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亮
摘 要:經濟發展中,我國電動汽車在推廣、發展中,受市場、消費者需求、政策等因素制約。用戶消費、基礎設施作為主導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內容。所以我國電動汽車行業在內部創新時,還應結合電動汽車市場形勢,明確電動汽車的發展方向。因此,本文對我國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展開研究,借此優化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結構,推進電動汽車行業的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電動汽車;發展趨勢;市場;政策
1 引言
電動汽車作為新型交通工具,其環保、節能優勢,使其市場地位不斷凸顯。但在我國電動汽車發展前期,該行業多以政策為牽引,導致電動汽車行業內部發展動力不足。因此,本文對我國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的分析,對整合電動汽車行業市場優勢,實現電動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2 電動汽車發展優勢
第一,噪聲低。相對于傳統汽車,電動汽車在生產設計中將發動機去除。繼而消除發動機運作時,活塞、曲軸這類部件所產生的機械設備噪聲,以及排氣噪聲。再者,車身振動、驅動電機、傳動系統等汽車構件引起的噪聲,在發動機消失后會相應減低。使得電動汽車在運行時,車內噪聲低,有利于乘客、司機精神愉悅,繼而保障行車安全[1]。
第二,環保。電動汽車所用電池,多以富氫氣體為主要原料。而富氫氣體是在礦物燃料生產中的氣體制取而成。并且在富氫氣體制取期間,礦物燃料作用期間排放的CO2含量會隨之降低。因此,相對于傳統汽車,電動汽車在發展中,有著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作用。對遏制氣候異常、促進我國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第三,節能減排。制動能量回收是電動汽車的關鍵技術之一,其作用原理,是在電動汽車減速、制動時,將部分動能轉變并存儲。同時產出負荷阻力,輔助電動汽車完成減速或制動任務。并且在汽車加速、啟動時,使所儲能量變為動能驅動電動汽車電機,以此降低電動汽車行駛過程中所需能耗,發揮電動汽車節能減排的應用優勢。
3 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的主導因素
3.1 內部因素
市場經濟中,電動汽車在產業培育初期,消費者需求不足,還應依賴政策引導。此階段是電動汽車產業構建、技術研究、資金籌集的關鍵時期,電動汽車應在政策帶動下,兼顧市場、行業對消費者需求的帶動。但在電動汽車步入發展期后,行業主導因素則集聚在政策方面。一方面,相關人員應確保政策對汽車市場的激勵。另一方面,電動汽車行業需避免,內部運營對政策的過度依賴[2]。同時在電動汽車完善中,逐步抽離行業對政策的依托。而在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逐步成熟后,其產業結構成型、產業鏈條改善后,則以市場、政策、技術為主導。并根據市場本身的調節機制,以電動汽車消費需求為前提,在行業進步中,實現電動企業發展要素的“良性循環”。
3.2 外部因素
消費者作為驅動電動汽車市場的主要因素,屬于電動汽車技術革新、渠道管理、功能制定、營銷策略的基礎性導向。我國電動汽車雖然推廣、應用潛力明顯,但電動汽車實際使用人員依然為消費者。在消費者購買、使用電動汽車過程中,其直觀體驗、產品評價,是企業劃分市場、突破發展平瓶頸的主要數據來源。除此之外,城市交通、城市基建設施是電動汽車的“空間載體”。城市交通實況以及電動汽車運行速率,同樣會制約各地區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4 我國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
4.l 電動汽車市場形勢
在國家推出示范城市重點推廣、宣傳電動汽車的相關政策后,電動汽車市場形式不斷改變。電動汽車發展初期,汽車年產量、年銷量少于2萬輛。但在2014年,我國電動汽車產銷量明顯提升,甚至在2015年后,電動汽車在兩年內同比增幅為300%,其中2014年電動汽車的產銷量變為10萬。在此背景下,電動汽車行業以政策為導向,拓展電動汽車消費市場,使其整體銷量在2015年增長至33萬輛。而在2018年后,我國電動汽車銷量為127萬,同比增長為64%。由此可見,我國電動汽車在發展中,市場活躍度較高,對此,相關生產企業應綜合分析市場有效性,調整電動汽車經營方向。進而在電動汽車銷量的逐年增長中,明確電動汽車企業定位,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助力。
4.2 電動汽車發展現狀
環境保護、石油安全戰略的推進中,我國正式進入電動汽車發展的科技引導階段。該階段,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研究為主要發展特點。在“十一五期間”,為集中社會資源,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相關部分提出“三縱三橫”的戰略布局,使得我國電動汽車在技術完成原始、系統創新。因此,基于我國電動汽車技術平臺的構建,以及關鍵部件的生產,我國電動汽車以呈現出規模化生產趨勢。
4.3 電動汽車發展趨勢
4.3.1 由政策牽引轉變為市場帶動
目前,我國電動汽車發展已經步入成熟期,所以電動汽車發展應由政策牽引轉變為市場帶動。在政策抽離后,電動汽車行業需要在資金補貼缺少后,結合電動汽車生產、營銷企業盈利,以及消費者需求、反饋信息,對電動汽車行業展開理性市場定位[3]。在電動汽車行業失去市場保護、政策牽引后,電動汽車行業在市場信息分析中,應不斷增強企業供給能力。同時尊重消費者個人意愿,致力于技術改進,進而在真實市場環境中,謀求電動汽車的持續性發展。
4.3.2 以技術革新作為消費增長策略
由于用戶認可度是電動汽車發展,車企搶占市場份額的主導因素之一。電動汽車行業在內部建設時,會在市場調查中,掌握用戶關注點。并在后期發展中,以用戶訴求為引導,完善電動汽車性能。據了解,電動汽車用戶的核心關注點,在于電動汽車本身的功能、設施完善度、價格等方面。因此,技術革新是電動汽車產業實現消費增長目標的主要策略之一。所以在2009年至今,電動汽車在發展中,其汽車動力電池、電池燃料的應用技術不斷創新,電動汽車成本隨之降低。與此同時,根據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基礎政策的規劃、出臺,印證著電動汽車在后期發展中,會以降低成本、技術革新、完善基礎設施、滿足用戶需求為主要方向。并且在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中,公眾在電動汽車行業的消費會隨之增長。但由于地區經濟的差異性,我國一線、二、三線城市,在電動汽車發展中,其經營核心區別較大。比如我國一線城市用戶,對于電動汽車的需求多以性能需求為主。二、三線城市則在性能需求的基礎上,綜合考察電動汽車基礎設施、購買成本。
4.3.3 利用基礎設施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當前階段,我國針對電動汽車基礎設施的構建,已經從國家、省市等層面出臺設施建設的指導政策。該類政策的主要導向內容,則體現在以下內容中。第一,電動汽車行業在發展中,相關部門還需加速完善電動汽車產業監管、調控體系。第二,電動其汽車發展中,生產企業在完善電動汽車整體性能、用戶服務的基礎上,各地區還需健全其基礎設施。第三,電動汽車行業在基礎設施政策宏觀推進中,會以政策為導向,細化基礎設施根本要求。第四,全面促進電動汽車技術研發、生產、市場、購置的資源優化,同時科學鋪設電動汽車基礎上設施。并且在電動汽車的推廣中,明確政府、用戶、企業各方權利、責任,進而滿足電動汽車在公共場所、住宅區、停車場等區域的充電要求,實現電動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電動汽車成為國家主要戰略選擇后,電動汽車產業在政策引導下,已經逐漸成熟。并且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電動汽車行業呈現出“由政策牽引轉變為市場帶動”、“以技術革新作為消費增長策略”的發展趨勢。對此,相關人員還應根據電動汽車的發展方向,積極構建其基礎設施、安全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程益川.淺談電動汽車核心技術及其發展趨勢[J].汽車維修,2018(6):13-14.
[2]王光輝.我國電動汽車技術創新演進研究[D].2017(5):66-67.
[3]張星銳.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的政策促進機制優化研究[J].經營與管理,2019(5):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