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芝英,楊 凌,鄒 杰,程 超,周曉明,唐艷超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肝損因素所致的以彌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性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綜合征[1]。NAFLD往往會引起血清轉氨酶水平升高和肝臟損害,最終導致纖維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肪肝對提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硬化和癌癥的發病風險非常重要[2]。軍事潛水員是特殊職業群體,訓練任務重,職業風險大,工作環境復雜,對自身健康狀況需求更高,而關于此群體這方面研究甚少,通過本研究了解該群體NAFLD的疾病分布情況及其危險因素,提早防治并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指導,以保證其戰斗力。
1.1 一般資料
軍事潛水員檔案1 598例,男性1 597例,占99.9%;女性1例,占0.1%。潛水員年齡(29.07±6.31)歲,年齡范圍18~56歲。按照服役年限分為6組,≤2年組50例,3~5年組364例,6~8年組277例,9~12年組424例,13~16年組226例,≥17年組257例。根據是否患NAFLD,將1 598例潛水員分為正常組(1 337例)和NAFLD組(261例)。正常組年齡(29.50±5.56)歲,NAFLD組(29.75±6.55)歲,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26,P=0.599),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內容
1.2.1 血壓的測量 通過自動測量血壓計,嚴格按照血壓測量要求測量。
1.2.2 生化指標檢測 采集調查對象的空腹靜脈血,空腹至少10 h以上。通過全自動生物化學分析儀(日本產Olympus-AU400)測定空腹血糖、尿酸、三酰甘油、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1.2.3 B超檢查 被檢查者空腹10 h以上,取仰臥位,充分暴露腹部,由1名固定的影像學醫生負責肝膽超聲檢查,詳細記錄肝臟的形態、大小及回聲,并根據脂肪肝診斷指南對其進行分析,檢查探頭頻率為3.75 MHz。超聲診斷儀器為意大利百盛公司DU-6型。
1.3 診斷標準
(1)收縮壓和舒張壓[3]:收縮壓14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或舒張壓90 mmHg以下為正常值,收縮壓(SBP)≥140 mmHg或舒張壓(DBP)≥90 mmHg為高血壓。 (2)高血糖[4]:空腹血糖≥6.1 mmol/L或糖負荷后2 h血糖≥7.8 mmol/L和(或)已確診為糖尿病并治療者。 (3)血脂[5]: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3.37 mmol/L以下為正常值,≥3.37 mmol/L為異常指標,指標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04 mmol/L為正常值,≤1.04 mmol/L為異常指標,指標偏低。三酰甘油(TG)<1.70 mmol/L為正常,≥1.70 mmol/L為指標異常。膽固醇(TCH)<5.69 mmol/L為正常值,≥5.69 mmol/L為指標異常。尿酸(UA),男性≤420 μmol/L為正常值,>420 μmol/L為指標異常。女性≤350 μmol/L為正常值,>350 μmol/L為指標異常。(4)NAFLD:根據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學組NAFLD診斷和治療指南[6],主要根據超聲診斷,具備以下3項中的2項即確診:①肝臟近場回聲彌漫性增強(“明亮肝”),回聲強于腎臟;②肝內管道結構顯示不清;③肝臟遠場回聲逐漸衰弱。排除以下2種情況:①飲酒折合乙醇量男性≥140 g/周,女性≥70 g/周;②患有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病、全胃腸外營養、肝豆狀核變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導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NAFLD的患病率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分析NAFLD組與正常組各代謝指標變化情況;Logistic回歸NAFLD的危險因素。
2.1 不同服役年限NAFLD的分布情況
本次研究顯示1 598例潛水員中患有NAFLD共261例,總體患病率16.33%。隨著服役年限的增加,NAFLD患病率上升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2.117,P=0.000)。其中9~12年組、13~16年組、≥17年組患病率均高于整體異常率,分別為18.87%、25.22%、29.96%,且9~12年組的上升幅度最明顯。見表1。

表1 不同服役年限軍事潛水員分布情況[例(%)]
注:NAFLD為非酒精性脂肪肝
2.2 NAFLD組與正常組各代謝相關指標均值比較
對潛水員患NAFLD組與正常組各代謝相關指標均值分析結果顯示,患病組空腹血糖、尿酸、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收縮壓、舒張壓均值均明顯高于正常組,高密度脂蛋白明顯低于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3.999、-7.658、-5.308、-10.167、9.245、-5.41、-5.014、-6.298,均P<0.05)。見表2。

表2 非酒精性脂肪肝組與正常組代謝相關指標均值比較(x±s)
注:NAFLD為非酒精性脂肪肝。1 mmHg=0.133 kPa
2.3 各代謝指標對NAFLD的影響
對研究對象代謝指標與NAFLD的影響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空腹血糖、尿酸、膽固醇、三酰甘油為NAFLD的危險因素(OR值分別為2.619、2.042、2.271、3.534,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為NAFLD的保護因素(OR=0.361,P<0.05)。低密度脂蛋白、收縮壓、舒張壓與NAFLD的相關性不顯著(P>0.05)。見表3、表4。
本次研究發現潛水員NAFLD的異常率為16.33%,且隨著服役年限的增加呈顯著上升趨勢,9~12年組、13~16年組和≥17年組上升趨勢更顯著,均高于整體異常率,分別為18.87%、25.22%和29.96%。羅志安等[7]對海勤人員進行疾病譜調查顯示脂肪肝患病率為7.52%。陳嵐等[8]發現潛水員脂肪肝患病率為6%。歷年對該群體NAFLD異常率均低于此次結果,且相關的研究甚少。潛水員由于職業特殊性,工作環境特殊,工作空間狹小、噪聲大、工作時間長,人體長時間處于高度緊張的應激狀態,導致NAFLD患病的風險增加,且該群體較年輕,年齡在(29.07±6.31)歲,應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視。

表3 非酒精性脂肪肝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賦值情況
注:1 mmHg=0.133 kPa

表4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此次研究還顯示NAFLD患者代謝相關指標空腹血糖、尿酸、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收縮壓、舒張壓均明顯高于正常組,高密度脂蛋白明顯低于正常組,這些都是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患的重要危險因素,不可忽視。對潛水員代謝指標與NAFLD的影響因素分析,發現空腹血糖、尿酸、膽固醇、三酰甘油為NAFLD的危險因素(OR>1),高密度脂蛋白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護因素(OR<1),這與國內其他研究結果一致[9-16]。這一結果需要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視,潛水員群體是代謝性疾病的高發群體,除了日常營養保障、工作環境等因素外,職業應激是一個重要因素。許多研究證明[17],應激作用于機體后,首先引起神經內分泌改變,產生應激信號導致激素水平變化,通過信號通路進一步引起脂質代謝紊亂,導致血管壁脂質沉積,體內過多的脂質蓄積在潛水作業加壓過程中會潴留更多的氮氣或是氦等一些惰性氣體,延長減壓所需的時間,易引起減壓病[18]。因此對于潛水員特殊職業群體,早期預防NAFLD顯得尤為重要。有相關研究顯示[19],隨著軍齡的增加,潛水員體育運動減少,這與NAFLD隨著服役年限的增加而上升有一定的相關性,且健康生活方式差的潛水員占有相當的比例[20],說明目前的潛水員職業化的健康養成存在較大問題,不利于健康的行為,如吸煙、體育鍛煉不足、膳食結構不合理、油脂攝入過多[21]等長期存在,這些都會造成體質量指數、血壓、血脂以及代謝相關疾病的異常率升高,最后導致NAFLD患病率升高。且NAFLD早期大多數無明顯自覺癥狀,對潛水員未產生明顯影響,極易被忽視,但對潛水員身體健康和作業能力是一種隱患和潛在的威脅。NAFLD是由多種原因造成脂肪代謝失調而導致肝細胞發生脂肪大量聚集的一種可逆性病理改變[22-23]。大量研究也表明[24-25],生活方式干預是NAFLD的一線選擇,因此,加強潛水員職業生活方式養成刻不容緩,特別是服役年限在9~12年組,此次研究顯示該組人員NAFLD患病率上升幅度最顯著,需對該組人群進行重點強調及指導。在潛水員職業特性不可回避的情況下,應有針對性的對潛水員進行健康管理和指導。鼓勵潛水員進行體育鍛煉,幫助其提高心理保健能力,減輕壓力;改善單位潛灶的菜肴加工,增加不飽和脂肪酸油的用量比如橄欖油或山茶油;改善潛水員膳食結構,指導其進行合理膳食,如減少畜肉類尤其是豬肉的量,增加禽肉、魚蝦類食品的數量,戒煙限酒,保持體質量;對潛水員進行生活方式指導,建立適合潛水員職業要求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保障[20],督促其適應職業生活,開展健康宣講活動,定期復查指標,降低NAFLD的發病率,從而提高潛水員職業群體的整體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