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慧
【摘要】 目的 分析經支氣管鏡大容量肺灌洗對塵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方法 100例塵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式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經支氣管鏡大容量肺灌洗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治療后肺功能指標[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6 min步行距離(6MWD)、呼吸困難評分, 治療后14、24、48周圣喬治呼吸問題調查問卷(SGRQ)評分。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8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4%, 并發癥發生率54%顯著低于對照組的92%, FEV1(1.87±0.07)L、FVC(3.21±0.24)L、6MWD(489.35±36.54)m及呼吸困難評分為(1.63±0.35)分優于對照組的(1.51±0.09)L、(2.54±0.37)L、(428.96±33.54)m、(2.74±0.21)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4、24、48周, 對照組患者的SGRQ評分分別為(42.21±1.87)、(43.25±2.23)、(42.54±2.01)分, 低于對照組的(47.78±2.18)、(47.97±2.16)、(47.23±2.15)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經支氣管鏡大容量肺灌洗在塵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中效果明顯, 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指數、運動耐力、肺功能與SGRQ評分, 另外還能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具有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
【關鍵詞】 經支氣管鏡大容量肺灌洗;塵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指具有氣流阻塞特性的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生與有害氣體、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 同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還可發展為肺源性心臟病(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常見病癥[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早期的癥狀為慢性咳嗽、胸悶氣短與呼吸困難。若患者病癥嚴重, 還會感到疲倦、焦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若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導致患者死亡。而塵肺病是指患者長時間在社會活動中吸入生產性粉塵(灰塵), 并積存在肺內引起以“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瘢痕)”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塵肺病是臨床上的“非可逆性彌漫間質性肺疾病”, 主要臨床表現為通氣功能障礙, 可引發患者出現阻塞性氣道功能障礙。塵肺病是近年來我國患病率較高的職業病, 也是導致患者出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原因。據相關研究表明大容量全肺灌洗可改善塵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癥狀, 但有關經支氣管鏡大容量肺灌洗的臨床研究卻不多[2]。因此本次研究就經支氣管鏡大容量肺灌洗對塵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進行了分析探討, 詳情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塵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0例。對照組中, 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齡(45.31±23.03)歲。觀察組中, 男20例, 女30例;平均年齡(40.68±20.0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無合并巨大肺大泡, 無凝血障礙, 無哮喘或移動性肺結核, 無其他心、腦、肝等臟器疾病和功能障礙;所有患者精神狀態均正常, 且有主動配合意識;無妊娠期與哺乳期女性;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均完全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院倫理委員會對本研究完全知情, 并批準研究。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式進行治療:可為患者進行藥物治療, 按照患者肺功能分級進行沙丁胺醇、口服茶堿類藥物或糖皮質激素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經支氣管鏡大容量肺灌洗進行治療:在患者入院第3、5、7天進行治療, 治療全程由醫護人員為患者進行心電圖、血壓、血氧飽和度、脈搏與呼吸監管;然后為患者進行麻醉, 待麻醉起效后由鼻腔插入支氣管鏡、在支氣管鏡抽吸回路中連接一個20 ml的灌洗瓶便于觀察回收液體顏色, 注入生理鹽水后進行反復負壓抽吸(0.2 mPa)直到回收液清亮(關系量為3000 ml);第3天進行右肺的灌洗, 第5天進行左肺灌洗, 第7天進行雙肺灌洗。需要注意的是, 在手術中醫護人員需要為患者進行常規吸氧, 手術后依舊使用氧療, 然后采用物理方法為患者進行排痰;術前、術中與術后醫護人員均需每隔1 h為患者進行心電圖、血壓、心率等指標的檢測。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治療后肺功能指標及6MWD、呼吸困難評分, 治療后14、24、48周SGRQ評分。①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患者接受治療后病癥有明顯好轉;有效:患者接受治療后病癥有一定程度上好轉;無效:患者接受治療后病癥沒有任何好轉。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并發癥包括氣胸、呼吸衰竭、氣道黏膜損傷。③肺功能指標包括FEV1、FVC。④運動耐力:采用6MWD測量患者運動耐力, 患者在30 m的走廊來回行走6 min, 取步行最佳值。⑤呼吸困難評分:采用醫學研究委員會(MRC)推薦的呼吸困難嚴重程度分級評分標準。0分:無氣促;1分:患者在劇烈運動時出現氣促;2分:爬樓梯時氣促;3分:與同齡人步行時有氣促感;4分:短期運動有氣促;5分:穿衣有氣促感。⑥生活質量:使用SGRQ對患者治療后14、24、48周生活質量進行評定, 包括癥狀、活動能力與日常生活能力3部分, 滿分100分, 生活質量與分值呈負相關。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 對照組患者顯效14例(28%), 有效18例(36%), 無效18例(36%), 總有效率為64%;觀察組患者顯效19例(38%), 有效23例(46%), 無效8例(16%), 總有效率為84%;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198, P=0.023<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后, 對照組患者出現氣胸23例(46%), 呼吸衰竭11例(22%), 氣道黏膜損傷12例(24%), 并發癥發生率為92%;觀察組患者出現氣胸12例(24%), 呼吸衰竭7例(14%), 氣道黏膜損傷8例(16%), 并發癥發生率為54%;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8.316, P=0.000<0.05)。
2. 3 兩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指標及6MWD、呼吸困難評分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FEV1(1.87±0.07)L、FVC(3.21±0.24)L、6MWD(489.35±36.54)m及呼吸困難評分(1.63±0.35)分優于對照組的(1.51±0.09)L、(2.54±0.37)L、(428.96±33.54)m、(2.74±0.21)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2.326、10.742、8.609、19.230, P=0.000、0.000、0.000、0.000<0.05)。
2. 4 兩組患者治療后14、24、48周SGRQ評分比較 治療后14、24、48周, 對照組患者的SGRQ評分分別為(42.21±1.87)、(43.25±2.23)、(42.54±2.01)分, 低于對照組的(47.78±2.18)、(47.97±2.16)、(47.23±2.15)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13.713、10.750、11.268, P=0.000、0.000、0.000、0.000<0.05)。
3 討論
塵肺病臨床表現多與合并癥有關, 且塵肺病患者在脫離粉塵環境后, 肺里殘留的粉塵依舊會侵蝕肺內細胞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塵肺病患者若不及時進行治療處理, 會并發呼吸感染(肺內感染)、自發性氣胸、肺結核(粉塵作業者易患)、肺癌與石棉肺(石棉作業者易患)、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和呼吸衰竭等并發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臨床癥狀為咳嗽、呼吸困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僅會損傷患者呼吸功能, 還會導致患者循環功能障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隨著病情發展至終身不愈, 而引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因素分為環境與個人:環境主要是指空氣的污染、二手煙、粉塵與化學物質等;個人因素主要是指家族遺傳與妊娠期、嬰幼兒時間出現的肺發育不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見的塵肺病并發癥, 表現為肺功能快速減弱, 影響患者生命安全與正常生活[2-4]。常見的塵肺病治療方式為雙腔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下全肺灌洗, 可清除殘留在患者肺部的粉塵與塵細胞。相關數據表明大容量肺灌洗可改善塵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癥狀。塵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癥狀嚴重, 手術中使用器械通氣易損傷患者呼吸道、壓傷肺部, 全麻則會增加術后拔管的失敗率。
而經支氣管鏡大容量肺灌洗可作為全肺灌洗的替代治療手段, 不能接受全肺灌洗的患者可選擇經支氣管鏡肺大容量灌洗[5]。經支氣管鏡大容量肺灌洗可清除肺泡內與末端細支氣管內殘留的粉塵。因為部分塵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同時有吸煙史, 會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 而經支氣管鏡大容量肺灌洗能夠清除肺泡與肺葉間未被包裹的粉塵與塵細胞, 同時可通過降低患者血清中轉化生長因子-β與腫瘤壞死因子來達到阻斷病情、改善癥狀的目的。經支氣管鏡大容量肺灌洗可清除堵塞氣管的分泌物, 創傷性小, 醫護人員可在經支氣管鏡下進行直視操作, 最大限度的減少對氣道黏膜的傷害[6-8]。
據研究結果表明, 經支氣管鏡大容量肺灌洗可提高治療安全性, 且技術要求相對低, 簡單易懂, 可幫助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增加運動耐力, 改善患者肺功能, 提高生活質量。采用大容量肺灌洗治療塵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可顯著改善患者肺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且大容量肺灌洗術禁忌少, 對設備與醫護人員要求較高, 這也從根本上提高了安全性。
綜上所述, 經支氣管鏡大容量肺灌洗在塵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中效果明顯, 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指數、運動耐力、肺功能與SGRQ評分, 還能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經支氣管大容量肺灌洗進行治療的患者, 在治療全程中神志清晰、無意外出現, 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志光, 譚建龍, 吳懷球. 經支氣管鏡大容量肺灌洗治療塵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分析. 中國內鏡雜志, 2018, 24(12):32-38.
[2] 朱佑明, 甘易玲, 夏薇, 等. 大容量全肺灌洗術對塵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分析.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7, 16(23):2326-2329.
[3] 吳磊, 王思. 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聯合抗生素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分析.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8, 46(5):32-34.
[4] 李永強, 黃冬薇, 蔡學究. 纖維支氣管鏡聯合肺泡灌洗術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不張. 實用老年醫學, 2017, 2(11):1050-1052.
[5] 張衡中, 達春和, 安玉東. 支氣管鏡肺灌洗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動脈血氣及炎性標志物的影響. 內科, 2017, 12(4):461-464.
[6] 鄧睿, 梁紅衛, 唐欣慧. 無創正壓通氣聯合纖維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嚴重呼吸衰竭的療效研究.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9, 36(2):250-253.
[7] 胡詩禮. 探討肺泡灌洗術與纖維支氣管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不張的臨床診斷價值.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259(46):143, 145.
[8] 張春芳. 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影響分析.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8, 10(21):95-97.
[收稿日期:2019-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