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中職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用為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以及審美意識的成長提供良好的推進作用。傳統的中職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以灌輸式講解作為核心,教師單純地為學生講授各種音樂知識,輔以相應的音樂欣賞項目,學生則是跟隨教師的講解來被動地記憶各種知識,此種音樂教學模式嚴重忽略了中職學生群體的特征,為了切實有效地完善音樂教學活動,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有必要充分貼合中職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深度應用微課教學手段,以此來活躍課堂氛圍,切實有效地展現出學生在課堂之中的主體地位,促使其形成更為完整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微課;教學模式;音樂;設計
【中圖分類號】G434?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5-0118-01
【本文著錄格式】肖海秀.基于微課的音樂教學新模式的設計與實現[J].北方音樂,2020,03(05):118,120.
當代社會政治與經濟發展迅速,文化也產生了的進步,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進程。新課程理念的推陳出新標志著傳統教學模式退出時代舞臺,嶄新教學理念即將登場。很多音樂教學工作者也不斷受到新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對“怎樣順應時代的發展和如何促進教育事業進步等問題也產生了深入思考。現如今,互聯網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之中,遍布人們的生活,教育領域也是如此。微課作為信息時代下的重要產物,能夠有效解決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極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巧妙運用微課,使音樂課堂復發生機
在中職學生門所學的各個學科中,音樂應該是學生極其喜愛的一種,既可以緩解學生緊張的學習氣氛,又可以助力學生形成更為敏銳的審美意識。但是進行深度調查探究之后能夠發現,音樂知識并非受所有學生歡迎。究其根本在于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過于傳統,無法切實有效地為學生展現出音樂的魅力,因此導致學生群體難以有效地融入到課堂之中,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對音樂課程的厭惡感。為了切實有效地解決此項問題,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有必要深入應用微課技術,以此來使音樂課堂煥發活力,切實有效地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科的熱愛,引導學生迅速掌握相應的音樂知識,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
例如在帶領學生欣賞《雪絨花》這一歌曲的過程中,其旋律優美并且曲調輕柔,舒緩的風格能夠極大程度上撩撥學生的心弦。從歌曲的曲調來看,節奏主要可以分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以及附點二分音符。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此類歌曲的風格形成更為直觀的感受,教師可以選用一段微課視頻來進行展示,為了全方位地提高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在設計微課的過程中添加自己演唱此歌曲的片段。學生后續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就能夠拉近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產生歌唱的欲望。這首歌曲來源于音樂劇《音樂之聲》,在進行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音樂劇的片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將會被充分激發,后續學習將會更為輕松。
二、巧妙運用微課,烘托活躍的課堂氛圍
在新課改以后,學生迅速上升到了課堂的主體地位,自主學習也成為了教育事業中的主流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主體,極致地發揮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此作為促進學生發展的主要方法。但是這一切都是需要以課堂為舞臺的,活躍的課堂氛圍就是提升教學效果的核武器,既能讓學生充分的在音樂的海洋里遨游,又能豐富學生的情感。所以,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有必要為學生創設出更為開放活潑的教學情境,以此來引導學生領會音樂的魅力所在,切實有效地深化學生的成長。
例如,在帶領學生欣賞《好漢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微課為學生播放音樂,后針對性地帶領學生進行深入分析,就曲調方面來看,音樂的曲調朗朗上口,極為歡快明亮。在對歌詞進行深入分析之后能夠充分感受到作者利用詼諧幽默的筆觸展現出了舊有社會之中報童的艱辛生活以及對于光明生活的向往之情。在利用微課來完成欣賞工作之后,教師可以繼續應用微課軟件來為學生播放音樂《海闊天空》,引導學生將兩首音樂進行對比分析,歌曲的曲調詆毀婉轉,透露著陣陣愁思,但是歌曲卻是利用魯冰花來展現母愛的偉大,最終借助于音樂對比,引導學生在不同的音樂形式之中感受全然不同的情感內涵,這樣可以為學生后續音樂素養的成長以及審美意識能力的提高帶來良好的推進作用,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
三、巧妙利用微課,提高學習效率
在傳統的中職音樂課堂中,教學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歌舞形式,亦或是伴奏形式,最為主要的莫過于歌唱形式,其能夠極大程度上地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了解,與此同時,在進行深度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將會形成更為完整的聲樂認知能力。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對學生歌唱技巧方面的訓練通常借助于發聲練習曲進行,在集體性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往往無法切實有效地考慮到每一位學生,因此在傳統教學活動中存有嚴重的信息不對等問題。教師往往需要和學生進行較長時間磨合之后才能夠達到更為優質的練習效果,為了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有必要深度應用微課視頻,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最終必然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果。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聲樂理論:歌唱的共鳴》單元內容的過程中會,核心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氣息支撐的技巧,將中低聲區作為基礎,能夠在正確的喉頭位置來練習發聲,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成長。在開展實際教學訓練的過程中,核心技巧主要包含幾點。學生的精神狀態需要飽滿,能夠積極地演唱,所有練聲曲都要通過中速來進行聯系;在哼鳴的過程中需要將牙關打開,喉頭自然下沉,鼻腔張開,尋求哭泣的感覺,并且將此種感覺集中于眉心位;發聲的過程中借助于橫膈膜的支撐來保障自己喉頭的穩定,放松周邊肌肉,與此同時母音需要足夠清晰,聲音需要保證平衡連續;韻母轉換聲音位置需要統一。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群體的音樂基礎存在差異,所以對于各種歌唱技巧的掌握程度存在相應的差異。面對此種情況,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制作成為相應的微課視頻,讓學生結合自身情況來自主選擇,而后教師對學生存有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促進全體學生的進步。
四、巧妙運用微課,獲取教學資源
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教師往往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在教學資源獲取方面不能很好的運用,現在互聯網技術發達,教師可以充分地在網絡上找尋相關資料,并將其運用到微課上去。
例如在教師帶領學生練習音程的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分別進行二音程、三音程、四音程、五音程以及六音程的訓練,在此過程中,許多學生常常無法迅速尋找到不同音程的不同感覺,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多鼓勵學生,諸如在唱大音程的過程中,需要有正氣;在唱小音程的過程中,則是需要稍微壓抑。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選擇音樂電影《哆來咪》亦或是《瑤族長鼓舞》開篇的五度音程,借助于微課視頻的形式予以呈現,以此來切實有效地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促使學生形成更為完整的審美意識。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課教學已經以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登上了教育事業的舞臺,使古板老舊的傳統教學模式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創新,使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活潑,以其新穎的特點贏得了廣大師生的喜愛,逐漸地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地將微課帶入到課堂中,從而使音樂的教育事業得到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可可.音樂教學中微課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天水:天水師范學院,2019.
[2]曾現明.讓微課在音樂教學中發揮獨特的作用[J].華夏教師,2018(25):52.
[3]藍霞.微課在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開發及運用[J].中國音樂教育,2017(1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