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龍

楊? ? 勇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現任中國醫師協會泌尿外科分會常委兼總干事,《中華泌尿外科雜志》編委,《吳階平泌尿外科學》第二版副主編。擅長泌尿系統腫瘤、前列腺疾病及膀胱尿道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診治。
門診時間:周一下午,周五全天
您知道嗎?人體其實自帶一項神秘數值,這項數值不僅與人體器官能否正常運作有關,甚至還和癌癥的發生聯系緊密。更有意思的是,這個神秘數值的量會根據我們的飲食習慣、日常行為習慣而有所波動,它有一個參考標準,是7。如果我們體內某些器官的神秘數值變小,甚至遠遠低于7的話,就會導致很多疾病的發生,長期如此,患上癌癥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那么這個神秘的數值是什么呢?
來自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外科的楊勇主任告訴我們,這項神秘的數值正是衡量酸堿度的pH值。早在20世紀90年代,“pH”便由丹麥著名的生物化學家索倫森(Sorensen)提出,意指氫離子的濃度指數,而“pH”正是氫離子濃度指數的德語縮寫。而pH值之所以神秘,就在于它能隱藏在我們人體的各個器官中,使我們的人體器官都可分為酸性和堿性。
器官不同,酸堿度也不同,有的呈酸性,有的呈堿性。而我們說的參考數值7恰好是酸堿臨界點中性,7的左邊數值越小代表酸性越強,7的右邊數值越大代表堿性越強。那么,哪些屬于酸性器官,哪些屬于堿性器官呢?
胃:酸性最強的器官,酸堿值(pH值)為1~2,因為它需要大量胃酸消化食物。
胰腺:堿性最強的器官,pH值在8左右,堿性的胰液可以中和胃酸,防止高濃度的胃酸侵蝕小腸。
心臟:接近中性,pH值在7左右。
大腸:弱酸性的器官,pH值在6~6.5。
膀胱:弱酸性器官,pH值在6.5左右。
一旦上面這些器官的pH值發生錯亂,疾病便會如期而至,在這其中,有一個器官如果其內環境酸性過強,還可能有發生癌癥的風險。這個器官就是膀胱,如果膀胱的酸性增加了,就有可能會得膀胱癌。那么,膀胱是如何“變酸”的呢?楊主任說,這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
1.肉類:蛋白質豐富的肉類在蛋白酶的水解下,會變成酸性的氨基酸,如果食用過多,可能會導致膀胱內環境變酸。
2.藥片:有些常見藥片是偏酸性的,比如維生素C片,過量服用也可能會導致膀胱“變酸”。
3.痛風、糖尿病、泌尿感染:發生痛風是因為血液中的尿酸過高,尿酸也是一種酸性物質;糖尿病和泌尿感染會讓身體代謝紊亂,產生過多的代謝廢物,導致內環境變酸。
可是為什么酸性物質增加,就有得膀胱癌的風險呢?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無論是酸性還是堿性物質,在人體內代謝的過程中大多都會通過腎臟進行過濾,此時一部分代謝廢物就會經過腎、輸尿管到達膀胱,并儲存于膀胱。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酸堿度處于動態平衡中,可一旦平衡被打破,過多的酸性物質堆積于膀胱時,膀胱就會長期處于酸性較強的環境之中,就會出現問題。
從膀胱過酸到膀胱癌有兩條路:
第一條路:酸性膀胱—集合管酸中毒—鈣化點—結石—癌癥
集合管在腎乳頭中,它負責把收集到的尿液滴入腎盂里,尿液經過腎盂后再從輸尿管排到膀胱。如果集合管長期過酸便會造成集合管的鈣化,這種鈣化如果長時間得不到糾正就有可能產生泌尿系統結石。泌尿系統結石無論是在腎臟、膀胱還是輸尿管中,如果不及時加以干預,再加上酸性環境的長期刺激,膀胱就會發生慢性炎癥,日積月累,10~20年之后,小病便有可能演變成癌癥。
從酸性膀胱到膀胱癌的過程中,只要還未真正發展成癌癥,包括結石在內的所有狀態,經過系統的治療都是可以得到逆轉的。因此,泌尿系統結石一定要及早治療,其治療途徑包括超聲波碎石取石、經皮腎鏡取石、輸尿管鏡取石等。
第二條路:酸性膀胱—膀胱黏膜損傷—慢性炎癥—癌癥
第二條路是通過損傷膀胱黏膜而導致的。由于人體的很多代謝廢物都需要通過膀胱容納和排出體外,所以膀胱黏膜其實是人體內非常頑強的黏膜之一,其頑強程度僅次于胰腺黏膜及胃黏膜。但同時膀胱黏膜又是很脆弱的,如果我們不關注它,任其被酸性過高的尿液摧殘,它也可能會癌變。比如在尿液長期酸性較高的狀態下,強酸性所帶來的長期刺激便有可能導致膀胱黏膜發生損傷,此時如果體內的液體酸堿程度仍無變化,或酸性繼續加強,那么膀胱黏膜便有可能發生慢性炎癥。如果這樣的狀態持續10年甚至更長,在長期慢性炎癥的刺激下,膀胱極有可能發生癌變。
楊主任告訴我們,緩解膀胱的慢性炎癥其實很簡單,平常多喝水就可以有效減輕泌尿系統炎癥的癥狀。
楊主任告訴我們,除了以上這兩條路,還有一樣東西也是造成膀胱癌的元兇!它被《歐洲膀胱癌指南(2017)》明確列為膀胱癌的病因之一,我們很多人都用過,這便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永久性染發劑。
永久性染發劑致癌的根本就在于其合成的染料上,其中某些成分是強致癌成分,而楊主任告訴我們,這些永久染發劑實際上不只是會導致膀胱癌,還有很多癌癥與之相關,比如腸癌等消化系統癌癥。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永久性染發劑都含有一種名為對苯二胺的合成染料,而對苯二胺對膀胱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這種合成的染料一旦接觸皮膚便會被皮膚吸收,經過體內多層代謝,其代謝產物會進入膀胱,如此一來膀胱中的尿液就會含有對苯二胺。膀胱黏膜長久地經受著對苯二胺的刺激,就會發生惡變,誘發膀胱癌。

追求美麗是每個人的權利,更是時下的潮流,染發也已經成為不少愛美人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染發時怎樣才可以既美麗,又安全?
(1)在使用染發劑時,先看看成分表是否含有對苯二胺,盡量使用正規產品的植物染發劑。
(2)染發不能過于頻繁,一般1年2~3次即可。
如果膀胱真的出現了險情,我們應當如何察覺呢?它又有哪些癥狀表現呢?
楊主任告訴我們,血尿是膀胱癌的重要信號。膀胱癌的早期信號便是尿液中帶血,或者尿液的顏色如同洗肉水。楊主任說起了一位膀胱癌患者白叔叔,通過他的經歷,我們就能清楚知道如何識別膀胱癌的信號。
白叔叔今年65歲,早在2012年7月,他便發現自己有血尿,到醫院檢查后被診斷為輸尿管癌,最終醫生為白叔叔手術切除了輸尿管和右側腎臟。但是出院后,白叔叔并沒有遵醫囑復診。時間一晃便到了2016年,白叔叔再次出現肉眼血尿,有了經驗的他立即去醫院做了檢查,楊主任告訴他是膀胱癌,膀胱可能保不住了。為了防止癌癥轉移,醫生完整切除了白叔叔的膀胱,幸運的是手術切除得非常徹底,直至今年,白叔叔再未復發,各項指標都很正常。

血尿是70%以上膀胱癌的早期表現,但是也有10%左右的膀胱癌患者沒有血尿的癥狀,這種無肉眼血尿的膀胱癌多為浸潤性,不易導致出血,但一旦發生出血就可能意味著晚期了。
除了血尿,楊主任還提醒,尿頻、尿痛、尿混濁都可能是膀胱癌的早期信號,如果出現這些癥狀,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做相關檢查。
膀胱過酸有一個危險信號,如果出現尿色深黃,特別是有灼熱感,就說明膀胱里的尿液呈酸性。
既然尿液變成了酸性,我們就要堿化膀胱。楊主任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想遠離膀胱癌,一定要多喝白開水。除此之外,還可以多喝一種加了料的水,這樣可以堿化我們的膀胱,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癌癥的發生。

這個加了料的水就是綠茶。楊主任介紹,綠茶呈弱堿性,長期適當飲用,就能調節膀胱中尿液的酸堿度,讓酸性尿液變為弱堿性。此外,茶葉中還有很多抗癌的成分,比如茶多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