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基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能夠主動體驗與感悟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進行學習與運用的過程,從而促使學生在獲取數學基礎知識深層次理解的同時,能夠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不同的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轉變與發展。從數學課標的要求中不難看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然成為當前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培養與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時間堅持不懈的訓練才能夠實現。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科之一,其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戰場,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將思維訓練貫穿數學課堂教學的始終,進而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思維訓練策略
數學這門學科一直以來都是不同階段教育的必修課程,在有效培養與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以及思維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數學知識的講解要在充分了解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及思維方式的基礎上進行。此外,教師還應根據數學教學內容為學生制訂一個長期的思維訓練計劃并有條不紊的實施,務必做到課前認真準備、課上精細講解,讓學生養成思維訓練的習慣,并在長時間的不斷積累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分析
首先,教師對學生思維運用習慣的重視程度不高。由于家長望子成龍的愿望,小學生經常是從這個補課班出來就要奔向下一個補課班,超負荷的學習使得小學生逐漸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在課上也經常會溜號,情緒變化幅度大,暴躁易怒。當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將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數學基礎知識的講授上,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思維運用習慣的重視程度遠遠不足,這使得學生不能在數學的學習中逐漸形成思維習慣與能力。其次,學生沒有養成審題的良好習慣。審題是理解題目與提高計算準確度的重要也是首要步驟,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能夠鍛煉思維能力,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從而為學生在頭腦中快速形成最有效的計算方法。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講解題目時,往往直接讀題并說出解題思路,這使得學生不能養成自己認真審題的習慣,不善于思考與動腦,因此,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與提高。再次,教師數學教學的方法比較單一,這使得課堂教學的氛圍比較沉悶,學生對數學學習喪失興趣。此外,教師以講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下降,數學思維能力受到制約,學生學習效果事倍功半。最后,數學教學中沒有將學生置于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新課程標準提倡“以生為本”,強調教師在教學中起到引導作用,而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但是從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情況上來看,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往往以教材為依據,之后才會去考慮學生學習的需求,忽略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完全跟著教師的教學安排走,在學習中處于被動狀態,學習的積極性受到壓制。此外,教師的課堂教學只是為了能夠完成教學任務以及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并不是傳授學生運用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講占用了課堂教學的大多數時間,使得教師成為整堂課的主體,導致學生不能有效發揮其主體性。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訓練的方法
(一)調動學生運用思維的欲望
調動學生運用思維的欲望,幫助學生整理清晰的思維形成脈絡,傳授學生思維的方法與技巧是對學生思維能力最有效的訓練方法。那么教師該怎樣做才能調動學生運用思維的欲望呢?這就需要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其主導作用,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程度與心理情況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深入研究教材的內容,從學生的生活實際需要出發進行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明白知識所具有的現實意義,進而產生運用思維解決問題的欲望。
例如,在學習《乘法估算》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問題,“學校的后花園需要培育大量的鮮花,學校進了1000株花苗,現在學校的花園有22排壟溝,每排壟溝上有31個坑,若你是花卉種植負責人,那么請你估算以下,這1000株花苗能否都種植上?”這個問題的設計能夠調動學生進行估算思維的欲望,不但讓學生明白了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存在的關聯性,而且也讓學生意識到學校所學的知識就是為了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的。
(二)幫助學生整理清晰的思維形成脈絡
首先,引導學生抓住思維的起始點。學生獲得知識的思維過程或從已有的經驗開始,或從舊知引入,這就是思維的開端。從學生的起始點入手,把握住思維發展的各個層次逐步深入直至終結。例如,教學“認識方向”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做小導游,運用已學過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來說一說學校周圍的建筑都位于學校的什么方向?當然,不同學生的思維起點不盡相同,但不管起點如何,作為數學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必須從思維的“發生點”起步,以舊知識為依托,并通過“遷移”“轉化”,使學生的思維流程清晰化、調理化、邏輯化。其次,引導學生抓住思維的轉折點。學生的思維有時候會出現“卡殼”的現象,這就是思維的障礙點。此時,教師應適時地加以疏導點撥,使學生思維轉折,并以此為契機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三)傳授學生思維的方法與技巧
第一,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法。事實上,思維的過程就是分析與綜合的過程。例如小學低年級的一道應用題: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起去采蘑菇,小白兔說:“我采了2籃,每個籃子里有5個蘑菇。”小灰兔說:“我采了8個蘑菇。”那么小白兔和小灰兔一共采了多少個蘑菇?運用分析的思維方法來解答這道應用題,就要從問題出發,即要想知道兩個小兔子共采多少蘑菇,那么就需要知道他們分別采了多少個,現在已經知道小灰兔采了8個蘑菇,所以只要算出小白兔共采了多少蘑菇就可以得出問題的答案。而運用綜合的思維方法來解答這道應用題時,就要從題中給出的條件出發,即根據小白兔采了2籃,每個籃子里有5個蘑菇這兩個條件能得出小白兔共采了幾個蘑菇,再將小白兔與小灰兔的蘑菇數加在一起便可得到答案。因此不難看出,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法能夠幫助小學生建立問題與條件之間的聯系,從而逐漸形成清晰的解題思維。
第二,具體與抽象的思維方式。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一個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漸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程,教師在進行知識的講解時,通過預先準備的操作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化的知識轉化為具體化的知識。例如在學習《角的大小》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鐘盤上的分針與秒針所組成的角以及大小所發生的變化。接下來,教師讓學生親自動手將兩個木棍擺成一個角,并要求同桌之間互相比較角的大小,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發現角的大小是由其兩條邊打開程度而決定的。通過學生的認真觀察、實踐操作以及對問題的思考,使得學生的實際動手意識與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也培養學生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知識的思維能力。
第三,求同與求異的思維方式。數學知識之間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處,合理運用求同與求異的思維方式對學生思維的發展起到十分積極的影響。例如,在講解“5×9和5×90”這兩個算式時,教師可以先讓小學生比較這兩個算式的共同點,學生在認真的觀察與反復的比較后得出,這兩個算式中都要先算5×9=45;然后教師又讓小學生比較這兩個算式之間的不同之處,學生觀察后得出,5×9的結果比5×90少了一個0,這是因為5×90表示的是5與9個10相乘,所以結果自然應該在后面加個0。學生在運用求同與求異思維方法的過程中不但建構了完整的知識框架,而且也使得思維更趨多元化。
三、 結語
綜上論述,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展開思維訓練的過程中要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注意將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授學生思考問題的要領,從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思維訓練,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逐漸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有助于學生展開更好的知識學習,并能夠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覺.小學數學教學要著力促進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和諧發展[J].小學教學研究,2018(27):44-46.
[2]周葦葦.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散性思維訓練的幾點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8):86.
[3]朱兆樂.啟智善思培養創新:數學教學中學生求異思維訓練的探究[A].中國人才研究會教育人才專業委員會、中國未來研究會教育分會、發現雜志社.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中國人才研究會教育人才專業委員會、中國未來研究會教育分會、發現雜志社:發現雜志社,2007:3.
[4]龔文兵.加強思維訓練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8):76.
[5]嚴慧.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培養研究[A].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C]∥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2017:12.
[6]黃元景.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思維訓練[J].學周刊,2017(2):31-32.
[7]羅金海.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思維的訓練[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10:2.
[8]陳嶺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熱點”的組織[A].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6.
作者簡介:賈慧芳,一級教師,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唐徠回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