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翀

曾小峰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科醫師分會會長。擅長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血管炎、肌炎、皮肌炎、硬皮病、干燥綜合征等疑難風濕免疫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周二上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對“三高”,大家一定都再熟悉不過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與疾病譜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專家呼吁要將注意力從“三高”放到“四高”上來,這新增的一高便是高尿酸血癥。尿酸是一種人體內非常重要的代謝產物,人體的遺傳物質是脫氧核糖核酸,核酸內物質經過復雜的代謝過程會分解為嘌呤,而嘌呤進一步分解的最終產物便是尿酸,然后經由腎臟通過尿液排出人體,這部分人體代謝產生的尿酸占體內尿酸的80%左右,稱為內源性尿酸,剩下的20%為外源性尿酸,主要是攝入富含嘌呤和核蛋白的食物后從中分解代謝而來。
我們每天新生成尿酸約600毫克,同時排泄掉600毫克,處于平衡狀態。但如果體內產生過多尿酸來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機制退化,體內尿酸就會滯留過多。在37℃時,血液中尿酸飽和值是7毫克/升,超過這個點,漸漸會有針狀結晶析出,這些尿酸鹽結晶沉積在人體不同部位、器官便可能造成多種損害。當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尤其是四肢的小關節中時,會引發慢性晶體性關節炎,這就是大家熟知的痛風。可以說,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發生的基礎,但并不是所有的高尿酸血癥患者都會出現痛風,最終會發生痛風的比例占15%左右。曾主任告訴我們,目前痛風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大約有1 600萬的痛風患者,且每年都在增加,發病年齡在逐漸年輕化。

痛風最典型的癥狀就是疼痛,有人形容癥狀發作時躺在床上,身邊即使有一陣微風吹過,都會感到極度疼痛,這種疼痛來的時候總讓人猝不及防,毫無防備,通常在深夜發作。痛風究竟有多疼?有人說堪比女人生孩子一樣疼,還有人說像關羽刮骨療傷一樣疼,我們該如何避免這種極端的疼痛?
曾主任告訴我們,無論天冷天熱,痛風都有可能發作,因為無論什么季節都會出現突然受冷的情況,所以痛風患者要避免這種突然受冷的情況。現在正值冬季,更要提高警惕,保護好自己。除了受冷之外,飲酒、高嘌呤飲食都容易引發痛風。痛風發作和天氣沒有明顯的差別,主要由誘發因素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飲用高糖飲料也能誘發痛風。飲用高糖飲料后,葡萄糖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乳酸,過多的乳酸會影響尿酸排泄,從而誘發痛風。
【專家提示】痛風發作時本身紅腫熱痛,不可熱敷,可以試著用冰敷緩解疼痛,必要時一定要就醫。
曾主任告訴我們,痛風一般在夜里安靜時發作較多,基本上不會在運動過程中立刻發作。運動時人體代謝增加,尿酸水平會隨之增加,尿酸有一個累積的過程,再加上炎癥的促發后,會在運動后安靜時發作。

【專家提示】運動會誘發痛風發作,但不會立刻引發痛風,所以痛風患者要注意,盡量不要過量運動。
曾主任解釋道,尿酸水平如果沒有達到標準,依然會出現痛風發作的情況。因此,首先要降尿酸,使尿酸水平達標;其次在治療痛風的過程中,使用降尿酸藥的同時要加用預防痛風發作的藥物,比如秋水仙堿,以及一些小劑量的非甾類抗炎藥,這樣才可以避免在降尿酸過程中痛風的發作。
【專家提示】痛風發作和尿酸波動有關,在治療過程中不僅僅要用降尿酸藥,還要加用預防痛風發作的藥物。
飲食控制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減少痛風的發作,但不能完全避免。曾主任告訴我們,對于痛風患者來說,藥物控制非常關鍵,痛風患者要想避免病情發作,一定要讓血液里的尿酸控制在正常值以內。
【專家提示】一般來說,要將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60微摩爾/升以下,2018年的臨床指南提示,理想血尿酸值為300微摩爾/升以下。
痛風是一個復雜的疾病。除了已經被大家所熟悉的高嘌呤飲食、飲酒等生活因素外,有一些疾病也會導致痛風的發作。尿酸主要通過腎臟排泄,腎功能不全、腎衰的患者,體內尿酸排不出去,便有可能誘發痛風。還有一些血液病會大量破壞白細胞,造成代謝問題,也可能誘發痛風。
一些藥物也可誘發痛風,比如常見的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是會干擾尿酸的排泄,所以阿司匹林也可能會導致痛風發作。也有調查研究提示部分應用PPI(質子泵抑制劑,主要用于抑制胃酸分泌,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等)的患者出現了痛風,但其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應用相關藥物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人,尤其是同時合并痛風的患者須謹慎,噻嗪類利尿劑、環孢菌素、尼古丁、煙酸等也可引起尿酸升高,誘發痛風。

【專家提示】痛風不單單會引起關節問題,還會導致腎衰竭和心血管疾病,危及生命。
痛風的治療現在分急性發作治療和慢病管理兩個方面,做好急性發作治療和發作后的慢病管理,是避免痛風反復發作的重中之重。
痛風急性發作的時候,以鎮痛、緩解癥狀為主,目前主要應用非甾類抗炎藥如布洛芬,以及糖皮質激素等藥物進行治療。
慢性期的痛風治療,核心是科學管理,控制尿酸水平,預防痛風急性發作,以及避免關節破壞和臟器損傷。患者需要配合醫生定期檢查,規律監測血尿酸水平,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治療方案。主要使用藥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如別嘌醇等,以及增加尿酸排泄的藥物,如苯溴馬隆、丙磺舒、磺吡酮等。另外,堿化尿液對預防尿酸結石具有積極意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多飲水,多排尿。
生活方式干預也是痛風慢性期干預的重要內容,主要包括飲食控制,強調低嘌呤飲食,尤其要避免食用動物內臟與海鮮,建議多食用新鮮蔬菜與水果,食用豆類食物要適量。應避免飲用酒精飲料,尤其要避免飲用啤酒。尿酸主要經由尿液排泄,所以多飲水保證尿量十分重要,每日應飲水1.5升以上,保證每日尿量達到2 000~2 500毫升以增加尿液排泄。除此以外,堅持運動、控制體重也十分重要。
【專家提示】飲酒、高嘌呤飲食、高糖飲料等都容易引發痛風。在急性發作期后也要注意飲食的控制,避免由于逞口腹之樂而導致痛風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