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娜
(天津海天云創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2017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規劃》,首次將知識產權工作納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當中,自此之后,習近平多次強調要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對此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縱觀國際經濟發展形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推動知識經濟的進程,尤其是對區域經濟增長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于中國而言,通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可以對技術進步形成影響作用,而區域經濟在技術進步的作用力下,可以逐步實現經濟競爭實力提升,如此一來,知識產權保護對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異,促進社會經濟增長有著重要是現實意義。
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針對知識產權保護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整體來看,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觀點:
知識產權保護與區域經濟增長存在正相關關系。Branstetter(2011)等學者研究了發展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經研發現,知識產權保護有助于促進發展中國家創新能力的提升,進而對區域經濟增長產生正向影響作用[1]。張二妮(2019)對知識產權保護與區域經濟增長的交互效應進行研究,經研究發現,知識產權保護對促進科技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并促進區域產業升級有著正向影響作用,并提出河南省可以向國內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借鑒經驗,充分利用知識產權保護和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使二者實現協同發展[2]。
第二,知識產權與區域經濟增長存在負相關關系。Adams(2011)從實證角度探討了知識產權保護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對知識產權進行過強的保護,會對技術擴散形成一定阻滯作用,對區域經濟增長將產生負向影響作用[3]。許春明和單曉光(2009)通過構建模型,進而研究得出過強的知識產權保護對區域經濟增長有著負向影響作用[4]。
第三,知識產權與區域經濟增長存在非線性關系。Shen(2010)若知識產權保護處于過強狀態,對中國創新能力的提升沒有較好的影響作用,同時,對區域經濟增長也較為不利[5]。馬凌遠(2018)在研究知識產權保護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時發現,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地區,知識產權保護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果各不相同。其中,高收入水平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正向影響效果最為明顯,處于中等收入水平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并不明顯,處于低收入水平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則存在負相關關系。
本研究的變量如表1所示:

表1
本文選取2014—2019年不包含西藏在內的中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面板數據,由于不同省份的經濟發展水平各不相同且存在一定差異性,因此,依據不同收入水平將其劃分為三個地區,即低收入地區、中等收入地區、高收入地區,變量的原始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14—2019)》、《中國科技年鑒(2014—2019)》、《中國知識產權年鑒(2014—2019)》、聯合國科技文組織和OECE網站。
勞動力資本投入及物質資本投入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正向影響效應較為顯著,這與我國經濟增長理論較為相符。其中,隨著研發投入的增加,對區域自主創新能力有著較大的推動作用,同時,通過FDI和進口貿易溢出并被吸收的國外知識知識存量的增加,致使區域模仿創新能力得到提升,從區域發展的長遠角度來看,推動技術進步,可以對區域經濟增長形成較強的驅動力,進而加快區域經濟增長。
由于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而知識產權保護對不同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也不盡相同。在人力資本高的高收入地區,知識產權保護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應更為明顯。高收入地區基于較高的人力資本,不僅進一步推動了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同時,也使得部分知識產權保護對模仿創新的一直作用有所消解。對于低收入地區,執法人數以及侵權案件的知識保護水平可以對區域經濟增長產生正向影響作用,且這種影響效應會稍微比中等收入地區略高,但當選擇以專利授權量的對數來衡量知識產權保護時,知識產權保護與低收入地區的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025,影響效應并不顯著。這就意味著,低收入地區企業可以利用專利申請以此在市場環境中為產品贏得一定的保護空間,但由于該地區的自主創新能力及人力資本質量處于較低水平,導致企業的部分產品無切實有效 的轉化為生產能力,在此情況下,過強的知識產權保護與經濟增長影響之間則會呈現負相關作用。同時,在低收入地區,模仿創新能力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應要比中等收入地區的更為顯著。此外,人力資本質量也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區域經濟增長產生了影響作用。當人力資本質量高時,對區域自主創新能形成較強的驅動力,進而導致知識產權保護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正向影響作用更為顯著。當人力資本質量處于較低水平時,過強的知識產權保護使得區域內的創新型企業無法獲取并吸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后的公開信息,部分模仿型的生產企業的創新能力無法提升,此時的知識產權保護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會形成抑制作用。
依據研究結果可以知道,知識產權保護對區域經濟增長有著正向影響作用,這種正向影響作用在收入水平高的地區更為顯著,而在中等收入地區和低收入地區的正向影響作用則相對要較弱。尤其是對低收入地區,可能會呈現出在短期時間內低收入地區的技術創新能力被削弱的現象。為此,對于低收入地區,不能夠一味的過渡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而是需要依據區域發展特點市場調整知識產權保護政策,通過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進而使其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得以最大化發揮。依據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合理利用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促進區域經濟增長。應結合不同區域經濟所處的發展時期以及實際人力資本質量,對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予以完善,科學、靈活、分階段的調整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提升產業、外資、貿易以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政策銜接度,進而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正向影響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
第二,對于綜合實力處于弱勢地位的地區,不應一味的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而是適當放寬,以提升地區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模仿創新能力,如此才能縮小與綜合實力強的地區之間創新能力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