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雙喜
(海東市民和縣人民醫院 青海 海東 810800)
幽門螺桿菌是人體常見的細菌病原體之一。經過大量的臨床診斷,發現慢性胃炎、胃潰瘍、胃萎縮、胃癌等病癥都有可能有幽門螺桿菌的參與[1]。患者體內的幽門螺桿菌數量已經作為患者治療的相關指征。但是隨著近年來抗生素的不斷使用,幽門螺桿菌的耐藥菌株正在不斷增多,導致在現代醫藥中對于幽門螺桿菌的根治效果越來越差[2]。為了探究更高效的幽門螺桿菌根除方法,我院特采用艾普拉唑,鉍劑聯合抗生素對由幽門螺桿菌導致的慢性胃炎患者進行療程對比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之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炎患者共36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180 例和觀察組180 例,觀察組男性98 例,女性82 例,年齡20 ~75 歲,平均(46.81±6.31)歲,其中淺表性胃炎103 例,黏膜糜爛64 例,萎縮性胃炎13 例。對照組男性102 例,女性78 例,年齡19 ~67 歲,平均(47.34±7.42)歲,淺表性胃炎112 例,黏膜糜爛57 例,萎縮性胃炎11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 >0.05)。所有患者均符合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慢性胃炎證治》[3]中對于慢性胃炎的癥狀描述,且通過醫學影像進行了確認,所有患者均通過14C-尿素呼氣試驗來確定為是由幽門螺桿菌所導致的。排除抗生素治療過程患者,孕婦、兒童、肝功能受損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書,并且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排批準。
兩組患者均采用艾普拉唑、鉍劑聯合抗生素進行治療。其中艾普拉唑(國藥準字H20070255)5mg,枸櫞酸鉍鉀膠囊(國藥準字H20093149)0.6g,阿莫西林(國藥準字H10983084)1g 以及左氧氟沙星(國藥準字H19991419)0.2g 進行綜合用藥,在用藥過程中,早晚各1 次。艾普拉唑和鉍劑需空腹服用,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需在餐后服用。對照組患者持續使用1 周時間,觀察組持續使用2 周時間。在治療期間,對兩組患者均采用統一規格的護理方案,確保對比條件無差異。在治療結束后,對患者進行檢測。
在患者治療結束后,對患者的身體指標進行統計。對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指標進行檢測,選用14C-尿素呼氣試驗來確定患者體內幽門螺桿菌是否根除。同時對患者在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如惡心,納差等發生次數進行統計,對比分析兩者之間的統計差異。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89.44%,對照組患者的根除率為75.56%。觀察組患者根除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數據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 <0.05),見表1。
表1 兩組幽門螺桿菌根除情況對比[n(%)]
通過對比,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11,大于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數據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對比[n(%)]
幽門螺桿菌是常見的人體致病菌之一,全球大約有一半人感染過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在進入體內后,一部分會因為胃酸的殺毒作為而被消除,但是另外一部分會嘗試附著在患者的胃竇部黏液層,并嘗試穿過黏液層,達到患者的上皮細胞表面。在這一過程中,幽門螺桿菌會不斷的改變自身所處的微環境,通過環境的改變來創造出有利于自身發展和繁殖的環境。通過躲避胃酸的殺毒作用的同時來降低人體免疫機制對其的清除,從而使其能夠長久的在人體內部生存[4]。
幽門螺桿菌能夠導致多種消化道疾病,根據臨床病例來看,慢性胃炎、胃萎縮、胃潰瘍、胃癌等病癥均有可能有幽門螺桿菌參與。艾普拉唑是現階段臨床醫學上新出的質子泵抑制劑,通過醫學研究對其進行了化學式的改進,讓其能夠在保證療效的同時減少用量,能夠對夜間胃酸突破進行強力有效的控制,其療效具備普適性,不會被患者的常規身體差異所影響,對大多數患者均保持統一療效。艾普拉唑還能對患者腸胃道反應起到患者的作用,通過提高患者體內的一氧化氮水平和降低白細胞介素-17 的方式來控制炎癥反應[5]。而鉍劑是一種黏膜保護劑,主要是對胃黏膜起到保護作用,在本次對比研究中,選用的是枸櫞酸鉍鉀膠囊作為鉍劑發揮作用。同時這種鉍劑還能對幽門螺桿菌起到有效的抗感染作用。同時由于幽門螺桿菌的抗生素耐藥性存在著地區差異,因此在本地區選用阿莫西林聯合左氧氟沙星作為抗生素藥物對患者放心使用。阿莫西林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生素,對人體體內的大部分細菌都具有非常好的滅活效果。同時相對來說,阿莫西林的藥物選擇性更高,藥物毒性更低。左氧氟沙星也能夠對患者體內的細菌做到強效的滅活作用。在本次對比研究中,通過對不同療程的藥物進行使用。可以明顯看出,選用艾普拉唑,鉍劑聯合抗生素治療2 周的患者,其體內的幽門螺桿菌得到有效的根除,相對于1 周治療的對照組患者來說。觀察組患者的根除率達到了89.44%,遠遠高于對照組75.56%。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 <0.05)。這充分表明了長時間的藥物組合治療可以有效的對患者體內的幽門螺桿菌進行更深層次的根除。同時通過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對比,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低于觀察組患者的6.11%,但是兩組患者間的數據對比并無顯著差異(P >0.05)。這表明了在長時間的用藥過程中,患者的實際不良反應并未有明顯提升。這充分表明了艾普拉唑、鉍劑聯合抗生素長時間用藥的有效性和對幽門螺桿菌的治愈性。在陳潔等[6]的研究中也提到了長時間用藥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在對于由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炎的治療過程中,采用艾普拉唑、鉍劑聯合抗生素進行兩周的治療,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療效果,提升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同時不會造成不良反應發生率上升,因此值得在臨床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