和生理上的影響的。繪畫壁飾有著顏色和藝術的雙重特點,所以在運用的過程中,除了考慮到前面提到的自身與建筑的空間結構和造型上的協調之外,還要充分考慮到它帶來的視覺沖擊力、觀賞性以及顏色的協調性。
(三)文化特性
繪畫藝術是中國的傳統藝術文化,它是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優秀結晶。除了實用性和裝飾性,最不容忽視的就是它的文化屬性。繪畫壁飾與環境設計的結合,使繪畫藝術融入建筑、融入城市生活中,繪畫藝術作為一種文化媒介、傳統藝術,能夠使本不具有文化屬性的空間具有文化藝術氛圍。現代城市環境的建設,不能脫離文化輸出,繪畫藝術就是一個很好的文化媒介,在大街小巷都能讓人感受到繪畫藝術的輸出。這是它獨有的作用于城市環境中的文化輸出特性。
(四)創新思考
繪畫藝術并不匱乏,但隨著科技和時代的快速發展,傳承中國傳統藝術成了當今人們應該面對的時代任務,但怎樣傳承、傳承什么樣的傳統文化是人們更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朱樂耕曾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三個對當代繪畫的新思考。第一,對繪畫材料上的新認識,繪畫的耐腐蝕、易清洗等都是已知的特性,材料的特殊性、可塑性、社會性才是我們需要重新研究并思考的新問題。第二,當代繪畫藝術讓泥土走向了自由,當今城市是集生活、工作、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中心,新的城市生活需要新的空間,需要建設充滿文化、藝術氣息且包含人的情感需求的空間。第三,要關注繪畫藝術的本土化以及現代性的概念,在他看來,人們往往將西方藝術視為現代的象征,將中國藝術視為傳統的象征,他在文章中如此寫道:“我們應該如何打破這一固有概念并建造中國式的現代文化和現代藝術?這是我們面臨的艱巨任務。”
創新這一概念,在當下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顯得格外重要,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自媒體時代出現的字節跳動等新型媒體讓大眾接觸到了相似或者說是同質化的大眾藝術文化,在這種形勢下創新就顯得尤其重要。如今我們提倡文化自信,應該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和手工藝術,但除了傳承,我們也應該與時俱進,只有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才可以讓傳統文化走向新的階段。朱樂耕老師提出的這一問題,是當下我們這一代人需要面對的。目前,在這座城市,繪畫藝術人才輩出,好的繪畫文化與藝術作品頻繁涌現,但也確實忽略了一個實際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創新,如何打破人們對繪畫文化的固有觀念—“傳統”,怎樣與當下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結合成為新的“現代繪畫藝術”,這是我們需要積極思考的。
除了打破人們對繪畫藝術的固有印象之外,還應該思考一個問題,繪畫藝術除了它所具備的觀賞價值、文化屬性以及其他的特性以外,我們應該如何去挖掘和發展繪畫這一藝術的其他價值,并拓展它的其他領域,讓繪畫藝術不僅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文化藝術、實用品和裝飾品,更要讓它具備其他的價值。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也是我們這一代人需要去面對的挑戰。
四、結語
繪畫壁飾藝術是中國的傳統藝術文化,對于傳統文化,我們不僅要傳承,更要創新,發掘它的其他價值。將繪畫壁飾應用于環境設計這一領域,就是拓寬繪畫藝術的應用價值和藝術領域的一種方式。環境設計與繪畫壁飾的有機結合使城市生活更符合現代新型城市的發展,也順應了環境設計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余劍峰.環境藝術在空間構成中的隱現關系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9(04):187-189.
[2]余劍峰.繪畫藝術在城市環境中的運用[J].繪畫研究,2006(02):36-37.
[3]余劍峰.論繪畫壁飾藝術介入環境空間[J].繪畫研究,2011,26(01):108-109.
[4]朱樂耕.藝術與當代社會空間[J].藝術評論,2016(0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