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沛杏
摘 要:鮑西亞無疑是《威尼斯商人》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之一,她機智勇敢,能隨機應變。然而,在光鮮亮麗的背后,鮑西亞本身也帶著悲劇色彩。面對家庭,鮑西亞只能聽從父親的命令;面對愛情,鮑西亞喪失主動權;面對社會,鮑西亞只能女扮男裝出現在法庭上,按照社會為女性規定的軌道行進。鮑西亞的不幸是小小的縮影,她所處的社會,仍有無數個與她一樣的女性,骨子里追求自由,卻被迫選擇服從。
關鍵詞:鮑西亞;《威尼斯商人》;悲劇色彩;被迫服從
一、引言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筆下的著名四大喜劇之一,該劇特點是多主題、多情節和多沖突,借由劇情,莎士比亞塑造了鮑西亞這一鮮明的形象。一直以來,鮑西亞都是大多數研究者肯定和贊賞的對象,如詹麗宏認為鮑西亞是小說中最受歡迎的人物,年輕貌美,勇敢而聰慧,雖然出生于貴族,但是沒有養成刁蠻不講理的性格,身上具有理想的女性光芒[2]。楊超認為,生活在人文時代的鮑西亞美麗、善良、機智,富有才華和膽識。如果說《威尼斯商人》第四幕“法庭斗爭”是全劇的高潮,那么鮑西亞形象也在這一高潮中得到了完美的塑造[3]。然而,鮑西亞的身上帶有悲劇色彩的烙印,本文將從鮑西亞的家庭、愛情和所處社會這三方面,解讀其悲劇色彩。
二、家庭悲劇
身為富豪貴族的女兒,鮑西亞在父親去世后得到了萬貫家財。按理說,鮑西亞的命運是得到眷顧的,但其父留下了遺囑,如果哪個男人能從金、銀、鉛匣子選擇裝有鮑西亞畫像的匣子,那么鮑西亞將嫁給那個男人,那個男人也將繼承其父留下的財產。這樣看來,鮑西亞的父親把鮑西亞的愛情和自己財產的命運托付給了其中的一個匣子。
劇中,鮑西亞的父親并不是一個實體的存在,但他無時無刻不存在,在鮑西亞和侍女尼莉莎的對話中,總是可以看到鮑西亞父親的身影:“一個活著的女兒的意志,卻要被一個死了的父親的遺囑所鉗制。尼莉莎,像我這樣不能選擇,也不能拒絕,不是太叫人難堪了嗎”“要是沒有人愿意照我父親的遺命把我娶去,那么即使我活到一千歲,也只好終身不字”。鮑西亞的許多話語看似無奈,卻體現她對父親遺囑的絕對服從。身為貴族的孤女,鮑西亞的物質條件固然豐富,但是她的精神不一定是快樂的。她是年輕人的代表,骨子里追求自由,想做不受拘束的野兔,但跨不過老年人(即其父)所設立的理智的藩籬。細細品讀,鮑西亞講述的關于父親的一系列話語展現了她的憂傷和無助。
從《威尼斯商人》這部戲劇可以看出,莎士比亞對于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所遭受到的各種不公平待遇的同情。這部劇也諷刺了社會中存在的一種不公平待遇問題,女性在家庭中一直是附屬的位置,家庭中一直以男性為主導地位。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男性將自己的地位排在首位,以自我為中心去處理思考問題,女性一直作為男人的附屬品,沒有獨立意識和思考決定權[4]。鮑西亞父親的遺囑,與其說是為了給女兒找一位好夫婿,還不如說是為自己的家族找一個值得托付的男性繼承者,這樣看來,鮑西亞只是父親尋找繼承者的中介,她的命運注定帶有悲劇色彩。
鮑西亞確實有值得尊敬的一面,她天生活潑樂觀,聰明知性有魅力。然而,她是封建貴族家庭的產物,已經慣于服從家庭的命令,性格偏向懦弱和屈服,并不會真正為想要追求的生活和自由而反抗,這樣看來,一個正面人物的命運如此被動,這一形象注定帶有悲劇色彩。
三、愛情的悲劇
當打開正確匣子的人是巴薩尼奧,鮑西亞的愛情或許并沒有成功。巴薩尼奧是一個落魄的貴族,他好面子,為了維持外強中干的體面,把微薄的資產揮霍光了,因此,他計劃了清掉一切債務的打算:追求鮑西亞。倘若鮑西亞不是手持豐厚的財產,巴薩尼奧會如此費力地追求她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巴薩尼奧有跟安東尼奧提到,因為他們交情深厚,巴薩尼奧才敢在安東尼奧跟前坦白他追求鮑西亞的重要原因是了清債務,由此得知,巴薩尼奧也清楚自己追求鮑西亞的動機是不純潔的。由此看來,巴薩尼奧對鮑西亞的追求是不真誠的。
鮑西亞是單純善良的,也是軟弱的。巴薩尼奧選擇了有鮑西亞畫像的匣子,看到這一幕的鮑西亞是欣喜若狂的,她表明:“我自己以及我所有的一切,現在都變成您的所有了”,隨后又表示,如果巴薩尼奧讓從匣子中獲得的指環離開了身邊,或者是丟了,愛情便結束,鮑西亞可以因此責怪他。這樣看來,這句話流露出兩層含義:一個活生生的女性,其愛情受到指環的束縛,一旦指環沒有了,愛情也就結束,這是可悲的;面對丈夫把珍貴的指環弄丟的行為,她除了能責怪他,別無其他行動,這不也是鮑西亞的悲傷和可憐之處嗎?對待愛情,她從來沒有主動權。從一開始寄托在匣子上,再到指環上,鮑西亞的愛情就像游魂,孤獨地依附在硬邦邦的事物上,卻從來不在自己手中,實在可悲。
鮑西亞為了援助丈夫巴薩尼奧的朋友,女扮男裝,作為出庭的法律顧問,當她面對咄咄逼人的夏洛克時,從容不迫,讓對手落入自己的圈套中。鮑西亞在這場官司大放光彩,體現出其膽識和智慧,拯救了安東尼奧。然而,正因為有另一身份的掩護,她才得以聽到巴薩尼奧的真心。夏洛克準備割安東尼奧的肉時,巴薩尼奧向安東尼奧說出“我的生命、我的妻子以及整個的世界,在我的眼中都不比你(安東尼奧)的生命更為貴重;我愿意喪失一切,把它們獻給這惡魔做犧牲,來救出你的生命”“我有一個妻子,我可以發誓我是愛她的;可是我希望她馬上歸天,好去求告上帝改變這惡狗一樣的猶太人的心”“這猶太人(夏洛克)可以把我的肉、我的血、我的骨頭、我的一切都拿去,可是我決不讓你為了我的緣故流一滴血”等言論,這些言論確實表現出巴薩尼奧對安東尼奧的情深意重,但對鮑西亞而言這實在過于致命,這也不禁讓人思考巴薩尼奧對鮑西亞的愛情是否真實。
此外,對鮑西亞視為重要定情物的指環,巴薩尼奧在妻子面前表示將十分珍視這指環,但當鮑西亞扮演的拯救好友性命的青年博士律師要求要他的指環時,他最終還是主動把指環給了青年律師。可憐的鮑西亞女扮男裝,眼睜睜看著心愛之人說出對自己不恭敬的話語并違背誓言,這何嘗不是讓人痛心的愛情悲劇呢?在巴薩尼奧眼里,友情甚至比愛情更重要,然而在鮑西亞眼里,愛情是可貴的,她在后來說清“女扮男裝”解救安東尼奧并且拿走了巴薩尼奧的指環的這一真相時,以幽默的方式化解了巴薩尼奧在眾人面前的尷尬,也消除了她和巴薩尼奧之間的誤會,這體現了鮑西亞對她和巴薩尼奧之間愛情的絕對忠誠與守護。在愛情中,鮑西亞單打獨斗,切實履行了作為愛人的職責和義務,獲得的卻是一份注定帶有悲劇色彩的愛情。
四、社會悲劇
16世紀的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但在世紀末,英國社會各種矛盾逐漸尖銳化,各種矛盾爆發。這一時期,資產階級的力量也更加強大,它同王室的暫時聯盟瓦解。莎士比亞開始感到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和英國現實間的矛盾,因此創作了這部諷刺喜劇《威尼斯商人》。
鮑西亞便是16世紀英國社會穿著新衣裳的舊女性。鮑西亞在和侍女尼莉莎傾訴選擇愛情和婚姻的煩惱時說道:“我這小小的身體已經厭倦了這個廣大的世界了。”這是她對社會施加給女性的無形又巨大的壓力的控訴,鮑西亞只是一個縮影,社會上仍有其他更多的不能自主追求幸福的女性。
鮑西亞出席在法庭拯救安東尼奧前,她需要喬裝打扮,女扮男裝,并借助表哥的推薦信,才能得到法官的同意進入法庭。鮑西亞“女扮男裝”這一行動是《威尼斯商人》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對社會的現實存有控訴意味。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女性形象選擇“男裝”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迫于傳統與現實的無奈之舉;二是心理層面上的“男性化”抗議之舉。這些“女扮男裝”的形象客觀地反映了當時女性的從屬地位以及某種程度上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5]。莎士比亞筆下的鮑西亞確實有一定的覺醒意識,她知道自己的愛情受到了束縛,自己的生活在他人的安排中前進,然而,因為鮑西亞是傳統封建社會培養的產物,她會有傳統思想的意識,認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這是鮑西亞的悲哀,也反映了當時深受傳統思想影響的社會女性的悲哀。
莎士比亞所處的社會是一個新舊交替的社會,資產階級的力量壯大,人本主義的思想得到一定的傳播,雖然莎士比亞竭力塑造一個人文主義的新女性形象,但是鮑西亞顯然仍是受舊思想影響深刻的女性。新舊時代女性主義的矛盾和悲哀,在鮑西亞身上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五、結語
這部戲劇看似喜劇,結尾是鮑西亞和巴薩尼奧終成眷屬,給予人們對生活的期待和憧憬,但鮑西亞作為一個女性,她的權利沒有得到真正的尊重,也沒有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解放,女性權利的追求,仍是漫長的過程。在男尊女卑的社會背景下,莎士比亞塑造鮑西亞這一人物形象抒發自我感情的同時,也對社會女性的悲劇色彩進行了剖析。
參考文獻:
[1][英]W.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M].朱生豪,譯.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2]詹麗宏.基于《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與研究[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36-38.
[3]楊超.《威尼斯商人》中鮑西亞形象透析[J].語文教學通訊,2003(17):34.
[4]王小寧.論《威尼斯商人》中女性話語權的建構[J].黑河學院學報,2018(6):153-154.
[5]茍迎迎.析莎劇中的“女扮男裝”母題——以《威尼斯商人》中的鮑西亞為例[J].柳州師專學報,2011(6):30-32,132.
[6]白璐.論《威尼斯商人》中鮑西亞的新女性特征[J].校園英語,2019(5):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