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繪本是一種通過文字搭配圖畫的一種故事描述形式,增加了內容的豐富度,使得故事更加生動形象,便于理解,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內涵,適宜于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的圖書形式。本文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實際出發,對兒童繪本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期為更好地發揮出兒童繪本的教學作用、提升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兒童繪本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較少,對于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限,無法通過單純文字閱讀的方式正確全面地理解文章內容,這樣的內容也很容易讓小學生產生一種畏懼閱讀的心理,長此以往就失去了對于閱讀的興趣。兒童繪本則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讓故事的畫面感大大增強,便于小學生理解故事內涵,生動形象的閱讀內容比刻板的文字更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很大幫助。
一、 描述繪本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對于閱讀還沒有很強的意識和興趣,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語言描述和適當的提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講述故事前,應用最短的時間進入故事角色,全身心投入故事教學講述活動中,結合豐富的動作和表情進行故事表述。同時教師應重視語言的運用,既要注意表述的準確性,又要保證通俗易懂,因為聽故事的過程是學生提高多方面能力的過程,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會產生影響。另外,在講述過程中,為使表述更加清晰,教師應注重講述的節奏,進行適當地停頓或強調。通過這些方式,才能把故事講得更精彩,讓學生愿意聽下去,并逐漸進入故事情境中。在講述故事時,教師還可以進行適當的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例如,在講述《晚安,大猩猩》這篇故事時,教師就可以在基于繪本內容的基礎上,組織自己的語言向學生描述故事的情節: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像往常一樣,動物管理員和小動物們一一說完晚安,就準備回去睡覺。因為時間已經很晚了,這名動物管理員太困了,困得眼睛都不想睜開了,所以他沒有發現,當他在最后跟大猩猩說晚安的時候,大猩猩趁著他不注意的時候,偷走了他掛在身后的一串鑰匙,就這樣,大猩猩打開了自己的鎖,偷偷地從籠子里溜了出來,然后它開始偷偷跟在管理員的身后,這時教師就可以適當的提出問題,比如,大猩猩接下來要干什么。學生看到了繪本上的故事內容,就會回答大猩猩想要放了其他的小動物。這時教師就可以問學生那為什么它要去放了其他的小動物呢,學生就會自主開始討論,然后教師繼續講述故事,引導學生繼續往下閱讀,找出其中的原因。這樣整個過程下來,學生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全神貫注地投入故事的情境里,有趣的故事情節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
二、 引入思維導圖,描繪繪本的故事主旨
思維導圖是一種以圖文形式展現的輔助工具,可以將事物之間的聯系清晰地表述出來,其獨有的邏輯緊密性和內容全面性可以有效地幫助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故事整體內容的理解和把握。一方面,低年級的小學生往往對晦澀的文字興趣較低,更多的時間用在對圖畫的觀察上。另一方面,低年級的小學生思維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沒有考慮到相互之間的聯系,很難對故事的思路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思維導圖的方式,以繪本故事的主旨為核心,引導學生展開不同的分支,最后形成一張思維圖,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將知識匯總出來,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一個很好的提升。
三、 給予想象空間,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閱讀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將繪本故事讀通并理解其內涵,如果不能深入地閱讀,只是停留在理解其表面文字和圖片的內容,就無法真正地提高閱讀能力。傳統的基本閱讀方式是一頁頁地按照順序閱讀,這個方法可以在閱讀教學的初期適當地使用,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熟悉繪本內容,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解讀生詞,在此過程中更多的是教師的指導,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地發揮,教師應在此過程中慢慢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和能力,讓學生自己進行閱讀活動。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基礎閱讀之后,就可以進入讓學生猜測故事情節走向的環節,由故事封面或簡介猜想故事情節,閱讀過前一頁之后猜想下一頁故事情節,通過一邊閱讀一邊猜想,讓學生得以突破固化的思維,全面發動自己的想象力,讓靜止的圖畫和文字更加活躍起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成年人由于擁有一定的閱歷,看待問題往往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在閱讀文章時可以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評析文章觀點和思想。而與成年人不同,小學生在閱讀故事時往往是將自己全身心投入故事情境中,想象自己成為故事中的人物,經歷著故事中的各種情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自己講述故事情節之外,還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想象和再創造,在學生自己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自己以前沒有注意到的內容及內涵,有利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思考。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講述兒童故事。讓學生聽故事,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說故事則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通過一些生活積累,加上課堂上的知識,已經積攢了很多的故事素材,教師應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故事分享出來。通過學生自己講述故事的過程,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情緒,并給予適當的指導。通過講故事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充分開拓自己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對閱讀理解能力也是一次很好的提升。在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材中就有一節課程是讓學生任選幾個動物,編寫一個童話故事。由于三年級的學生編寫童話故事的能力還較弱,教師可以在學生自己編寫前進行適當地指導,首先讓學生了解童話的特點,引導學生抓住動物特點進行合理想象。然后可以進行簡單的故事導入: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一群可愛的小動物,有老虎、小兔子、小猴子,還有美麗的鳥兒,它們在森林里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著。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各類動物的特點,比如老虎,一般我們在觀看動畫片時,對老虎的印象都是怎樣的呢,學生可能會想到老虎的兇狠狀態;然后是小白兔的可愛、狐貍的狡猾等等。然后可以引發學生思考動物們之間會發生哪些故事呢?讓學生開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激發創作靈感,最后讓學生嘗試自己獨立編寫故事,教師可以對學生編寫的童話故事進行適當地點評指導,幫助學生完善故事結構和情節,在提高學生理解故事的能力的同時也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 結合生活實際,深入理解故事的內涵
比如,在閱讀繪本故事《我愛爸爸》時,就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如何呈現出自己爸爸的形象。這個繪本故事以可愛的小熊為形象,講述了它與爸爸之間的溫馨故事,圖文之間充滿了濃濃的親情和幸福感,故事講述了小熊在成長的過程中,對很多的事情都充滿著好奇心,都想探尋一些其中的真相,不過它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當它急切地想去學習一些新的技能時,熊爸爸總會給予一些耐心的提示,也總會在它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地伸出援手,教給小熊學會如何直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每一次獲得幫助之后,小熊都會對爸爸說“謝謝爸爸,我愛你”,小熊的爸爸也會溫情地回應道“我也愛你”。學生在閱讀此故事的過程中會很自然地聯系到自己的爸爸,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表述自己從圖畫內容中讀出了什么內容,然后針對學生理解不對或不足的地方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學生體會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也要心懷感恩并經常向自己的爸爸媽媽表達愛意,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描述一下自己的爸爸,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呈現,或者在課堂上分享一些相關的趣事等,在這種氛圍下,學生不僅加深了對繪本故事的理解,還能真正感悟到其中的道理,從小養成優良的道德品質,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五、 巧妙利用多媒體,創建良好的教學氛圍
低年級兒童對圖畫興趣比較大,對于聲音和影像資料更是興趣十足,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巧妙借助多媒體的優勢,創建良好的教學氛圍。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很多學校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它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現故事,能讓故事表現更為立體化,比單純的教師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多媒體還可以展現一些教師課堂上無法表現的故事情節。
六、 結語
總而言之,兒童繪本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圖文并茂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同時引導學生通過繪本故事悟出其中的人生道理,小學語文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努力將兒童繪本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梁慧雯.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兒童繪本的應用研究[J].課外語文,2017(3):106.
[2]劉夏云.兒童繪本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6(5):45.
[3]馬繼慧.繪本故事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2019(2).
[4]劉留.繪本故事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8(10).
[5]陳桂蘭.繪本故事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中的教學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8(11).
作者簡介:吳云,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