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玲



[摘 要] 在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大龍山,選擇3個小班開展1%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3%噻蟲啉微囊懸浮劑和2%噻蟲啉微膠囊粉劑防治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試驗。結果表明,盡管以1%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3 000倍液、3%噻蟲啉微囊懸浮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較好,但是化學防治后蟲口密度會逐漸恢復。因此,需要持續進行多年化學防治,才能達到防治效果。
[關鍵詞] 松褐天牛;蟲口減退率;化學防治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674-7909(2020)04--3
1 試驗小班設置
試驗選擇在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大龍山進行,共選擇A、B、C 3個小班開展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化學防治試驗。試驗小班位置圖如圖1所示。其中,小班A面積為195.16 hm2,海拔39~316 m,小班中心點坐標為E117°2′49.35″、N30°36′38.22″;小班B面積為229.59 hm2,海拔24~361 m,小班中心點坐標為E117°3′55.68″、N30°36′38.46″;小班C面積為245.64 hm2,海拔14~251 m,小班中心點坐標為E117°4′49.24″、N30°37′25.54″。為減少試驗間干擾,根據地形,A、B、C小班之間間距至少200 m。
2 試驗設計
2.1 試驗藥劑與施藥方法
試驗藥劑選用1%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3%噻蟲啉微囊懸浮劑和2%噻蟲啉微膠囊粉劑,分別用代碼A、B、C表示,施藥試驗時分別對應在A、B、C小班中進行。1%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和3%噻蟲啉微囊懸浮劑施藥方法為常量噴霧,2%噻蟲啉微膠囊粉劑施藥方法為噴粉,按照商品說明書選擇藥劑使用濃度與施用量,不同使用濃度與施用量分別用代碼1、2、3、4、5表示,相應試驗代碼為A1、A2、A3、A4、A5,B1、B2、B3、B4、B5,C1、C2、C3、C4、C5。試驗藥劑施用濃度與方法如表1所示。
2.2 試驗樣地布設
為保證每個試驗間不產生干擾,每塊試驗樣地面積為2 hm2,樣地形狀為200 m×100 m的長方形。根據地形,試驗樣地之間間隔至少50 m,在樣地中間布設松褐天牛誘捕器監測松褐天牛蟲口密度,每個誘捕器之間間隔50 m,誘捕器與樣地邊緣間隔50 m,如圖2所示。
2.3 樣地數的確定
每種施藥方法重復4次,即每種施藥方法設置4塊樣地,每種藥劑試驗樣地總面積為(200 m×100 m×4塊)×5種(施藥方法:施藥量或使用濃度)=40 hm2,加上樣地間間距面積,每種藥劑試驗區域面積至少為65.25 hm2(按照2列設置試驗樣地計算,具體樣地設置根據地形確定),3個小班A、B、C的面積均符合這一要求。為計算蟲口減退率,在試驗小班邊緣,根據地形,距離試驗樣地至少100 m處設置3個松褐天牛誘捕器,作為對照蟲口密度,每個小班按照這一方法設置4處對照誘捕器,即對照誘捕器的設置也是重復4次。
2.4 施藥次數與施藥時間
施藥按照《松褐天牛防治技術規范》(LY/T 1866—2009),并參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推薦使用技術《噻蟲啉防治天牛應用技術探討》進行。施藥共進行3次,分別在2017年5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中旬進行[1]。
2.5 蟲口減退率計算
按照《松褐天牛防治技術規范》(LY/T 1866—2009)規定使用APF-1誘捕器監測松褐天牛種群密度,連續觀測3 a(3月底至11月上旬)。首先計算每種施藥方法每年的試驗樣地內每個誘捕器平均誘捕到的松褐天牛數量(M),再計算每個小班的每個對照誘捕器每年誘捕到的松褐天牛數量M0,然后根據式(1)計算蟲口減退率P:
P=(M0-M)/M0×100%(1)
3 結果與分析
各處理蟲口減退率結果如表2所示。
對表2數據分年度進行蟲口減退率差異性分析,如表3、表4、表5所示。3種藥劑平均蟲口減退率柱形圖如圖3所示。
表3數據表明,在а=0.05水平下,F=12.372 2,大于
F crit=3.885 3,P-value=0.001 2,小于0.05,3種藥劑對當年(2017年)松褐天牛蟲口減退率的影響差異顯著。
表4數據表明,在а=0.05水平下,F=16.634 2,大于
F crit=3.885 3,P-value=0.000 3,小于0.05,3種藥劑對翌年(2018年)松褐天牛蟲口減退率的影響差異顯著。
表5數據表明,在а=0.05水平下,F=2.159 2,小于
F crit=3.885 3,P-value=0.158 1,大于0.05,3種藥劑對第3年(2019年)松褐天牛蟲口減退率的影響差異不顯著。
綜合以上分析及圖3可以看出:①1%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3%噻蟲啉微囊懸浮劑防治效果優于2%噻蟲啉微膠囊粉劑,其中以1%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3 000倍液、3%噻蟲啉微囊懸浮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較好;②化學防治之后,翌年松褐天牛就恢復到未防治的對照區50%水平,第3年就恢復到未防治的對照區70%水平,也就是說松褐天牛化學防治措施只對已經羽化的成蟲有效,對尚在樹體內的松褐天牛作用不大,化學防治后蟲口密度會逐漸恢復。因此,需要持續進行多年化學防治,才能達到防治效果。
4 討論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多年防治實踐,筆者認為,就松材線蟲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etBuhrer)]防治中松褐天牛的化學防治而言,應慎用,特別是要慎用煙堿類制劑。松材線蟲病的防治,應以樹種替換、推廣抗性育種、生物防治等綜合性防治措施為主,輔以病死木清理,將松材線蟲病或者松褐天牛控制在不成災的災害閾值范圍[2-7]。
參考文獻
[1]周宏.APF-1誘捕器林間誘捕防治松褐天牛的試驗研究[J].吉林農業,2019(7):46-47.
[2]程月喬.林業植物檢疫文獻學分析[J].鄉村科技,2019(29):22-23.
[3]周宏.國內松材線蟲病主要防治技術述評[J].吉林農業,2019(4):94-95.
[4]王杏蘭.林業生物災害理論研究的文獻綜合分析[J].吉林農業,2018(16):86-87.
[5]謝洪義.煙堿制劑對蜜蜂影響的文獻學分析[J].吉林農業,2018(19):112-113.
[6]張國慶.過度行政、過度應急與災害科學治理[EB/OL].(2019-08-23)[2019-12-12].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22505.
[7]張國慶.森林健康與林業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業科技,2008(6):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