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俏春
摘 要 教育部開展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以來,各高校積極行動,建成了一批國家級、省級、校級示范中心。如何長久發揮示范中心的作用,促進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并不斷改造升級,成為我們要研究的新課題。本文以湖北省為例,從宏觀的角度探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對策。
關鍵詞 實驗教學 示范中心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1.003
Abstract Sinc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launched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aken active actions to build a number of national, provincial and school level demonstration centers. How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a long time,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demonstration center has become a new topic for us to study. Taking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Key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自2005年教育部頒發《關于開展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通知》以來,湖北省教育廳大力推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十一五”期間建設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31個,“十二五”期間建設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4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56個,基本建成了規模、類型、布點科學合理的省級層次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極大地改善了實驗教學條件,促進了教學資源的整合、共享,推動了實驗教學改革,凸顯出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先進性和示范性。
湖北省高校云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任務繁重,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大家都在致力于探索示范中心內部的建設思路、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使之達到驗收標準。如何推動省級示范中心健康發展、形成合力,更好地發揮作用,成為我們接下來要研究的新課題。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投入不菲、數量眾多,站在全省的管理角度,只有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促進示范中心健康發展,持久地發揮應有的作用。
1 加強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內涵建設,確保實驗教學可持續發展
示范中心服務于實驗教學,只有不斷優化實驗教學體系、更新實驗教學項目、創新實驗教學方法與手段、加強信息化建設與管理、提高實驗指導老師素質,才能完善示范中心內涵建設,保障示范中心的實驗教學可持續發展。
1.1 推進實驗教學改革
(1)優化實驗教學體系。示范中心應樹立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踐教育觀念,注重學生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協調發展。與之對應,實驗教學體系的建立應利于培養學生的三種能力——課程基本能力、專業綜合能力、創新創業研究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構建三個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前沿的技術融合進實驗教學體系,使之不斷優化。
(2)更新實驗教學內容。示范中心應不斷有計劃地更新實驗項目和內容,注重將科學前沿成果和行業產業先進技術及時轉化為實驗教學項目,保持實驗內容的先進性。促進將教師的科研成果融入實驗教學內容,開發具有專業特色的實驗項目,培育特色實驗課程。充分發揮高校多學科的優勢,確保綜合性實驗項目和創新創業類實驗項目應有的比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3)加強實驗教學信息化建設。示范中心應積極推進信息化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建設各類信息化教學資源,建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管理平臺;持續提高實驗室人員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積極探索校企、校所、校校合作開發網絡化、虛擬化教學資源。示范中心信息化建設應納入學校信息化工作統籌管理,保證安全運行。
(4)改進實驗教學方法。示范中心人員應注重更新教學理念,探索實驗教學的方式方法改革。例如:注重專業引導,拓展、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自主開發實驗教學裝置;采用現代化技術,開展網絡教學;發揮科研優勢,科研成果反哺實驗教學。
1.2 構建科學的運行機制
(1)示范中心的歸屬。示范中心一般是由某個(類)實驗室經過改造場地、添置設備、完善管理、實現開放等使之達到建設標準后申報成功的,很多高校仍保持其原有的歸屬,實行校院兩級管理。也有規模較大或功能相對獨立的示范中心,直接隸屬學校教學或資產管理部門,待建設數量增多后,構建成一個教學平臺,以實現與普通實驗室的區分。
(2)示范中心的管理運行。學校對示范中心的管理理念包括實驗教學、人員隊伍和場地設備三個方面內容。實驗教學主要指目標定位、項目開設、考核方法、教學改革等;人員隊伍主要指中心主任的任命、實驗教師的篩選、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配備,以及人員隊伍的可持續發展等;場地設備主要指中心的規劃和配置、設備的運行與維護、實驗室使用率的提高等。這三個方面的健康發展依賴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是示范中心規范管理、良性運行的關鍵。
(3)示范中心的開放共享。開放、共享是示范中心的重要功能之一,除了實現對高校內部、對其他高校、對社會的開放共享,還可承擔學科競賽、開展培訓活動等,示范中心在開放共享過程中互相學習、不斷提升,體現出良好的運行效果。
1.3 提高實驗指導老師和管理人員素質
(1)選配名實相副的主任。高校在申報示范中心時,主任往往由高職稱、高學歷、高影響力的人掛名,卻不負責實施管理的具體任務,這將影響示范中心實際負責人的積極性,也不利于示范中心的運行和考核。
學校應嚴格按照省級示范中心的要求選配主任,公開并落實主任的責權利,促進以主任為核心的團隊發揮作用,管好、用好、建設好示范中心。
(2)構建合理的師資隊伍。示范中心主任下設副主任及各實驗室主任。實驗室工作人員應包括實驗指導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實驗室工人三大類,其中實驗指導教師可以是專職的,也可以是兼職的。
學校應制定相關政策,引導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有創新意識的優秀教師承擔實驗教學任務,健全三類人員隊伍,使之結構合理,保障示范中心實驗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3)提升實驗指導教師素質。加強示范中心的內涵建設,分類別組織實驗室管理、實驗教學等方面的教師到國內外高校參加交流、學習、培訓活動,不斷提升他們的素質,推進實驗教學改革,以適應日益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要求。
2 擴大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共享范圍,推動示范作用可持續發展
2.1 實驗場所與設備共享
(1)對全校學生開放。示范中心建設時,多數是依托于某個學科、專業或者院系進行的,接納全校選課學生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學生,是示范中心的職責,對于推行學分制的學校,尤為重要。
(2)對全省高校開放。對于距離近的高校,可以直接開放,實現場所和設備的共享,目前主要采用租借場地設備自行教學、提出要求代開實驗、完全委托承認成績三種方法。對于距離遠的高校,可開展考察、研討、交流、競賽等活動,促進場所和設備的共享。
(3)對社會開放。設立公眾開放日,面向社會傳播科學知識;承擔企事業單位技術人員的培訓;與企事業單位合作完成技術改造,共同研發新工藝、新產品,聯合申報科研項目,服務地方經濟。
2.2 實驗教學師資共享
高水平實驗教師的缺乏是很多高校面臨的困難,示范中心集聚了不少優質師資,高校間可采取互換、兼職、互聘、返聘等方式實現共享,以此帶動實驗教學團隊整體水平的提高。
2.3 實驗教學內容與方法共享
高校示范中心的建設各具特色,尤其是教學內容和方法,都在不斷改革創新,網絡信息化為實驗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共享提供了載體,將實驗項目、大綱、操作錄像、教學課件等資料上傳到中心網站上,只要開放瀏覽權限,就能實現共享。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的制作成本較高,需求量也很大,探討建立科學的共享機制,不僅能提高課程的使用率,避免重復建設,還能促進課程建設質量的不斷提升。
2.4 實驗室管理與運行機制共享
示范中心建成后,必須盡快形成有效的管理與運行機制,以保障中心發揮作用并持續發展。為了縮短探索時間,可將先進的管理理念、合理的管理制度、良好的運行機制進行共享,推動中心的示范作用可持續發展。
3 建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保障體系,實現運行質量可持續發展
3.1 建立“國家級—省級—校級”示范中心體系,保障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
湖北省教育廳按照教育部相關要求,在全省建立了“國家級—省級—校級”示范中心體系,在各自的范圍內發揮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今后,要繼續加強體系內示范中心的建設、規范示范中心的運行、實現示范中心的共享,保障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
3.2 出臺并落實相關政策,保障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
(1)省教育廳出臺政策。繼越來越多的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成之后,省教育廳應考慮如何加強監督指導,完善評估方法和淘汰機制,促進示范中心進一步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充分發揮示范作用。因此,省教育廳要出臺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相關政策,從宏觀上做好頂層設計,以保障全省示范中心的運行質量與可持續發展,不斷適應實踐教學與時俱進的新要求。
(2)學校制定相關制度。各高校應根據省教育廳的政策精神和學校實際,制定相關制度,保障所轄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
(3)示范中心落實實施細則。示范中心負責將上級政策和制度轉換成實施細則并加以落實,規劃好實驗室的管理運行、實驗項目的開發更新、實驗教學方法的完善創新、實驗教師素質的拓寬提升等,以保障本示范中心的可持續發展。
3.3 加大經費投入,保障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
示范中心建成后,除了運行經費以外,高校仍然要持續投入經費。不斷改善實驗室的硬件條件,以適應課程體系的新要求;促進有條件的實驗室改造升級,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室;整合實驗項目,開發綜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舉辦學科競賽,利用好實驗平臺;開展交流活動,加大共享力度。
3.4 加強指導、協調,保障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
(1)省教育廳加強指導、協調。為了更好地發揮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作用,做到全省一盤棋,省教育廳應進行統一指導、協調,引導高校整合優質資源、共享開放平臺、推動實驗教學改革、促進實驗教師隊伍素質提升。
(2)成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席會。隨著湖北省示范中心數量的增加,可以按學科門類成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席會,由擁有國家級示范中心的學校牽頭,成立理事會,確定理事單位,其他高校相應學科的示范中心加盟。聯席會定期組織會議,交流經驗,研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探討開放共享機制,開展培訓、考察、競賽等活動。聯席會成為省教育廳和省內院校相應學科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紐帶和橋梁,能夠促進各中心更好地發揮示范輻射作用。
湖北省生物學科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席會的成立與運行就是一個比較成功的范例。聯席會有組織和規章制度,每年召開會議,加強示范中心建設,促進各高校示范中心的交流、合作與共享,推動全省高校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深入開展,承擔教育廳組織的生物技能競賽活動,實現了湖北省生物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共同發展。
(3)建設全省高等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湖北省已建成“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公共平臺”,可以依托這一載體實現示范中心的開放共享,完成發布信息、展示功能、分享成果等功能,成為全省高等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信息化集散陣地。
3.5 建立切實可行的評估機制,保障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
建立一套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有助于引導和推動已經獲得國家級、省級稱號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可有效避免目前高校中存在的“重申報、輕建設”的不良現象。
(1)自評。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根據每年的運行情況進行自我評價,編制年度報告,內容包括示范中心的基本數據、示范輻射和改革建設等主要工作與成效,并在示范中心網站公布。
(2)學校評。高校以年度報告為基礎,每年組織對示范中心進行年度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年度報告一并報省教育廳。
(3)省教育廳評。省教育廳對示范中心進行定期評估,由于范中心數量逐年增加,評估工作量越來越大,這也是為什么評估工作慢慢停止的原因。但是,評估是必要的,省教育廳的評估,對各高校重視示范中心的運行發展起到關鍵作用。至于評估的主體、周期和形式,可以與時俱進不斷調整。
4 加快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轉型升級,促進虛實結合可持續發展
虛擬仿真實驗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實驗教學提供了多樣化環境,增強了實驗的互動性。自2013年教育部在全國啟動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工作以來,極大地推動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內涵建設的提升和可持續發展。但是,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的建設切不可無計劃地在所有學校盲目鋪開。
(1)搭建虛擬仿真實驗共享平臺,探討共享機制。省教育廳可牽頭或者委托某高校牽頭,按照學科類別搭建共享平臺,探討制定平臺的共享機制,以科學的管理保障平臺的良性運行和持續發展。
(2)根據各高校實際情況,陸續建設虛擬仿真實驗項目。有條件的學校經費充足,教學科研積累豐富,應當帶頭領先建設,推進共享。暫時沒有條件的學校不必強行開展,待共享使用一段時間后,逐步建設個性化特色項目。最終實現虛擬仿真實驗項目覆蓋面廣、數量豐富、使用率高、教學效果好的目標。
(3)重在實效,把握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建設的內涵。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的建設切忌形式化,不能將趣味性和視覺效果放在首位,應遵守建設宗旨,使之真正起到彌補實物教學不足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呂海霞,馮冬梅,程捷,毛紅雷,江海亮,尚龍安.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可持續發展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7):167-170.
[2]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管理辦法》的通知(教高廳[2016]3號)[Z].
[3] 孫聰,郭春雨,馮峰.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4):154-157.
[4] 熊夢輝.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資源共享模式探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6):96-98.
[5] 林偉軍,王小燕.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示范效應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5):154-157.
[6] 王衛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思考與建議[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