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娜 孔曉立/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基于當前社會對高等職業院校人才輸出不斷提出新的標準和要求,我院校為一所高職醫學院校,在人才培養上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尤其是近兩年在口腔醫學專業開展了口腔醫學專業英語課程,以此作為了人才培養的改革開端。在這個過程中逐步轉變了教師和學生的觀念,從單純的應試轉變為提高英語的使用能力。
在從基礎英語到專業英語學習的轉變過程中,由于口腔醫學術語大量的出現以及相關醫學文獻資料中特有的文體和語法,雖然很多學生在學習專業英語的過程中充滿了新鮮感,但是由于口腔專業詞匯單詞長、難記憶、難拼寫的特點,同時學生在學習時也產生了畏懼心理。然而醫學英語專業詞匯是專業英語學習中的基石,也是教與學的難關。此外,眾所周知,醫學院學生學習負擔重,大量需要記憶的專業知識占據了他們的大部分課業時間。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找到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習效率。因此,以“學習金字塔”理論為研究前提,以崗位勝任為人才培養目標,在實際教學中采用了同伴教學法,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成績,而且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建立起專業詞匯體系,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
“學習金字塔”理論,最早于1946年美國知名的教育家、課程理論家愛德加·戴爾Edgar Dale使用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提出的一種現代學習方式理論。后來此理論用數字形象的展示了,使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會達到不同的學習效果。

圖1
在圖示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塔尖到塔底依次為“聽講—閱讀—試聽—演示—討論—實踐—教授給他人”,這幾個不同的學習方式所帶來的學習內容保存率也在發生著變化,即從塔尖的5%到塔底的90%. 同時這也說明了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所帶來的學習效果的差距。
目前,在我國高職醫學院校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學習任務繁重,學習效率不高,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過于被動等,所以選擇高效的學習方法勢在必行。如何在高等職業院校教學中把“學習金字塔”理論恰如其分的運用好,首要的是教師和學生二者都需要了解“學習金字塔”理論,了解了理論的內涵,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引導他們正確的有效學習,這對教與學都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同伴教學”即Peer Tutoring 或Peer Teaching. 西方教育界將同伴教學法廣義的定義為“具有同等或相似身份或水平的非專業教學人員之間相互施教、彼此受益的形式”(topping,1996)。
在具體的教學中,是指學生接受到教師的指導后,在一定學習任務的基礎上自主學習和相互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用于檢驗學習者對內容的掌握程度的一種教學策略,簡單且有效。這種教學組織形式還有利于培養學生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提升學生的自我價值感。
(1)理論培訓。在班級進行同伴教學法之前,教師先要給學生進行一定的培訓,把同伴教學法的教學形式以及實施步驟講給學生,只有在學生充分了解此方法的運作原理前提下,才能更加有效地進行此策略。
(2)同伴教學技巧的練習。教師需要向學生清晰地講述如何與同伴進行簡單易懂的講解,如何有效地進行提問和做出反應,如何避免發生沖突、如何組織和表達語言、如何恰當的進行批評和表揚等。
1、查閱資料,講解詞匯的來源
在醫學和英語不斷的交叉中,產生了醫學英語,這是一個交叉學科,并且詞匯量在不斷地更新和增加。但是這些詞匯怎么產生的?在哪里產生的?怎么發展而來的?這些問題留給學生去思考和查閱資料。在同伴教學的小組中(一般為四人),其中兩人輪流講解,另外兩位同學做補充,最后每組選一位同學作為代表在班級里再進行講解。比如第一堂課中,以atlas (頸椎)為例,這個詞源于Atlas(阿特拉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擎天巨神,他被宙斯降罪來用雙肩支撐蒼天,于是atlas引用到醫學詞匯中指的是頸椎。
在醫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醫學英語詞匯比較嚴謹和嚴肅,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導入一些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不但有趣味,豐富課堂內容,還有助于加深對醫學英語詞匯的理解。
2、同伴教師對詞匯的構成進行分析
眾所周知,醫學詞匯量大,單詞較長,難記憶,難拼寫。但是在了解了醫學詞匯的來源前提下,我們知道大多數的術語來自于希臘語和拉丁語,其中含有大量的詞綴、詞根,還有合成詞等等。因此,教師給出詞根,或者同詞根的單詞,小組共同研究分析找出同詞根下的單詞,或者根據同詞根的單詞找出詞根。然后每組的代表作為同伴教師再講解給其他同學。讓學生講解的過程其實就是他們對知識重新整合和再認知的過程,理清思路,加深印象。
比如tooth(牙齒)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常用詞匯,它源于dont—,dent—的一個變形,dent—是拉丁語中dens/den“牙齒”的意思。那么相關的變形還有哪些呢?在小組積極主動討論研究后,會發現dent—加上表示“人”的后綴—ist構成dentist,也就是“牙醫”。
3、歸納所學醫學詞匯的特點
歸納詞匯特點的過程其實就是復習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要求小組中四位成員都要充當同伴教師的角色,分別把所學單詞的詞義以及詞匯特點講解給其他三位同學,并且結合在實際語境中的使用舉例。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只作為傾聽者,不作為點評者。
在課堂結束后,學生以書面的形式把課上所學所講的內容包括出現的疑點,作為作業來提交給教師。教師針對收集到的記錄進行點評和獎勵,并及時反饋給學生。
根據“學習金字塔”中,學會“教別人”,是最快、最有效的提升學習的辦法之一。同伴教學法的應用,正是實施這種理論的最好的教學形式。由于口腔專業班容量大的特點,教會學生采取分小組來“教別人”,無論課上還是課下都很方便進行這項活動。在學生不斷地輸出與輸入知識中,提升自我價值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去掌握一種技能。
合作意識的培養是現代化教學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中之重,任何人都離不開團隊的力量。在同伴教學過程中的分小組活動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同伴教學法需要的是同學之間的不斷磨合、促進和鼓勵,而這些課堂上日常的切磋鉆研既是取得好成績的基礎,也是提升學習興趣和動力的源泉,更是培養了學生們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教別人”的前提是個人要有能力進行流暢清晰地表達。同伴教學法中,學生作為同伴教師需要不斷地講解給其他人聽,在不斷輸出的過程中,學生要運用大腦去整合知識,組織語言,使其更加清晰和條理化,大腦對語言的整合加強了思辨邏輯能力。
在口腔醫學專業開展專業英語教學是發展的必然,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改革的發展趨勢。口腔醫學專業是順應目前國際醫學發展形勢的重要醫學教育課程,同時也是我校的重點專業,培養具有專業英語技能的高水平口腔醫學人才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個人素養,提升就業的競爭力,更是展現了我院校的特色風采,豐富了學科建設,壯大了教師科研隊伍。
同伴教學法在口腔醫學專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嘗試取得了階段性顯著成果,同學們記憶詞匯的速度和表達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和同伴之間的交流和影響下,鍛煉了思維,增強了自信心和認知力,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交往溝通能力,對學業和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產生了積極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