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龍康
摘 要:大數據時代到來,為企業信息化管理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在數據整合、數據挖掘下,可為企業數據信息建構網絡框架,以提升企業自身的運營效率。基于此,本文對大數據為企業管理帶來的機遇進行分析,指出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大數據時代下企業管理模式創新途徑進行研究。
關鍵詞:大數據;企業;管理模式;運營模式
一、引言
大數據技術的出現,為依托于互聯網體系發展的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從大數據技術的研發到實際應用,其可實現數據信息的高效率處理,并可依據信息資源內的數據節點,進行精準運算,并可對數據信息進行深度挖掘,以此來為企業建立多維度化信息傳輸框架。在大數據技術的信息化、多樣化、高速化數據處理模式下,可為企業在市場體系競爭中提供基礎保障,進而提升企業自身的運營質量。
二、大數據為企業管理帶來的機遇
在網絡多元化發展模式下,數據信息的存儲、分類、管理等也成為企業運營體系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傳統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對數據信息資源重要性的認知程度不高,大部分管理行為并未以數據信息為主導,如企業運營環節產生較大的信息量時,企業自身管理模式將無法兼顧更多的運營行為,進而令管理指令的建立與實施無法對運營行為進行有效監管。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下,企業管理體系可與網絡數據架構進行深度融合,企業依托于網絡系統下的實時性數據分析,結合自身的發展形式、社會市場動態變化趨勢等來制定相應的策略,可及時為自身的運營模式提供精準信息保障,并為企業管理人員提供決策類信息服務。大數據內部的神經網絡算法可對數據信息進行深度挖掘,通過對信息節點進行分析,然后再與數據庫內的數據進行逐一比對,以發掘出信息蘊含的價值。從企業自身發展角度來看,其內控管理模式一般是以社會市場變動趨勢為主體來運行的,管理行為產生的實際效果也是企業必然性發展途徑之一。企業通過大數據技術對管理體系中產生信息進行分析,并將信息與政策基準、市場基準、產品基準等進行對照,可令企業對自身的管理形式進行實時優化,與當前新時代社會發展需求相對應。
三、大數據時代下企業管理現狀解析
大數據時代,為企業管理模式注入新的元素,在數據信息的高速處理下,可有效提升企業自身的管理效率與運營質量。但目前部分企業在進行數字化、信息化管理過程中,由于認知度不足、專業型人才匱乏、信息框架不完善等,嚴重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并增強企業信息化管理轉型的難度。
首先,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對大數據技術原理與實際應用的認知存在一定偏差,錯誤認為大數據只是簡單的對數據信息進行存儲,而未深刻認知到大數據技術的實質工作特性,進而導致大數據管理模式只是進行簡單的數據處理工作。相比于當前信息化社會大環境,企業如未能對政策信息、社會市場動態進行實時解讀,將嚴重降低企業自身的管理效率,進而令企業的發展效率無法跟上當前時代發展的腳步。
其次,部分企業在大數據時代下,仍沿用傳統的信息管理模式,對于特定人才的需求也僅局限于企業運營體制內,而缺乏對人才創新培養的意識。與此同時,部分管理崗位的工作人員,不具備相關的專業能力,在對數據進行分析時,無法深度挖掘信息中所蘊含的價值,導致企業自身無法對社會市場變化來作出及時響應,進而降低企業自身的運營效率。
最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是以網絡為平臺進行運營的,但在網絡開放式通訊協議下,大數據系統面臨著極大的安全風險。例如,企業在建立大數據信息管理框架時,未能同步制定相應的數據防護機制,則數據信息在傳輸過程中易遭受網絡病毒滲透、黑客攻擊等,對企業自身造成財產威脅,嚴重阻礙企業自身的發展效率。
四、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管理模式創新途徑研究
(一)對大數據形成正確的認知觀念
為確保企業自身具備信息化管理的能力,應先樹立正確的大數據意識,在管理創新過程中,應深度挖掘自身各項管理環節對企業發展起到的價值,然后再將大數據框架逐層滲透到管理環節中,以形成一種數據化管理格局。為進一步推進企業管理形式的轉型,在建立相應的數據信息框架時,應保證各項管理工作、決策工作的開展以數據化處理形式為基準,并結合各項業務的功能性來建立數據化保障體系,以提升企業自身的運營效率,為自身在社會市場中的發展打下牢固基礎。
(二)建立數據型信息決策體系
在建立數據型信息決策體系時,企業應先對自身的運營模式進行全局分析,對時效性的經營管理環節進行統計,然后將此類管理環節產生的數據信息融合到大數據框架中,以達到信息資源整合的目標。同時,企業在建立內部與外部的聯動機制時,應加大內控管理模式與外部管理體系的銜接度,令各項工作內容可實時映射到數據庫內,使得工作人員可對數據信息進行直觀化解讀。
從企業發展角度來分析,管理工作的每一項業務環節均可對后期工作模式產生較大的影響,為此,應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時效性功能,通過對數據信息的實時傳遞,令相關業務人員及時掌握到市場變化、企業發展規劃的第一手信息資源,以保證做到數據信息的分析與挖掘可在企業管理體系內來完成。此外,建立信息決策體系時,應建立數據化外接平臺,以保證平臺可對社會市場變化產生的信息進行采集與整合。例如,國家政策頒布與實施、行業市場經濟動態趨勢等。在外部數據信息的實時整合下,可令企業對自身未來發展模式進行重新計劃,以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提升自身在企業中的競爭力。
企業在建構信息決策體系時,應將其與傳統的管理形式區分開來,并以自身發展目標為主導,來對當前數據信息中蘊含的價值進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同時應建立財務、業務、運營三維一體的管理模塊,以保證企業內部資金可得到科學化的監管,為企業經濟鏈運行提供安全保障機制,進而維系企業各業務模塊的拓展。
(三)加強人才培養
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重心所在,企業要想令自身的管理形式向數據化管理方向所發展,應信息化技術、大數據技術本身為出發點,通過建立信息化管理體系,來對各項運營環節施行基準管理。在對內部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時,應先為員工灌輸企業的發展理念,并將企業文化向員工進行精準傳達,為員工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同時也為員工樹立正確的工作理念。在技術培訓過程中,企業應依據管理模式來制定培訓體系,令員工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來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為企業管理運營模式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此外,企業在進行人才招聘時,應提升自身的招聘門檻,確保人才的專業技能可滿足企業的運行需求,以此來為管理體系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接下來管理創新模式打下良好基礎。
(四)建構網絡化管理環境
網絡化管理環境是將大數據技術與管理體系進行融合,通過對員工的各項工作信息、行為信息進行數據化平臺采集,以保證數據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可得到及時響應。在進行信息化管理過程中,為加深員工對管理模式的認知度,企業必須依據管理環節的管理模式,來制定相應的數據管理、數據服務等模式,并依據大數據技術的挖掘功能來對各環節產生的數據信息進行細部處理,以建構時效性、安全性、監管性的管理體系。同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建立運營發展理念,并將理念與內控網絡管理體系相融合,以此來對企業各項管理環節進行監管,并為管理人員提供精準的信息服務。
(五)建立數據型管理機制
數據型管理機制的建設,主要是以人資、財務兩方面為切入點,來建立科學性的管理機制。第一,在人資管理模式建設中,企業應依據大數據來建設立體化績效管理空間,施行招聘、分配、運營為一體的管理服務模式,在大數據技術對信息資源的線性處理下,可對企業員工的信息映射到網絡框架中。在企業建立考核基準下,可對員工的各項數據信息進行評測,為管理人員提供決策依據。第二,在財務管理模式建設中,數據化平臺的應用可有效替代傳統人工統計模式,在數據信息的高效、精準處理模式下,可為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之間建立信息對接平臺,在數據信息的深挖掘下,可為企業各項運營模式建立經濟防控體系,以此來為企業的各項運營行為保駕護航。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大數據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價值體現進行闡述,對大數據時代下企業管理現狀進行分析,并針對問題制定出相應的解決策略。通過觀念引導、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等,可為企業自身建立信息化管理框架,在數據信息的深度挖掘下,可對各項數據信息的結合點、關聯點中蘊含的價值進行精準分析,然后再通過定向類信息服務,為企業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礎,以推動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袁玲.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研究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9(9):37-38.
[2]王翠萍.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與變革[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11):166.
[3]吳世鵬.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和發展展望[J].現代經濟信息,2019(18):254.
[4]江南.通信企業基于大數據的管理會計應用探索與實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9):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