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演奏作為一門技術較為復雜的表演形式,需要鋼琴演奏者具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并對自身最常演奏的曲目進行不斷練習,才能在鋼琴演奏現場完成音樂內容的準確傳達。本文主要探討在鋼琴演奏中,演奏者所存在的負面的欲望、情感與演奏表達方式,以及其在演奏時心理活動的一系列變化,并提出對演奏者心理狀態進行調控與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鋼琴表演;心理素質;調控;培養
【中圖分類號】J624.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3-0059-02
【本文著錄格式】李泰.鋼琴表演中心理素質的調控與培養[J].北方音樂,2020,02(03):59-60.
前言
鋼琴表演或演奏不僅僅是簡單的琴鍵彈奏,而是一種身體、心理與思想活動的協調培養,是調動人類多種感官來抒發感情的表現方式。從這一方面來看,那些掌握鋼琴演奏技術,并可以熟練彈奏相應曲目的演奏人員或學習者,不一定就能夠完成某一現場的鋼琴表演,心理素質會對鋼琴演奏效果產生影響。由此可見,鋼琴演奏者對自身心理素質的調適與培養,決定著演奏的水平與外在表現。
一、鋼琴演奏者平時練習的心理狀態分析
(一)初期鋼琴演奏練習的新鮮感
鋼琴表演者在剛接觸鋼琴時,通常會對鋼琴彈奏產生新鮮、好奇的心理感覺,也會模仿其他鋼琴演奏熟練者的彈奏方式,進行某一鋼琴曲或樂段的練習。在這一鋼琴技能訓練與協調的過程中,鋼琴學習者會出現一系列彈奏動作、彈奏音節與彈奏連貫性的錯誤,當發現自身錯誤越來越多的時候,精神與內心會處于嚴重的緊張狀態,直接影響后續的彈奏學習。某些鋼琴學習者就是因為無法克服與掌握前期復雜的彈奏技巧,致使鋼琴學習半途而廢,技術只停留在能夠彈奏某一樂段的初級階段。只要鋼琴表演者掌握基本的鋼琴演奏技巧,就會對接下來的鋼琴作品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緊張與焦慮的心理狀態也會得到調整。
(二)中期鋼琴演奏練習的焦慮與困惑
在經過一段反復練習后,某些鋼琴表演者已經能流利彈出大部分曲子,但在不同曲式融合、和諧加入等方面,仍舊會存在一些困惑,會使鋼琴學習者再一次陷入到焦慮之中。多數鋼琴演奏者認為之所以無法獲得更大的進步,原因在于自己對練習曲彈奏技術的掌握還不夠,于是很多鋼琴表演者繼續進行鋼琴技術機械、重復的訓練,卻仍舊不能獲得有效提升。在這一過程中,鋼琴學習者的心理狀態為掙扎與無助,每一個初學者都會經歷這個漫長的階段,這種徘徊、壓抑的心態成為鋼琴演奏者,是對某些困難曲目進行感知與理解的關鍵。
(三)后期鋼琴演奏練習的突破與平和
鋼琴演奏者在后期的鋼琴演奏練習過程中,會將自身鋼琴彈奏的所有訓練心得,投入到某一鋼琴曲或樂段的彈奏之中。這時鋼琴表演者已經完全掌握每一個演奏動作,心理緊張狀態也得到最大程度的緩解,內心逐漸達到自然、流暢的狀態。鋼琴表演者對琴鍵的彈奏與控制,開始通過聽覺、手指觸覺與心理感受的配合,控制琴鍵的彈奏力度、速度與整體節奏感,從而完全改變原有的機械化重復狀態,內心就會更加向鋼琴曲式的音樂表現、藝術表達方面靠攏,對于內心感情與感覺的詮釋也更加真實與自然。
二、鋼琴演奏者現場演奏時的心理變化分析
(一)鋼琴演奏者緊張或膽怯的心理
在剛剛進入演奏場地,面臨眾多臺下聽眾時,部分鋼琴演奏者會由于性格、心理作用等,產生手心出汗、緊張或膽怯的狀態,這種狀態不僅會影響演奏者的情緒,也會對接下來的鋼琴曲目表演造成影響。通常心理緊張分為積極緊張、消極緊張兩種,積極緊張指的是鋼琴演奏者對臨場發揮的自主認知,這種認知會使演奏者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與情緒高漲,有助于鋼琴曲或樂段的彈奏,屬于輕度緊張。消極緊張則屬于悲觀、失落的心態,特別表演者在心理緊張時,雙手、雙腳的靈活性嚴重降低,手指彈奏鋼琴的彈錯鍵、抖動與連音等問題也會接連出現。這種演奏技術與音樂感受方面的錯誤,一方面來自于觀眾對演奏者造成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則在于演奏者自身的心理素質較差,不能承受外部或內部帶來的壓力,需要鋼琴演奏者本身做好情緒的調節。
(二)鋼琴演奏者害怕或自卑的心理
害怕或自卑心理分別出現于不同的鋼琴演奏者身上,但兩者的根本表現,都是對自身的鋼琴彈奏存在懷疑的心理。首先害怕指的是鋼琴表演者在鋼琴彈奏時,往往由于彈奏過程的不順手或不順暢,懷疑自己的演奏技術或水平是否較差,導致發揮出比正常水平還低的演奏;其次,某些鋼琴演奏者剛開始對自己的彈奏水平非常自信,在演奏中也常常使用一些高超的技巧,一旦其鋼琴曲彈奏過于平庸與機械化,他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充分發揮。以上兩種都屬于極端的心理狀態,鋼琴演奏者過于自卑或自負,都會顯著增其心理的緊張程度,造成演奏者鋼琴彈奏出現錯誤或失誤。
(三)鋼琴演奏者焦躁的情緒或心理
鋼琴演奏作為一種樂曲動態呈現的過程,演奏者很有可能在彈奏時出現發揮不穩定,或者出現錯誤的狀況。部分鋼琴演奏者會由于自身彈奏的錯誤或失誤,出現焦慮、煩躁的情緒。例如對于大多數鋼琴彈奏者來說,顫音、連音等為鋼琴演奏中難度較高的彈奏技巧,一旦鋼琴曲或樂段進展至這一部分,鋼琴演奏者就會出現心理壓力或手指僵硬的情況,也最可能發生嚴重的失誤狀況。
三、鋼琴演奏中演奏者心理素質調控與培養的策略
(一)不斷積累演奏經驗來培養自信心
鋼琴表演者在演奏過程中呈現的自信,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演出經驗的豐富程度,包括鋼琴彈奏技術的熟練程度,以及心理素質與應變能力的強大等。所以在演出正式開始之前,鋼琴演奏者可以深入到表演區域,了解演奏舞臺的燈光、布置與音響等,通過對鋼琴表演場地的適應,可以幫助演奏者更快地集中注意力,更有利于演奏者提高自身表演的自信心;其次,鋼琴表演者要通過不斷的鋼琴曲練習,提升自身鋼琴彈奏的技巧與水平,只有鋼琴表演人員對某一曲目有了足夠的熟練度,才能夠更加專注于音樂的情緒與情感表現,才能在鋼琴演奏時有更穩定地發揮與表現。鋼琴演奏者還可以不時地激勵自己,在心理暗示“我是最棒的”,這也有利于鋼琴彈奏人員自信心的培養。
(二)正確評估自身的鋼琴演奏水平與價值
鋼琴練習與演奏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一過程中會存在大量的技術難題、心理問題等,演奏者如何克服心理的緊張、害怕與焦慮,如何平穩度過鋼琴練習的高原期,成為每一個鋼琴演奏者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從鋼琴表演者長期的職業發展來看,正確評估自身的鋼琴演奏水平,衡量自我在鋼琴演奏中的價值,是鋼琴學習者走向更高階的必經之路。第一,鋼琴演奏者要對自身專業技能水平,有清醒與客觀的認知,只有根據鋼琴基礎,規劃接下來的鋼琴彈奏與練習內容,才能得到快速提升。部分演奏者會在鋼琴練習的初期,挑選那些難度非常大的鋼琴曲目,進行無計劃、無目的地鋼琴彈奏,這無疑會誤入歧途,出現技術水平下降的情況。
第二,鋼琴演奏者要衡量自我在鋼琴演奏中的價值,改變以往鋼琴技術較難、努力得不到回報等負面情緒,積極面對鋼琴演奏中出現的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克服。因此,鋼琴表演者通過對自我的鋼琴能力,明確的了解與定位,引導改變自身原有的負面情緒、表演習慣,這樣不僅能夠保證鋼琴演奏者具有平和的心態,而且能夠在現場鋼琴表演中占據主動位置,所得到的鋼琴演奏效果也就更好。
(三)保持積極與端正的鋼琴練習態度
對于鋼琴練習中存在的專業技術生疏問題,以及現場鋼琴出現的彈奏錯誤或失誤情況,鋼琴演奏者要及時調整演奏方式,保持積極與樂觀的態度,有效促進其鋼琴演奏水平與情感表達的提升。首先,鋼琴演奏者應端正鋼琴練習的態度,在基礎鋼琴內容學習中虛心求教、步步為營,一步步完成由簡單到復雜的鋼琴學習活動。特別在鋼琴練習進入困惑階段或瓶頸期時,鋼琴練習者應理性分析出錯的原因,積極采取相應的應對方式克服困難,如此才能有效緩解日益緊張、焦躁的情緒;其次,鋼琴演奏者要抱有“勝不驕、敗不餒”的心態,無論自身在現場鋼琴演奏或臺下練習的表現如何,都積極對待每一場演出,認真分析鋼琴演奏中出現失誤的原因,通過總結錯誤教訓、積極調整情緒等方式,來消除自身負面、低落的心理情緒,并為接下來的鋼琴演出或比賽做好充分準備。
(四)做好突發情況的心理調控與減壓
在現場鋼琴演奏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一系列外在環境、演出人員配合引起的突發狀況,對突發事件或情況的處理,能體現出鋼琴演奏人員的心理狀態。對于經驗缺乏的鋼琴演奏者來說,穩定心理是面臨突發情況首先需要做的,只有保持臨危不亂、平靜的心理狀態,才能準確作出下步的行動或反應。之后再根據相應的彈奏曲目,作出演奏技術與節奏的調整,以配合其他演出成員的器樂演奏活動。演奏者要通過不斷的彈奏練習、積累現場演奏經驗,提升自身的抗干擾能力、情緒自控能力,從而實現心理素質的增強與成長。
四、結語
鋼琴表演者在鋼琴作品演奏的過程中,存在著心理、外在行動的統一性,演奏者心理狀態或情緒的微妙變化,會對正在進行的鋼琴演奏活動產生巨大影響。因此演奏者在鋼琴曲彈奏時,一方面要不斷提升自身鋼琴演奏的專業技術水平,另一方面要努力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對每一個演奏曲目認真對待,保持演奏時身體、心理與精神的協調性,才能有效完成心理素質的調控與焦躁情緒的克服。
參考文獻
[1]金鴿平.鋼琴表演藝術的心理調控意識[J].音樂探索, 2011(2).
[2]馬琳芳.淺談鋼琴表演中的心理調節[J].音樂天地, 2013(7).
[3]劉宇薇.鋼琴表演藝術的心理調控意識[J].北方音樂, 2018(14).
[4]張譯心.鋼琴表演藝術的心理調控意識[J].黃河之聲, 2017(16).
作者簡介:李泰(1984—),男,漢族,山東省濟寧市人,碩士,寧夏藝術職業學院鋼琴教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