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海良 徐峰祥
摘 要:以提升評價水平,提高綜合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為目標,提出一種解決多層次、多指標的復雜性綜合評價問題的評價模型。利用層次分析法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及其層次結構模型,通過構建判斷矩陣確定各指標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建立模糊評價集,并通過專家評判法確定各指標的隸屬度,得到單因素模糊評判矩陣,基于模糊數學理論進行模糊運算,得出綜合評價值。最后,以某汽車零部件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為例進行案例分析,對數學模型給予驗證。結果表明,該綜合評價模型對復雜問題的評價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關鍵詞:汽車零部件;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模型
隨著制造業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給我國的制造業增添了新動力。汽車制造業作為我國的重要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態勢,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產品質量和技術的競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純粹的“價格戰”已經成為過去式。提高產品質量,提升顧客滿意度才是一個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證。而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作為企業管理運行的標準,這個標準的好壞對整個企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于是如何準確合理地評價這樣的體系成為一個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汽車行業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是一個較復雜的綜合性評價問題。蘭嫻等[1]運用了層次分析法設計了指標權重,提出了屬性指標值的評分規則和計算方法;羅文明等[2]通過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定量評價模型并在實際中運用,對質量管理體系量化評價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CHEN等[3]提出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克服了傳統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缺陷,充分考慮了大數據背景下風險評價指標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同時也考慮了人的判斷的模糊性,并通過最大隸屬度原理的改變,擴展了結果信息的使用,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1 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4]
層次分析法能夠根據要素間相互關聯影響以及隸屬關系以不同層次組合,形成一個多層次的分析結構模型,即評價的指標體系,為了實現定量化,引入1~9標度法,構造判斷矩陣,通過計算矩陣的最大特征根和對應的特征向量,計算出某一層對于上一層的相對權重值。層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驟為:(1)明確目標構造層次分析結構。(2)構造判斷矩陣。(3)層次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4)計算層次總排序。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基于模糊數學理論,進行多因素多層次的綜合評判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先確定評判對象的指標體系和評價集,再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和隸屬度,得到模糊評判矩陣,將其與權重向量進行模糊運算得到綜合評價結果。模糊綜合評價法的一般步驟為:(1)建立模糊綜合評判指標集。若對某評價定義評價指標集為,則該對象共有m個評價指標。
(2)建立綜合評判的評價集。定義評價集,表示對評價結果有n個評價等級。
(3)構造評判矩陣和確定指標權重。首先要確定單因素指標(i=1,2,...,m)在評價等級(j=1,2,...,n)中的隸屬度rij。單因素評判集,再由m個評價指標構造出評價矩陣R。
(4)將總權重向量和模糊關系矩陣進行模糊合成運算,得到一個總的合成向量,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確定最終評價值,對應評價集中的評價等級作為最終評價結果。
2 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5]
確定評價的指標體系是進行綜合評價的基礎。根據IATF16949汽車行業標準以及相關質量管理體系評價標準,結合企業實際,將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劃分為三層,分別為目標層、準則層、方案層。第一層質量管理有效性(X),其它兩層各指標分別用Xi、Yij(i=1,2,3,4,5,6,7;j=1,2,3,4)表示,第二層包括體系文件(X1)、領導職責(X2)、資源管理(X3)、產品實現(X4)、測量系統分析(X5)、持續改進(X6)和生產系統(X7),第三層包括質量手冊(X11)、程序文件(X12)、文件和記錄控制(X13)、經營計劃(X21)、管理評審(X22)、應急響應(X23)、人力資源管理(X31)、設備管理(X32)、環境與健康管理(X33)、供應鏈管理(X34)、產品策劃與設計(X41)、產品制造(X42)、產品交付與服務(X43)、顧客反饋(X44)、設備及工裝防護(X51)、檢驗與試驗(X52)、數據統計分析(X53)、標識與可追溯性(X61)、糾正預防措施(X62)、系統升級(X71)、系統日常維護(X72)共21個指標。其層次結構模型如表1所示。
3 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綜合評價模型
3.1 建立模糊評價集
評價集是對各個指標及其權重通過模糊運算后的結果進行等級劃分。定義評價集為,其中vi代表第i個評價結果,n為總的評價結果數。本次案例模型定義五個評價結果等級,記為:V={90,70,50,30,10}。其中90表示90及以上評價結果為優,70表示70及以上90以下評價結果為良,50表示50及以上70以下評價結果為中,30表示30及以上50以下評價結果為合格,10表示10及以上30以下評價結果為不合格。
4 案例分析
為了驗證本次建立的模型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通過前文利用層次分析法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以某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為例,組織若干名專家對該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指標進行打分,并通過本次建立的數學模型計算出各個指標權重以及相對于總目標的總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經過模糊運算得出綜合評價結果。
4.1 判斷矩陣
為了使決策判斷實現定量化,常根據一定的比率標度進行打分,以1~9標度法進行打分為例,常用的標度方法如表4所示。
經過專家現場審核,對該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科學性和完整性,以及體系運行的有效性進行評價打分,其中第二層(準則層)的判斷矩陣如表5所示,同理可得到第三層(方案層)各指標判斷矩陣。
根據以上各個指標的判斷矩陣和權重向量,當全部滿足一致性要求時(即CR<0.1時),再計算第三層(方案層)各個指標相對于總目標的總權重,計算結果如表6所示。
4.2 單因素模糊綜合評判
專家團隊需要與企業內部的質量管理人員一起確認企業的經營和日常管理情況以及質量管理體系的完整性,在生產現場進行各項品質流程確認,體系文件的實施情況等,在完成各項考核工作后對評價的第三層(方案層)各個指標按照評價集V={優,良,中,及格,不及格}進行評價,先得到各個指標的單因素評判集,再按第二層(準則層)各指標合成為對應的單因素模糊評判矩陣R,即X1,X2,X3,X4,X5,X6,X7對應的模糊評判矩陣為R1,R2,R3,R4,R5,R6,R7。通過專家評分可以得到以下評判矩陣:
4.3 進行綜合評價
通過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各指標權重的計算,得到了第二層指標權重向量W和第三層指標權重向量W1至W7以及第三層各指標相對總目標的總權重向量G=(g1,g2,g3,g4,g5,g6,g7),并由此可以建立第二層指標(準則層)的綜合評判:
,,。根據評價集,指標綜合評價結果為中,綜合評價結果為合格,綜合評價結果為中,綜合評價結果為中,綜合評價結果為合格,綜合評價結果為中,綜合評價結果為中。由計算結果,得出該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總的綜合評價結果為中。
5 結論
(1)應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方法集成,建立了針對多層次多指標綜合評價的數學模型。打破了以往單一評價模式的局限,彌補了單一評價方法的不足,保證了評價模型的系統性和合理性,避免了評價過程的主觀性,提高了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2)以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為著手點,將評價指標體系分成遞階層次結構,經過分層評判,使得評價模型既能作出總體的綜合評價,又能得出各個指標的評價結果,通過實際數據分析,能夠發現質量管理體系內在的不足,便于管理者及時糾正和改進,對汽車行業質量管理工作者在決策和管理工作中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蘭嫻,徐小龍.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研究[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4(4):111-120.
[2]羅文明,鄭錦秀.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定量評價研究[J].船舶標準化工程師,2015,48(1):37-41.
[3]CHEN Y Y,CHAI H Q,HUANG Y M. Research on risk assessment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state level new areas based on the improve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J].Cluster Computing,2019,22(2):3431-3444.
[4]顧新春.基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在工科類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的應用[J].經營管理者,2018(10):100-101.
[5]干文韜.基于科研項目質量管理有效性評價體系構建的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8(2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