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于文化藝術的需求日益擴大,帶動了我國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在高中時期,作為藝術教育工作中重要的環節之一,音樂學科憑借感染性強、文化氣息濃厚以及適用性廣泛等優勢受到了教育工作者與學生的一致認同。相關研究表明,音樂鑒賞教學的開展,有利于引導學生實現審美能力的培養與優化,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以當前我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工作的發展現狀作為研究對象,對音樂鑒賞教學情況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優化策略,旨在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關鍵詞】高中教育;音樂鑒賞;教學模式;審美標準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5-0173-02
【本文著錄格式】馬旭.試論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工作現狀及優化策略[J].北方音樂,2020,03(05):173-174.
近年來,在經濟發展的帶動下,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隨著物質生活得到基本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藝術訴求逐漸成為了社會關注的重點。作為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有利于引導受眾實現藝術修養的提升,因此,為了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的藝術需求,應做好音樂鑒賞工作的進一步推廣與普及。對于高中生而言,通過音樂鑒賞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有利于幫助學生實現學習壓力的緩解,從而為學生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的建設做好輔助。作為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音樂可以有效實現人類優秀精神文化的傳承,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優化具有積極意義。
一、高中音樂鑒賞發展現狀
相關研究顯示,對于我國高中生而言,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高中階段,多數將注意力放在了數學、語文以及英語等主力學科上,導致音樂教育存在邊緣化的情況,不利于音樂教學工作的有效發展。在音樂課堂教學工作中,多數音樂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內容相對較為單一,僅僅采用音樂知識介紹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另一方面,由于不需要進行相應的考核測試,導致部分學校的音樂教師放棄了相關知識的教學,轉而將音樂教學變為單純的音樂欣賞,不利于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與優化。因此,為了有效滿足當前社會不斷提升的藝術需求,教師應積極做好音樂鑒賞教學工作的創新與優化,從而為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高中音樂鑒賞環節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學觀念陳舊,不利于鑒賞教學的開展
從教學觀念的角度來看,由于音樂學科并不參加高考,因此,多數高中院校對于音樂學科的重視程度相對偏低,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音樂學科的教學具有較強的隨意性。總的來看,現階段,我國高中音樂教學工作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單純依據書本知識進行講解,缺乏教學模式創新,導致教學內容相對較為枯燥。另一情況,教師放棄了音樂鑒賞知識的教學,將音樂課單純地變成了音樂播放,不利于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模式單一,不利于激發學生積極性
相關調查顯示,現階段的我國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應用的教學模式相對較為單一,主要以教師進行知識講解與樂曲播放為主,師生之間的交流與聯系相對較少,不利于學生積極性與音樂學習興趣的有效調動。此外,由于教學互動的缺乏,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難以很好地實現學生注意力的調動,不利于學生對于音樂鑒賞理論進行有效的理解與認識。由于教師給學生預留的自主學習與音樂鑒賞機會相對較少,不利于學生音樂鑒賞能力與創造性思維的有效建設。
(三)缺少評價機制,不利于教學工作的優化
在音樂教學工作中,部分教師對于教學任務缺乏重視,并未有效實現教學評價機制的建立,導致課堂教學的相關環節缺乏系統的評價,不利于教學工作中問題的有效發掘與改正,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對學生而言,由于教學評價的缺失,不利于其更好地對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實現全面認識,不利于鑒賞效果的優化。
三、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工作優化方案
(一)做好教學觀念更新,有效落實音樂鑒賞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應積極做好教學觀念的轉變與創新,通過新型音樂教學理論的學習,進一步認識到開展音樂鑒賞教學的價值,推動教學積極性的增加。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對教材與學生的相關情況進行結合與分析,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避免單純的知識講解與音樂欣賞占用課堂時間,有效做好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與強化,以便為學生藝術修養的形成奠定基礎。在教學目標上,教師應積極制定階段化目標,引導學生對音樂鑒賞建立正確的認識,有效實現學生鑒賞能力的養成與優化。例如在對湖南版音樂教材中的《弦樂小夜曲》進行欣賞時,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進行曲目欣賞后,根據曲調對學生進行提問,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感受進行相關音樂知識的講解,以便保證教學內容言之有物。
(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為了有效實現學生對于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應做好教學模式的創新,通過新型教學模式與教學技術的引入,實現良好課堂氛圍的構建,提升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工作的參與興趣。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合理應用,有利于實現學生感官的有效刺激,引導學生更為直觀地對音樂進行了解與認識。此外,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經典曲目欣賞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鑒賞能力的培養。例如通過對湖南版音樂教材中的《第九交響曲》進行欣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旋律、曲調以及情感等多個方面展開討論,從而引導學生結合歐洲音樂發展史實現對于作品內涵的有效理解。
(三)建立教學評價體系,推動音樂鑒賞總體水平
針對教學評價問題,研究人員表示,為了有效提升音樂鑒賞教學的效果,教師應對教學工作的內容進行系統評價,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有效分析,制定相應的優化方案。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應積極對教學過程進行總結與反思,進行教學經驗的總結,提升教學工作的總體質量與效果。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有利于幫助教師更好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實現教學方法針對性的強化,對于后續教學工作重點的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結語
隨著人民群眾文化藝術需求的不斷提升,為了進一步實現國民藝術鑒賞水平的優化,高中教師應積極推動音樂鑒賞教學工作的開展,通過教學模式創新與新型教學理念的融合,引導學生實現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從而為學生審美情趣的構建奠定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做好教學理念的轉變,實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參與,以便激發學生對于音樂鑒賞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優化。為了進一步推動音樂鑒賞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應積極做好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工作,以便及時發現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反思,為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與優化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衡文娟.音樂欣賞? 激發興趣——高中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明日風尚,2019(20):126.
[2]黃燕燕.音樂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4):149.
[3]劉寶新.翻轉課堂模式下的高中音樂鑒賞課堂教學——以“鼓舞弦動——豐富的民間器樂絲竹相和”教學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3):74-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