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戰亂頻繁的五代,書壇衰微,楊凝式并沒有因此而隨波逐流。他取法度又加以縱逸,通過不同的書法作品傳達出他豐富的內心情感。楊凝式在書法藝術上取得非凡的成就,在中國書法史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關鍵詞:楊凝式;書法藝術;風格
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3-0016-02
五代時期,混戰連年不斷,多地割據政權,經濟蕭條,百姓生活疾苦,人心難安,士大夫們也無暇留意翰墨。這是一個混亂不堪的時代,因此書壇日趨冷落。楊凝式即生活于這樣的時代,他的縱逸個性,天真爛漫的書風,給衰敗的時代帶來新的生機與希望。
楊凝式,華陰(今陜西華陰市)人,字景度,號虛白,自稱為楊虛白、希維居士、關西老農。楊凝式出生于世宦之家,他的祖輩均唐朝的宰相重臣。楊凝式聰穎且精神,極富文藻,因而他的文章在當時廣為推崇。唐太宗時期登進士第,為秘書郎,歷仕梁、唐、晉、漢、周朝官至太子少師,因而稱其為“楊少師”?!段宕费a》之《楊凝式佯狂載》:“楊凝式父涉為唐宰相。太祖之篡唐祚也,涉當送傳國璽,時凝式方冠諫日:‘大人為宰相,而國家至此,不可謂之無過,而更手持天子印綬以付他人,保富貴,其如人千載之后云云何?其宜辭免之。時太祖恐唐室大臣不利于己,往往陰使人來探訪群議,搢紳之士及禍甚眾,涉常不自保,忽聞凝式言,大駭曰:‘汝滅吾族?!雹倜鎸碗s緊張的政治狀況,無奈之下,楊凝式只好通過裝瘋賣傻的方式得以保全,故人稱其為“楊瘋子”。
楊凝式生活于五代朝廷,紛亂的政治環境下,政治抱負難以施展,內心的苦難無處排解,因此他選擇一種佯狂的生活方式。楊凝式縱情山水,流連忘返,全身心投入,酣暢淋漓,眾多的寺廟甚至是斷垣上常留有他揮毫潑墨的大作。風吹日曬,受外界的環境影響,建筑物上的墨跡難以永存,他的書法墨跡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楊凝式流傳下來的僅有《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夏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等少量墨跡。
楊凝式初學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懷素四人;又上溯魏晉,得二王之風神,繼承前人的精髓,并結合自己對書法的理解,遂成他自由灑脫,風格多變、爽朗奔放的藝術風格。書法藝術是一種抒情性的藝術,書法作品中往往凝聚著書家的心理和審美情趣,更是思想與精神內涵的傳達。 從楊凝式的作品的內容和書寫狀態來看,他不受法度的約束,往往是他對于現實的逃避以及內心情緒的宣泄。
楊凝式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韭花帖》(如圖1所示),其被稱為“天下第五大行書”,屬于書札一類。作品總共七行,共計六十三字?!毒禄ㄌ返闹饕獌热?,他晝寢乍起,腹中甚饑,恰逢親友饋贈美味韭花,為答謝而作之。通篇來看,文字曠達恬淡,作者的閑適的心境溢于言表?!毒禄ㄌ纷瞠毜降氖撬及讓捠琛⑸⒗?。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留有大片的空白,含蓄顧盼,氣韻貫通。整幅作品中字中宮收緊,但無虛筆。它異于唐人的布白工整,而是將字距與行距都拉開,產生出典雅秀麗的風格。徐邦達評價《韭花帖》說:“此本書法用筆自然生動,結體平中寓險,承唐而變出新意,下開蘇、米法脈,宋人重顏魯公、楊少師觀此信有由來?!雹凇毒禄ㄌ返挠霉P委婉有含蓄,細致品味發現其與王羲之的《蘭亭序》有幾分神似。在結字方面,整幅作品給人有-種‘正”的感覺,細品又能品出其中字形的險絕,仿佛每個字都呈現出不同的姿態,而字的重心又非常的穩定?!毒禄ㄌ返倪@種險絕又不同于歐陽詢作品呈現出令人抖擻的面貌也不同于顏真卿結字的寬博面貌;故常讀或每次臨習楊凝式的《韭花帖》都會產生不同的體會或是新的發現,這正是一幅經典作品最耐人尋味的地方。
楊凝式的行草書極具特點,化繁為簡,參差錯落,跌宕起伏,個性強烈。行草書作品《神仙起居法》是楊凝式在七十六歲時所作,內容是楊凝式書寫的古代醫學上一種健身的按摩方法,文體近乎口訣。他的草書作品不像懷素狂草那樣的狂放,也不像孫過庭草書那樣嚴謹,縱肆狂放又錯落有致,多變而和諧?!八嗡募摇钡拿总缹Α渡裰邢善鹁臃ā吩u價:“橫風斜雨,落紙云煙,淋漓快目”。在作品里草書中摻雜著行書,后人稱之為“雨夾雪”。從字的結體上看,字形長短、大小不一,攲側多姿,通過將扭曲變形的行書結體和高度草化的結構相互組合,布白參差,趣味十足,和諧而自然。從用筆的角度上看,他書寫時疾時緩,一氣呵成,任情恣性,縱逸浪漫,無不體現出楊凝式控制節奏韻律的高超技藝。
《夏熱帖》是楊凝式的典型行草書作品。(如圖2所示)《夏熱帖》的主要內容是楊凝式天氣炎熱的午后帶病給友人題寫的一份信札。很遺憾的是,流傳至今的《夏熱帖》已經破損不堪,通篇來看,前半部分還能認清,后半部則己面目全非。從僅存的幾個能看清楚的字,可以看出此帖筆力道勁,字形緊密相連,雖曲折宛轉,但氣勢貫通。拜讀這一帖時不難發現其與柳公權的《蒙詔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等有相似的地方,例如:結體寬博、筆畫雄健等特點。不同的是,楊凝式在筆畫的“使轉”的過程中加上一些方筆,更凸顯縱逸的個性,展現字的精神面貌,這正是楊凝式學習前人的精髓的但是又能創新的體現。
《盧鴻草堂十志圖跋》是楊凝式的另外一幅行書作品。作品為楊凝式為盧鴻所畫的十幅草堂的圖題寫的跋,有文八行,凡七十七字,跋文書于后漢天福十二年丁末(947年)七月書。這幅作品不同于《韭花帖》疏朗雅致之氣,也不同于《神仙起居法》的縱肆飄逸。從整幅作品的章法來看,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距離較為緊密,作者巧妙地運用一些字的大小或者粗細的對比作變化,使得整幅作品不會因太滿而顯得擁擠,從而達到一種茂密與疏朗兼備的完整效果。此外,作品的上半偏右部分用墨較濃,筆畫更為鼓漲,字形較大;下半部分及左半邊用墨較為淡,筆畫偏枯澀,呈現出枯澀老辣的線條效果。在字的結構方面,可以看出楊凝式早期臨習顏真卿,字的體勢較為寬博大氣。因此,我在臨習這幅作品的時候,常常感受到作品所透露出的輕松靈活的書寫感。
后人對楊凝式的書法有很高的評價。楊凝式這位處于唐代到宋代轉折時期的人物,影響了后世的書法。宋代的書家,其中“宋四家”對楊凝式的崇拜尤為突出。例如,蘇軾對楊凝式贊賞有加,曾說:“自顏、柳氏后,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采風流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杰,有二王、顏、柳之余緒,此真可謂書之豪杰,不為時世所汩沒者也?!雹埸S庭堅在《山谷題跋》云:近世惟顏魯公、楊少師特為絕倫。甚妙于用筆,不好處亦嫵媚。大抵更無一點一畫俗氣?!雹苡纱丝梢婞S庭堅對于楊凝式的書法推崇,他認為自晉以來至宋代,能像二王那般超凡脫俗的人只有顏真卿和楊凝式! 除了宋以外,明代的董其昌對楊凝式也尤為崇拜,學習楊凝式的寫意性及書卷氣。
這是一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審視當今中國學書的現狀,其中蘊含著許多的潛在危機及弊病。當今的學書者不僅是臨習其作品,更應該學習楊凝式的學書方式及精神,潛心學書的同時更應該開闊眼界,博取多家之長,提升自身修養,并且融入對藝術的思考與理解,然后形成具有自己個性與思想的藝術風格。不僅有利于書家自身的發展,也有利于書法藝術在新時代的與時俱進。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更應該學會肩負起新時代交付給我們的使命,傳承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同時更應該學會創新??偠灾瑮钅皆跁ㄋノ⒌奈宕仟殬湟粠玫?,他不僅繼承了前人之精髓又能創新藝術精神。楊凝式對于書法發展史具有深遠的意義,他是書壇上一刻閃亮的明珠。我們應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學習古人的優點。
注釋:
①傅璇琮,徐海榮,徐吉軍,五代史書匯編·五代史補[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05):2476.
②(清)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晉隋唐五代宋書法[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87:103.
③王世國.中國歷代書法家評述[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1.
④(宋)黃庭堅,《山谷論書》《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M].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 (08):69.
作者簡介:崔婷(1999-),女,浙江衢州人,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大學本科,書法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