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應該從孩子做起,尤其是教育資源相對落后的農村兒童。因此,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功能,在農村小學引入和普及合唱的音樂形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人格培養方式。本文將從校園文化藝術建設、社團實踐活動、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強調合唱對農村兒童樹立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探討在農村兒童音樂教學實踐中普及的可行性,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使之成為具有綜合能力的社會主義人才。
【關鍵詞】農村兒童;合唱;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4-0107-02
【本文著錄格式】馬山雪.關于合唱對農村兒童核心價值觀樹立的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20,02(04):107-108,142.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發展越來越注重教育。農村兒童的教育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雖然城市化的步伐勢不可擋,但中國經濟的根蒂還是小農經濟,農村在我國占很大一部分。農村學前音樂教育改革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等方面還存在著不足。學生重技能,輕視文化理論,使得學生掌握知識單一。專業合唱教學的師資缺乏,都以唱歌課為主。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依提出“合唱具有影響和促進兒童音樂文化發展的功能,兒童在參加藝術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才能夠充分的體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合唱是一種通過集體參與形式,進行集體感、合作感提升的演奏形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協作意識和道德情操。本文探究分析學校日常日程、音樂課教學內容以及社團實踐活動等內容,研究如何通過合唱的方式來樹立農村兒童的核心價值觀,。
一、農村兒童在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在缺乏教育資源的背景下兒童缺少準確的思想引導
根據農村兒童目前情況,雖然社會各界以及政府都加強了對農村兒童的關注力度,但是近年來農村兒童的情況依然不容樂觀。留守兒童在農村兒童中占據著較大的比例,父母都處于進城、外地務工狀態,相對于正常環境的兒童來講,農村兒童不管是經濟條件還是生活環境都比較困難。例如,生長于貧困地區的農村兒童,長期處于閉塞交通以及經濟發展緩慢的環境下,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兒童自身生活條件以及生長環境不斷地制約著農村兒童,因此,其不能接受良好的音樂教育,在接受教學的過程中由于音樂資源相對匱乏,農村兒童不能同時接受正確價值觀的有效引導。
(二)音樂教育條件較差且教學環境設備不能滿足教學需求
音樂合唱在訓練引導過程中都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農村戶口的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由于教師水準處于弱勢,所以兒童所接受的教學理念比較落后。再加上大部分教學師資在任教之前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即便有也只是專科院校所畢業的學生。此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兒童所應用的教學設備和教學環境等少之又少,有的幼兒園連鋼琴也沒有。農村戶口的大部分兒童在休息日還需要幫助家里做家務,分擔家庭壓力,與城市孩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首先沒有較為便利及舒適的生活環境;其次農村兒童所接受到的信息傳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上述因素的不斷影響下,農村兒童所接觸的認知世界和在城市中享受著舒適環境的兒童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反差。但是環境限制的優勢在于能夠促成善良淳樸性格,對農村兒童來講,這種形勢能夠促使其更加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價值觀的相關影響。除上述因素以外,農村兒童家長接受的教育水平有限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導致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氛圍較差,兒童在啟蒙期間沒有接受到正確的引導,在這種背景下,對農村兒童進行正確引導的唯一方式就是借助外界的力量幫助。
(三)缺失教學內容,課堂形式單一
童聲合唱教學并非傳統的單句教唱后再連起來唱這么簡單,其是一門較為繁雜的綜合藝術。在合唱訓練中的內容包括學生的正確呼吸方法以及音準、節奏訓練和聲部訓練的充分掌握,將歌曲的整體表達內容和學生的個人情感相融合。在訓練過程中可以將朗誦作為主要的訓練手段,這樣可以讓兒童充分體會到在合唱中每個字的著力點,與歌詞部分結合起來進行合唱所表達思想情感的充分體會。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及教學方式明顯落后和缺失,與城市教育機構相比較具有明顯差異,而且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由于教師所應用的教育形式比較單一,歌唱時具有吐字不清晰的現象,再加上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大多沒有充分掌握演唱的方法技巧,大部分學生會選擇拼嗓門的演唱方法,因此,在合唱中并不能有效抒發自身情感;其次,目前應用于兒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相關歌曲資源比較匱乏,因此,備課不充足、課堂教學活動不夠精彩。兒童音樂教學的活動較少,并且缺乏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很多教學資源都是臨時搜集,使得兒童對于音樂課堂的體驗感較為單調。
(四)社團實踐活動缺乏重視
有一句名言曾說:“合唱是一種任何教育工作都不能替代的形式。”合唱活動在許多發達地區都用來進行學生高尚情操的培養,同時也是團隊精神教學的重要工作,對引導學生抒發愛國情懷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進行校園文化的充分展示。此外,合唱方式也是進行美好時代歌唱的最好方式,通過應用合唱教育、活動,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大多數學校為了提高學生升學率,對兒童性情、德育以及藝體相關方面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再加上農村區域中的師資隊伍合唱的教學經驗不足,忽視對兒童的音樂合唱培養。
二、合唱活動對樹立農村兒童核心價值觀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引導作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用主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合唱活動
學校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學生課余時間播放一些關于兒童核心價值觀的歌曲。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對這些歌曲接觸的機會也就多了。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海報繪制、板報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歌曲歌詞填寫過程中添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這樣,在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時能夠創建理想的學習氛圍。結合歌曲、板報及海報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能夠豐富校園生活,同時,通過學生日常中的點點滴滴,讓兒童明白自身肩負著德育責任,將主題設立為合唱,讓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以及世界的充分領會,通過正確的引導方式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思考,從而達到完善兒童自身價值觀的效果。在學生充分意識到在自己學習及生活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上學放學時校園廣播中播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歌曲,學生們聽多了自然就會記住,并且去感悟、去理解。張貼有歌詞的海報,制作有歌詞的板報,形式新穎,而且歌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二十四字變得更加利于人們的記憶、傳頌和理解,更貼近學生生活,同時具有更為具體的形式。建設更加有意義、有質量的校園文化,俗話說:“教書育人”才更加符合育人的目的,其目標為培養出更多具有高雅志趣以及高尚情操的青年人。
(二)外界資源的充分引用,改善教學環境
在正常課程教學的同時,穿插一些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意義的歌曲,在教授學生正確演唱的同時還可以豐富音樂課堂,也可以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使音樂課變得有聲有色。鄉村學校留守兒童由于缺少家庭教育,通過采取多種方式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歌曲的傳唱,有效提高了學生自身的音樂素養,有利于促進學生陶冶情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歌曲,有益于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好事。學習通過相關歌曲的學習,可以進行自身音樂文化素養的不斷提升,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三)遵循兒童嗓音特點,完成教學內容
兒童合唱以教學生歌唱為主,兒童演唱時不會用方法來演唱,經常用白嗓喊著唱,這樣會破壞兒童的嗓子。童聲合唱訓練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持兒童自身干凈和自然的聲音,進一步規范學生歌唱姿勢、呼吸發聲等對合唱具有影響的技巧問題,從而以便于獲得更好的聲音效果。此外,兒童嗓音的生理特點比較獨特,人們會用“澄澈明凈、天籟之音”等詞藻描述聽覺體驗。但是,在兒童階段,孩子的嗓音音域相對比較狹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根據兒童嗓音特點進行歌唱技巧和訓練方式的耐心講解,訓練內容中的具體措施包括呼吸、發聲方式以及在合唱時的聲部搭配和合唱歌曲節奏如何掌握等內容,加強歌唱訓練不僅可以保護兒童聲帶,同時能有效發掘兒童嗓音優勢,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核心主義價值觀的滲透。比如,合唱歌曲《我仰望五星紅旗》時,前半部分為兒童領唱,音調相對于合唱部分較高,但仍處于兒童聲帶能夠承受的音域范圍內。因此,要選擇具備歌唱天分的孩子進行領唱的表演,而在后半部分的合唱部分中,教師應當對合唱技巧和呼吸方法方面進行集體的加強訓練,同時對發聲方法進行指導,以表現愛國的莊重之感。最主要的是讓兒童從內心感受到愛國的熱情,從思想上樹立愛國的價值觀觀念,從而使這種熱情體現在合唱表演當中,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使合唱的音樂形式得到尊重和喜愛,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注重文化氛圍熏陶,組織社團實踐活動
在早讀及升旗儀式后等時間將學生組織起來進行合唱的學習,這樣可以在學生日常生活中融入合唱形式,同時在學習之余進行歌曲演唱學習,可以放松學生身心,進行其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培養。學校還可以通過組織合唱比賽的形式,激發和鼓勵學生們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歌曲。老師與同學也會更加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曲的演唱。通過各個班主任、學生等的精心編排,載歌載舞、聲情并茂地展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理解,這樣會有效地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組織合唱比賽還可以促進學生們之間的團結,通過對合唱比賽的準備,更能讓學生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更深刻的理解。組織合唱比賽還可以邀請家長一起來觀看,可以讓家長們看到兒童在學校里的成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的歌曲通常氣勢磅礴,旋律也十分動聽,如《家風》這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的歌曲。歌詞對于家長而言也有重要的教育意義。農村的環境相對閉塞,思想還不夠緊跟時代潮流。而通過合唱比賽活動這一形式,他們可以了解到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事物,完善自己的價值觀。
童聲合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藝術形式,具有較高的藝術感染力,但是農村兒童由于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合唱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所以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更多關心和幫助,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養成具有品德高尚的人,不同階段合唱方式的合理運用,不斷地滲透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能夠讓兒童從內心充分感受到愛國熱情,從思想上樹立愛國主義價值觀,與此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參考文獻
[1]李偉.從我國城鄉差異看音樂教育公平[J].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
[2]王東方.略倫合唱藝術的和諧之美[J].北京:解放軍藝術學院,2008.
[3]王慧林.關于合唱排練中”合”的思考[J].大連:大連教育學院,2008.
[4]楊鴻年.合唱訓練學[M].北京:中央音樂出版社,2008.
[5]顧為杰.論美育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作用[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7.
[6]涂一昂.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審美人格培育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2017.
[7]孫建青.當代中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問題研究[D].青島:山東大學,2014.
作者簡介:馬山雪(1968—),女,漢族,遼寧省沈陽市,碩士,聲樂教授,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