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營
(甘肅省武威第八中學,甘肅武威 733000)
對于起始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對一切都感到陌生好奇,如學校環境、教師、書本知識等,特別是對數學的學習,因為知識銜接有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變化過程,一部分學生很難適應。教師應抓住時機,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點,以課前預習為切入點,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不難發現,有些學生因為有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起來越來越輕松,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有些學生則不然,越來越跟不上學習進度,開始厭倦學習數學,并背上沉重的壓力。所以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教會學生學習和思考,使其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比教給他們書本知識更重要。更重要的是,科學指導學生學習,并把新的學習方法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從而減輕壓力,提高學習成績。由此可見,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會其知識更重要。
教學生學習時,課前預習是自主學習的重要環節。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的有力抓手。其主要任務是復習鞏固有關舊知識,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學習內容的難點和重點,寫下自己不懂的問題,帶著學習任務進入課堂,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前預習是學生把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整體把握。它能夠提高學生聽課效率,讓學生更好地做好課堂筆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因此,教師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指導學生合理地安排預習時間。對學生來說,學習任務繁重,不可能有較長的時間預習,每天最好用3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進行。什么時間預習,預習什么內容,達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列出預習目標,并給予適當的指導。教師要排除一切干擾,要求學生擠出時間和精力預習,力求初步掌握和理解知識點,并督促每個學生完成預習任務。如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一課時,知識點是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和應用,重點是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法和列二元一次方程組,難點是解簡單的應用題。預習教材時,學生應自己領悟“消元”的解題思路,通過“代入法”“加減法”,達到“二元”轉化為“一元”的目的。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教會學生運用思維的“問題律”“多向律”“情景律”等,搭建知識框架(見圖1)。

圖1 知識框架
提出問題:
1.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定義是什么?
2.要怎樣表示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標準形式?
3.將“二元”轉化為“一元”的兩種方法是什么?
通過搭建知識框架,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中化歸思想的應用,在潛意識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課前預習的第一步就是讀,讀教材是感知新知識的過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告訴了我們讀書的意義。讀書有粗讀、細讀、精讀三種讀法。通過讀,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有些學生只是走馬看花,隨便看看書就說預習了,這樣的預習根本沒有效果,為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地讀書。如教學“角”一課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首先把課文分段,第一段主要給出角的定義,第二段講述角的表示方法,第三段主要引出周角與平角的定義以及點與角的位置關系。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抓綱舉目預習法”,快速獲取知識點,厘清思路,學會畫出樹狀圖。這也是一種簡便有效的預習方法。學生容易掌握,復習時也一目了然。
“抓綱舉目預習法”的做法是:①抓思路之綱;②舉結構之目。預習時,要理解教材條理性,最好“先見林后見木”,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厘清全篇知識脈絡。如預習“角”這一章節時,學生可先讀目錄和引言,粗略知道本章節知識內容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再基于貫穿全章節的基本概念角,粗略勾畫單元知識樹狀圖。這對預習時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極為有用。圖2為“角”一節內容的樹狀圖。

圖2 “角”一節內容
在預習過程中,學生要通過讀、畫、批、寫等方式厘清新知識的重難點,并加以批注,把不懂的問題寫下來,以便聽課時更有針對性[1]。如預習“單項式除以單項式”這一節內容時,首先,閱讀教材找出重點:一般地說,“單項式相除,把系數同底數冪分別相除,作為商的因式,對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作為商的一個因式”。法則導出的依據是:a.單項式乘以單項式的逆運算;b.同底數冪的除法法則。其次,畫出運用法則應注意的方面:a.注意系數的符號;b.注意只在被除式中有的字母連同指數作為商的一個因式不能丟掉。再次,批注例題的特點是什么?最后,寫:a.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是如何得到的,它的依據是什么?b.比較此法則與單項式乘以單項式法則,你能得出哪些結論?c.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時,除式與被除式相同字母的指數大小關系是怎樣的?d.除式里,能否出現被除式里沒有的字母?最后把不懂的問題標出來,以便聽課時得到解決。
本節課預習時還可以嘗試作答課文后面的思考題、復習題、練習題,答不出時再預習,預習過后再嘗試作答,直到掌握知識點為止。具體做法是:初步預習教材之后,圍繞課后的思考題想一想:這節課都講了哪些新問題,自己弄懂了沒有,新舊知識有什么聯系,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需要上課時解決,這樣學生就可以檢查出自己對本節課內容的學習情況。
又如,在學習“同類項”一節時,掌握判別同類項的標準:一是字母相同,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數分別相同,兩者缺一不可。進一步理解合并同類項運算的要點:字母因數不變,把各個同類項的系數的和作為合并后的同類項系數。掌握了這些概念運算法則后,再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嘗試解答練習題,但不能死鉆牛角尖。預習時,對課后的練習題,能做則做,不能做就放下,分析原因或重新預習后再作答。實在做不出來的先寫下來,課堂上和同學或教師共同探討完成。
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時閱讀全章或單元內容以及結構,如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節時,通過復習或聯想,可引導學生構建相關知識的框架(見圖3)。

圖3 知識框架
預習過程中,學生應把自己感到模糊、疑難的問題認真做好筆記,作為學習全章內容或復習時的資料,另外,學生還可以運用“比較預習法”“表格預習法”等進行預習。也就是說,預習時要有明確的類比意識,通過類比,把以往學習中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進行全面的縱向梳理或橫向聯系,多角度、多層次地尋找相同與不同之處,列出表格,讓學生把新舊知識自然地聯系起來,加以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性質”時,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性質”的學習內容
通過列表,學生對所學相關內容有了全面的把握,再進行歸納提煉,把關鍵的內容、語句及關系找出來做比較,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學習積極性得到不斷提高,學習效果也較好,并鍛煉提升自身的多向思維能力。
總之,學生的預習要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進行。預習或自主學習時,教師要出示預習目標,并指導學生看什么內容、怎么看;指導學生將知識點進行標注或寫下來,作為上課聽講的重點,帶著問題去聽課,可以把被動的聽課變成主動的聽講。課前預習也因人而異,要長期堅持,逐步走向深入、高層次。教師更要把預習作為落實新課程理念的具體抓手,要有恒心和耐心,堅持不懈,精心設計,這樣才能全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每個學生都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