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素質教育對于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了藝術教育在大學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就大學生美術鑒賞課程而言,這門課程旨在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的審美能力,讓他們能夠品析不同的藝術作品,提升藝術品位和理解鑒賞能力,但是,就大學美術鑒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并不是十分樂觀,在課程教學中,藝術教育理念以及創新的課程教學方法應用都不到位,對此,本文主要介紹了目前大學美術鑒賞教學的現狀和問題,分析藝術教育視角下,大學美術鑒賞教學和改革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藝術教育;大學美術鑒賞;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0-0152-02
美術鑒賞課程多是針對藝術系大學生而開展的一項專業課程,這類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藝術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審美能力以及創造能力,通過不同的作品鑒賞,提升學生的藝術品位,這樣他們在今后的藝術學習和創作中,就能夠站在一個相對較高的角度,將作品創作變得更加有深度、有靈魂[1]。
一、當前大學美術鑒賞教學現狀和問題
(一)教育理念落后,課程教學改革滯后
目前,針對大學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實踐,很多教師自身的美術鑒賞教學理念比較落后,針對課程教學創新和改革的意識比較淡薄,這種情況下,教師對于大學美術鑒賞的實際教學目標很難準確把握,在教學中也難以抓住重點,甚至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出現敷衍的情況,教學中忽視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很難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
(二)教學方法單一,缺乏課程創新
在大學美術鑒賞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很多課程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的教學方法都是比較單一的,美術鑒賞更多是師生圍繞一兩幅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分析作品的創作意圖、體現的思想感情以及繪畫上使用的技巧,很多時候,課堂中教師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忽視課堂互動,學生學習比較被動,這樣學生真正的鑒賞能力是很難得到提升的。
(三)教學信息化融合不足,課程資源有限[2]
目前,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但是大學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對于信息化技術和設備的應用還是少之又少,即使使用,也只是簡單借助多媒體展示一些美術作品,而教師自身對于當前互聯網+下的課程教學模式應用十分有限,對于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應用不足,自身在信息化課件制作、信息化資源創建上也缺乏專業性,導致課程教學資源有限,優質的教學資源無法有效應用。
二、藝術教育視野下大學美術鑒賞教學的有效對策
(一)轉變傳統美術鑒賞育人理念,強化改革創新探索
為進一步推進新課程理念下的大學生美術鑒賞教學改革,探討高校美術欣賞教學的方法與策略,切實提高高校美術鑒賞教學的有效性,并通過校際之間的互動交流,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相關課程教師要強化美術鑒賞課程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更新,保持和最新的教育教學觀念的協調統一,積極圍繞《與時俱進——美術藝術》《藝術和科技的新結合》等美術鑒賞教學主題,開展課程教學改革和創新。教師應從學科的本體出發,創造性利用教材,創新設計,教學生動活潑,巧引妙導,體現教師深厚的專業素養和不同的教學特色,為高校如何進行美術鑒賞教學提供較好的范例[3]。
對此,相關教師要明確高校藝術教育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新時期的大學美術鑒賞教學必須要貫徹落實將美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要想推動高校美術教育改革,注重從“有靈魂的通識教育”和“通識教育的專業水準”等角度出發,把握藝術通識教育改革的理念和方向。相關課程教師也要積極從《藝術與觀念》課程的教學實踐出發,闡釋如何連接視覺風格與大文化背景,激發綜合類大學學生跨學科的創造性思維。注重從通識性、鑒賞性和專業性等角度強化對美術史通識教育的理解,探討如何針對學生自身的專業學科背景,激發學生觀看與思考能力。通過圍繞美術史通識教育的定位進行解讀,明確高校美術史教育既應注重發揮圖像的吸引力,與學生專業建立聯系,也應強調美術史課程本身的“通識性”。
(二)注重課程教學創新,激發學生課程自主學習
新時期,高校美術教師要認識到美術鑒賞課中的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判斷,試從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再解構,用核心問題串起小問題,新聞報道、視頻影像、問題情境、模擬情境多種手法并用,層層設問推進,引導學生探尋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場景模擬的角色讓學生能立足于各個地域的文化和藝術,思考各民族藝術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懂得多元文化藝術共存的重要性,進一步推進大學美術教育落實核心素養進程、提高高校美術教學質量。成功的美術鑒賞課應該包括:精美的導入、突出的主題、充實的內容、環環相扣邏輯嚴密的教學環節、豐富趣味的教學活動;拓展開放的思維,意味深長的結尾[4]。只有授課教師掌握授課技巧,授課時教學重難點的解決如何有亮點及創意,通過新穎的授課方式吸引同學們注意,對美術鑒賞課選題提出自己的觀點,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課程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自主學習。
在藝術教育背景下,教師要掌握如何將美術實踐融入到美術鑒賞通識課程中,促進授課形式的多元化。掌握從生活入手,促進個人感悟的美術鑒賞授課方式探索,了解如何通過導入、學習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等六要素安排教學,強調回歸通識教育主旨,而非只求形式革新。
(三)開展信息化教學研討,提升課程信息化水平
美術鑒賞教學中,融入信息化教學很有必要,藝術設計學院教學應積極開展“教師信息化智課堂平臺應用”的教學能力培訓。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融合是滇西科技師范學院致力形成的教學特色,面對2019年入學的“00后”新生,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用學生更樂意接受的方式吸引他們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是教師們面臨的挑戰。需要美術鑒賞教師通過參與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更好地掌握新的教學技能,增強教學效果。
在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中,還要完善相應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打造,從教師操作、學生操作、課程資源建設、課堂掃碼簽到、課后作業提交、師生課后互動、教學階段測驗、線上線下交流等方面,做好“智課堂”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掌握如何利用“智課堂”平臺組織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經驗。例如開展微課加編輯軟件的培訓,讓教師掌握視頻編輯功能。視頻可以剪切、刪除、合并,也可以在視頻中加入圖片、背景音樂以及添加標注、水印、放大縮小等,大大方便教師對視頻進行個性化的編輯處理。
通過參加相關的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的培訓,提高美術教師制作交互式課件的能力,增強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大學美術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這不僅是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的舉措,更有利于提高大學美術鑒賞課堂教學成效。
三、結語
通過對藝術家的創作初衷、作品內涵的解讀,培養藝術生的藝術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以及藝術情操,促進藝術生全面健康發展。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有長期的學習積累,要具備一定的美術作品鑒賞能力。對此,相關高校針對大學美術鑒賞課程教學要提升思想認識,注重創新的課程教育方法的應用,重視美術鑒賞教學改革,推動課程教學發展,提升育人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鵬.綜合性大學美術鑒賞課程教學實踐——以中外經典繪畫鑒賞課程設計為例[J].藝術教育,2017,(15):126-128.
[2]劉瑛,黃意涵.中國藝術品鑒藏與高校美術鑒賞教學改革初探——以長沙理工大學美術鑒賞教學為例[J].大眾文藝,2016,(01):262.
[3]郭明生.“生本理念”下的大學美術鑒賞課教學方法芻議[J].美術教育研究,2014,(18):176.
[4]牛晰.藝術增添人生色彩——基于通識教育的大學美術鑒賞[J].美術教育研究,2014,(01):136-137.
作者簡介:夏麗娜(1983-),女,彝族,云南云縣人,現為滇西科技師范學院藝術學院教師,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美術基礎、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