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程
摘 要:隨著“互聯網+教育”時代的悄然而至,以及電子設備的迅猛普及,使得我們獲得知識的方式和途徑呈現出多樣化特征。所以,在高中物理的“教”與“學”中必然要追隨時代的大趨勢,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也會慢慢被淘汰,逐漸會被激趣化的網絡化的電子設備帶來的優勢而取代,從而使得我們的“教”與“學”效率大幅度提高,使得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更加便捷、深刻有意義。筆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從實際工作出發,在實際條件范圍內挖掘電子設備的優勢,并根據學生的反饋歸納整理一些心得,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電子設備;“教”與“學”
一、信息化、網絡化的優質資源環境
新時代的教育信息化正從1.0邁向2.0。我們的教育在時代的領航下逐步為師生創設了諸多信息化、網絡化的優質資源環境。目前,常用的課堂環境類型大致分為移動終端、交互式電子設備類、云課堂計算機教室類、虛擬/增強/混合現實類、創客教育類、STEAM類等。多種多樣的授課方式不僅僅體現在單純的課堂上,如微課、慕課(MOOC)、翻轉課堂、私播課(SPOC)等不同類型的課程融合在知識的傳播和接收中。在競賽課、市級以上的觀摩課中,這些新的授課方式或層出不窮的新奇的學習方式的介紹每每給我們師生都會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我們必然不能被時代淘汰!
二、應用這些優質資源在實際中存在的問題
天津市靜海區獨流中學的青年教師較多,約占全校教職工總數的80%,接收新生事物的能力較強;而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對世界充滿了探索的渴望,網絡化、智能化設備的操作和應用也得心應手。天津市靜海區獨流中學電子化設備配置較強,電子白板覆蓋教室率達100%。
但是電子化設備更新換代迅猛,設備的投資及維修耗資巨大,勢必也要結合地方經濟發展水平適時改善設備。近年來,天津市靜海區獨流中學從“鴻合”電子白板的使用,到“希沃白板5”軟件的普及不足兩年,加之教師們備課任務繁重,及時學習使用新的數字化資源時間有限,“老師講、學生聽”式的傳統化教學一時間無法會被數字化教學完全代替,使得數字化資源在教師的“教”上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天津市靜海區獨流中學地處農村,若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加強師生交流,一些家長可能對此表示不解、給予不了學生足夠的支持,有的家長為了不影響學生學習,干脆將學生的手機“沒收”使得學生網絡化、空間化的學習受限。
三、新時代的努力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實現教育現代化、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育質量,迫切需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大力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力爭實現四個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新突破、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學發展機制新突破。事實上,信息化的教育在“三通兩平臺”推進下已延伸到教學的各個方面。作為新時代的一名高中物理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利用這些優質資源做出自己的努力,嘗試在新的“教”與“學”的方式下有所突破,將其方式的優勢予以最大化。
(一)交互式電子白板與希沃白板5軟件的結合
傳統的PPT課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而課件基本上是在教師備課過程中的預設制作而成,更是在課堂中無法對課件進行更改。如今,課堂中可以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與希沃白板5軟件進行結合,課堂中教師亦或是學生可以靈活的將各種相應的資源進行交流、互動。在新媒體新技術的支撐下,教師由以往課堂的“黑板+粉筆”改為“點、拖、拽”,在這種信息化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模式下,教師的備課更加靈活,師生的交流更加生動,課堂的生成也可以同步在教師的備課軟件中,對于課堂的反思和未來教學都是一個不錯的積累。
例如,筆者一次在外地上高二《電勢差》的新授課時,課堂開始筆者利用希沃白板5軟件設計了一個小游戲,即在給出的物理量中選出有正負的標量,結合不同小組的同學在游戲比賽中的情況,了解學情,看一看學生對物理量的理解和認識,并在當堂課堂中做出臨時調整,加深對物理量“電勢差”的學習。如果是傳統多媒體課件就會在了解學情中,顯得不是那么靈活,阻礙了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同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筆者全程應用“希沃授課助手”移動客戶端操縱媒體,打破了以往“常規式”教學,即“教師站在講臺上板書,操縱鼠標或白板”,教師站在講臺下授課,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促進了整個課堂中的有機互動,這也是傳統教學模式所達不到的效果。
(二)系列化的微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如果學校里面大型的電子設備耗資大、成本高,更新換代起來比較麻煩,那么如今對于可以人手一部的智能化手機、PAD這種小型的電子設備則是一個不錯的折中。微課的遠程學習、移動學習、線上線下學習將會成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并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潛能。對于學生而言,微課能很好的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既能查漏補缺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對課堂很好的補充和延伸,也為學科校本課程的建設提供了很好的資源。
例如,筆者利用CS軟件制作了一節微課《紅樓夢中學物理》,并插入了不同音頻和視頻。此次微課的設計是向學習者介紹清楚什么是衍射以及發生明顯衍射的條件,從易懂的實例入手,實現“從物理到生活和從生活到物理”的理念。設計中引入了影視劇片段,實驗視頻輔助教學內容的講解,從而吸引學習者愛學、好學、樂學。習題的練習幫助學習者鞏固此次微課的知識點。在小結中再次進行對知識點的總結歸納,并插入背景音樂與開始的紅樓夢影視劇片段相呼應。此次微課中利用影視劇片段導入情境,增添了此次微課的吸引力。水波衍射的實驗視頻清楚的展示了發生明顯衍射的條件;并以紅樓夢為背景學習物理能夠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熱愛學習的情操,促進了學科之間的融合,為天津市靜海區獨流中學物理學科校本課程儲備了資源。生動、具體的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點,這也是優質資源帶來的益處。
(三)個性化網絡課程強化學生基礎知識
高中物理知識邏輯性強,掌握起來難度較大,在日常的作業中,有時學生需要尋求老師的幫助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方可達到質的飛躍。此時,網絡課程的建立就極好的解決了現狀,學生便可以線上線下的學習、隨時隨地的學習和思考,并可以通過微信給老師留言,等待老師的答疑解惑。
在2019年初的寒假里,正值高三畢業生為高考奮斗的關鍵時刻,假期中幾乎每天筆者都會收到關于物理作業的數十條微信留言,面對此狀,筆者對學生們的勤學苦練表示認可,深感作為教師的一份責任和重量。于是,筆者利用三腳架和手機把每天的作業習題進行分析和講解的過程進行錄制,再在每天的固定時間里將錄制的視頻上傳到優酷中,并將視頻鏈接分享到班級群中。在學生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便可以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加強了基本功。在教師和學生們不懈的努力和堅持下,寒假結束后的返校成績有了大的進步,令人振奮和欣慰。筆者亦感到信息化的時代,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是有效的并值得嘗試。
四、改進方向
(一)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加強教師信息化教學意識
其實,我們在承認信息化教育帶來的優勢的同時也要認識到電子設備并不是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全部依托。傳統式的課堂固然有其弊端,但不可被“機器”完全替代,學生學習的過程依舊離不開老師們兢兢業業的“傳道、授業、解惑”。如何把我們高中物理課程與電子設備為我們呈現的良好資源平衡好、協調好是值得我們教師一直為之考量的。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我們要明確,信息化的教學是我們課堂的輔助,輔助的好,則我們的課堂亮點突出,與抽象的物理知識相得益彰;若是輔助的不足夠好,則我們便成了為了體現電子設備的作用而設計的課堂,從而優質資源和物理知識本末倒置。學生也并沒有接收到高中物理知識的精髓,只是關注到電子設備的功能。
無論如何,我們高中物理教師都要強化自身的專業素質,優化自己的課堂設計,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各種電子設備的優勢,培養學生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
(二)加強教師與家長的配合,為學生提供合適的網絡學習環境
學生必然是學習的主人,學生“自主式”的學習、合理利用電子設備輔助自己突破知識的難點明顯優于學生被“灌輸式”的學習。教師和家長應強化溝通,積極配合,為學生提供合適的網絡學習環境和合理的時間空間,實現自主的、多元化的學習。
當然,在實際的“教”與“學”中,我們教師和學生還要在不斷的實踐中摸索和改進,使各種類型的電子設備將課堂教學、課下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相信在信息化時代,電子設備帶來的優質資源將融入到“教”與“學”的方方面面,在正確的引導和管理下,會使得師生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大大提高,切實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薛勝蘭.基于智能手機移動授課平臺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7(3).
[2]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機與“互聯網+”課堂——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新思維、新路徑[J].遠程教育雜志,2015(4).
[3]朱春曉.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改革與創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0).
[4]方建平.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整合設計解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