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
摘 要:市場社會主義作為一種西方國家將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相結合的模式,它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的一股重要思潮,在近一百多年來的不斷發展中,其在理論模式上不斷創新、不斷突破,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提供很多啟示。市場社會主義的產生早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設想,它作為一種“中性機制”,首次將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區分開來,今天研究市場社會主義對于不斷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仍有很大的啟示。
關鍵詞:市場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影響
一、市場社會主義思潮的發展歷程
西方市場社會主義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最早提出的是旅美的波蘭經濟學家奧斯卡·蘭格,即常說的“蘭格模式”。市場社會主義的提出主要源于計劃經濟發揮的歷史作用是否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可以合理調配資源,其發展歷程主要是由單一的計劃主導轉變為市場和計劃合力調配資源。蘭格模式主要采用計劃模擬市場的方式,這種方式的本質仍然是以計劃為主導經濟的方式,但這種計劃模擬市場方式的提出成為西方市場社會主義思潮的開創者。隨著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蘇聯的東歐社會國家嘗試進行經濟體制改革,計劃和市場的分權理論就被提出來了,其主要代表人物為南斯拉夫的霍爾瓦特、波蘭的布魯斯等。這時他們已經認識到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希望能在計劃體制的控制下更有效的發揮市場的作用,做到二者更為有力的結合。直到20世紀80年代以后,英美的一些經濟學家發現計劃和市場都是配置資源的一種有效手段,認為市場在社會主義當中也可以有效存在,這里要區分的一點是前兩個時期都是在計劃的框架內運用市場的作用,而第三階段主張將市場融入進社會主義,主張用市場的手段來達到社會主義發展的目標,提出了將市場和社會主義進行聯姻,這一時期已經主要將市場作為發展社會主義的主導。
二、市場社會主義思潮的主要觀點及模式
(一)市場社會主義思潮的主要觀點
1.效率和平等相結合
眾所周知,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最大的弊病便是生產資料私有制所造成的兩極分化,在一些西方國家,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然而由此帶來的兩極分化也十分的嚴重。因此,當代的市場社會主義學者將這一弊病如何改變社會中的這一不平等現象作為自己理論的重要一部分,他們認為平等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社會主義較之于資本主義要做到更大程度的公開公正和平等。例如,著名的市場社會主義學者羅默就提出將社會主義和平等聯系到一起,他認為平等是社會主義的本質,那么,如何實現一定程度的平等,也是這些學者應該思考的問題。為了實現最大限度的公平就應該實現最高效的運作方式,也就是在原有的資本主義已有的效率基礎上實現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做到效率和平等真正的結合。
2.在所有制結構上主張混合所有制
在市場社會主義學者眼中,他們主張生產資料公有制、集體所有制和私有制,他們并不認為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特質而是一種手段,一種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手段,他們認為市場也可以成為這樣一種手段,認為市場具有自身的優越性可以用于調配資源,同時他們既看到不能獨立的依靠市場機制同時也明確計劃不能充分的發揮其優越性。他們主張生產資料大家共有,集體都可以使用,并允許他們自己經營,來獲取一些利潤作為生存的需要,但是生產資料的的所有權仍歸集體所有,最后要交還集體,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效率。米勒提出的合作制市場社會主義,也是強調勞動者自己作為主體,在合作社中獲取收入,合作社的收益同時決定工人收益,工人的勞動能力也一定程度決定其收益的多少,進而更加促進公平。
(二)市場社會主義的代表模式
1.蘭格模式
蘭格提出的用計劃模擬市場的社會主義發展模式,他主張實現主觀均衡和客觀均衡的結合。主觀均衡就是用最小的付出實現最大的效益,每個參與的經濟體要達到自身效益的最大值。客觀均衡即是指每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和它的供給數量是一致的。因此,蘭格提出在社會主義中,模擬市場的方式,消費者可以自由決定其購買需求和工作需求,然后生產的決策由中央決定,生產不是靠利潤的多少來決定。蘭格提出的這種模式不存在真實的生產資料市場,而是靠中央模擬客觀市場進行調配,不斷調整使生產資料的價格趨于合理,他認為在發展經濟中必須依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和經驗進行探索,不同國家的發展狀況經濟制度有所不同,其他國家的優秀發展模式不一定適用于自己國家。
蘭格作為市場社會主義的奠基人,首次突破了計劃經濟的發展模式,將市場和計劃相結合,這對社會主義的經濟理論是一種創新和突破。他提出的市場機制是一種中性機制,在發展資本主義和發展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都可以使用,這極大的拓寬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探索領域。蘭格模式的產生能更加合理的分配資源,促進社會公平、平等,避免了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弊端,能更好的促進社會的進步發展。
2.羅默的“證券社會主義模式”
羅默的證券社會主義模式是指運用資本主義發展的成功手段,來運用于社會主義當中,以提高效率,他規劃的市場社會主義模式中,規定每個成年人可以從國庫手中購買一定數量的證券,用這些證券來購買公共基金的股票,這些股票的購買方式只能通過證券購買,這些成年公民可以從購買的公共基金來兌換證券,形成一個循環。政府的基金主要來源于稅收,而這些成年公民通過這些基金購買證券享受收益,相當于間接享受收益,但是這些人擁有的共同基金和證券不可以售賣轉讓,只能用以獲取收益,若公民去世后,這些東西應該交還國家收歸國有。
羅默的證券社會主義模式采用市場競爭的方式定價,這種方式提高了效率,并且公民通過一種間接占有的方式收取利潤,可以保證公民在資源分配上的平等。羅默利用資本主義的微觀機制來解決效率的問題,同時利用公民占有方式和分配方式來解決平等的問題,這樣就做到了效率和公平的合二為一,是優于資本主義制度的先進模式。
3.米勒的“合作制市場社會主義模式”
米勒指出市場是發展經濟的手段,資本主義國家需要市場,社會主義國家同樣需要市場。他提出的合作制市場社會主義模式就是證明市場同樣是忠實于社會主義的基本目標,他提出的這種經濟模式的構成認為工人的合作社主導生產企業的發展,合作社公開售賣自己的產品,自行決定如何生產及售賣的價格來獲取利潤進而支付工人的工資。同時在合作社當中,每名成員對合作社的重大決策擁有投票權,每個人都可以平等的參與本企業的活動,企業在遇到重大問題時必須由全體成員進行決策。合作社的資金來源于國家最初設立的公共投資部門,這些部門掌握的資金可以由各合作社來進行借貸,利息等都由這些部門自行制定。米勒認為其他各種形式的企業也是存在的,但是工人合作社占有主要的位置。
米勒在發展市場社會主義中否定了那些認為發展社會主義就要消滅市場的傳統觀點,他指出市場也是發展經濟的一種手段,并且可以和社會主義相容,他主張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這在他提出的公共投資部門掌握社會資金情況中都有所體現,同時強調國家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如要調節資金、制定稅收政策同時要提供社會福利來滿足公共需求的利益,保證實現民主管理和公平。
三、市場社會主義思潮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影響
西方的市場社會主義思潮開始于20世紀30年代,并在八九十年代逐漸流行開來。眾所周知,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了改革開放,并開始逐步探索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到20世紀90年代逐步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時期我國探索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借鑒于西方的市場社會主義理論。
(一)關于將市場和社會主義相結合的理論探索
西方的市場社會主義和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最大的相通之處就是將突破市場和社會主義不相容的傳統理念,西方學者在分析傳統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弊端之后發現單靠計劃或者單靠市場都不能很好的發展經濟,必須將二者結合在一起,由市場調節資源的分配,調節供給和需求的關系,并且需要一定的約束力規范經濟運行,限制市場的自發性。我國改革之初,蘇聯解體似乎標志著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弊端的顯露,美國市場經濟出現的各種問題也暴露其弊端,這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一定的指示。
(二)效率與平等的問題
西方的市場社會主義者認為市場能夠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效率,而社會主義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平等,因此在他們眼中市場社會主義就是要實現效率和平等的統一,這為我國的企業的管理模式提供遵循。我國的企業發展必須要重視市場的重要作用,正確調節老板、員工、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形成一種競爭模式中的激勵和約束相結合,在招錄人才時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進而提高工作效率,促進公平。
四、結語
市場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雖然有很多聯系但有本質的區別。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國家探索進程中的迫切需要,中國要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須開闊眼光,總結西方市場社會主義思潮發展狀況,并不斷創新市場和社會主義相結合的理論。同時,中國走獨立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也必將立足國情,走獨立的創新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吳宇暉.市場社會主義——世紀之交的回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2][波蘭]奧斯卡·蘭格.社會主義經濟理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