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淺層次影視文藝現象直接影響深層次的社會價值取向,研究影視文化影響目的是探討發揮影視藝術的教育優勢,影視藝術的膚淺性可能對人生觀尚未形成的現代大學生形成消極的影響,如何發揮影視教育優勢,使之為高校審美教育服務,需要通過典型的影視作品選擇引導。
關鍵詞:影視美術;大學生;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J9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2-0270-01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最富有朝氣活力的群體,他們處于人生的過渡時期,人生價值觀未定型,學習社會價值規范是其重要任務。隨著知識的增多,大學生對社會價值行為模式的渴求強烈,大學生的品格可塑性強,影視藝術傳播內容形式符合大學生接受心理特征,其藝術審美觀大多直接來源于影視節目,優秀時尚的影視文化為大學生展現的世界成為其生活的延伸。
一、影視美術對大學生審美觀的影響
開放的影視媒體環境為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多樣化的生活使大學生審美個性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大學生審美個性化特征表現為追新求異,從服裝樣式及自我形象體現大學生審美的個性化特征,表現大學生對自身發展的重視。大學生審美追求個性化受制于時尚審美意識的影響①。
部分影視藝術對大學生審美情趣影響使大學生審美觀發生系列變化,呈現感性化及個別低俗化取向。開設影視藝術課程由大學生思想特點決定,大學階段是人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普通高校大學生年齡在19歲左右,處于身體發育次高峰期,青年知識量急劇增加,理論型抽象邏輯思維占據主導地位,影像的感性化特質易形成審美引導。
環境可分為自然與虛擬環境層面,影視環境是虛擬環境,不需觀眾親身經歷,借助影視體驗感受,是對社會成員進行美育的基礎。影視文化表現的虛擬環境對認識世界發揮巨大影響,使人能接觸到時空限制無法經歷的外部世界,大學生觀賞影視作品中置身于虛擬環境中,由流動的畫面及情感意識達到審美影響目的。
影像藝術具有強悍的征服力,能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表現在大學生選擇淺薄荒謬的影視作品,如一些感官刺激行為特征的說唱,超短裙,DIY成為時尚,大學生追求淺顯直接的審美方式,審美情感追求露骨的金錢關系,大學生中留下的速食主義愛情觀,使愛情成為快餐。
二、影視美術為大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電影與電視誕生發展同現代科技進步相關,沒有現代科技進步不會出現影視藝術,影視美術的空間表現,色彩沖擊,構成大學生審美能力發展的可能。開設影視美術課迎合了青年人心理,大學新生可以隨時解除各類影視作品,青年人如果長期解除制作低劣的影視作品會對其成長造成巨大危害。大學生成長中教學應選擇有意義的影視作品,如在藝術上有創造性的代表作,從不同角度與影視藝術本性及其審美發展規律聯系,有助于引發對影視審美創造的美學興趣,形成健康積極的人生觀②。
傳統藝術形式是單一刺激引起審美感知,影視綜合了多種藝術形式,影視是由畫面圖像等元素組成的銀幕造型,聲像融合增加了視聽相互滲透性,促使視聽覺發出審美效果,感知多元素影像媒介需要視聽感知結合,如在電影《人生》的結尾部分,巧珍身著紅襖盤腿坐在炕上,紅襖表現出濃郁的視覺情緒,嗩吶聲,人聲此起彼伏,動態喧囂的視聽情景反襯靜態的憂郁心態,將聲音與畫面結合領會電影表現的復雜人生況味。
影像是包羅萬象的信息流,將文學等融入同一境域,時間維度將繪畫與建筑等藝術形式匯入同一流程,內涵維度視覺形象層次豐富,能深入人心深處。電影影像是連續不斷的運動畫面構成,綜合的信息不停頓作用于觀眾感官,推動了感知聯想的深化,形成多信息的審美感知綜合。
三、影視美術具有強大的美育功能
影視具有提高國民文化水平的教育功能,及提高受眾審美能力的美育功能,影視蘊含豐富的藝術美與社會生活的影視節目傳播有助于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優秀影視作品引起大學生思想情感追求發生深刻變化,促進其心靈美,行為美,增強其審美意識能力,使大學生為維護美好事物不斷努力。
影視美術視覺特點有利于學生審美能力提高,提高審美能力不同于掌握科學知識,是在審美活動中逐漸悟得。藝術影片提供經典藝術令人陶醉,提高觀賞者的藝術鑒賞力。形式美與內容美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自覺以美的標準規范自己的行為,形成修養素質,一種充滿靈動的融會貫通的能力。
開設影視美術鑒賞活動課是以審美形式認識世界的方式,將主客觀,表現與再現,視聽覺與時空自由轉換等藝術元素融為一爐,可以通過銀幕上塑造許多鮮明的藝術形象,通過藝術美感染人,引導大學生追求審美價值目標,通過影視美術作品滲透輻射影響,重塑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注釋:
①趙晶,王云.影視美術對現代大學生審美意識的影響研究[J].大眾文藝,2010(13):233.
②劉洪巖,周曉明.影視美術對現代大學生審美意識的影響研究[J].藝術研究,2009(04):98-99.
作者簡介:林璐(1999-),女,浙江瑞安人,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美術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