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李遠哲 高瑞琪

【摘? 要】為了現有的社團活動能夠公開化并且有記憶性,給活動參與者以回憶。平臺將分散各處的社會團體活動連接起來,構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信譽網,橫向打通垂直型活動組織管理體制束縛,向參與個體及組織提供促進活動互動的信譽管理服務。平臺真實記錄活動信息,允許活動信譽、經驗積累,跨組織互通并流轉。平臺在激勵機制上的創新,有利于各團體在活動形式上創新,完善活動跟蹤和跨組織跨社區共識形成途徑,其價值將獲得快速認可和宣傳,點滴匯聚成實,價值實現與激勵相互催化,為活動管理和組織發展賦能。
【關鍵詞】區塊鏈;團體活動;信譽賦能平臺
引言
現在的社團活動很多但不夠公開化甚至活動本身沒有記錄,參與的成員也易出現積極性不足的問題。本平臺利用區塊鏈數據不可篡改的特性,建立起一個鏈式信譽記錄體系,將紛繁復雜的各項活動連接成一個整體,并在這個整體中通過威信值派發建立一套徽章評價體系。項目可以“鏈”起各項活動并記錄使活動評價更完整,增加活動開放性。激發成員們的參與熱情并且留給其美好記憶。從而通過管理達到賦能于團體和個人的目標。
1.區塊鏈底層架構
區塊鏈底層包括三個部分:區塊鏈底層架構、成員管理和智能合約(1)區塊鏈底層架構:由共識算法、分布式賬本、點對點協議和賬本存儲的四個部分構成。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中運用的支撐技術,然而比特幣的共識算法是為了滿足完全公開的區塊鏈網絡,而此項目的行為評價體系是基于私有區塊鏈網絡技術的,私有區塊鏈網絡與公開的區塊鏈網絡存在很大區別,因此此項目的區塊鏈網絡采用基于拜占庭算法的共識協議,而分布式賬本是指在區塊鏈網絡中,各個節點擁有各自的數據庫,每個節點在錄入數據信息的時候,區塊鏈的共識協議會使網絡中的所有節點實現數據同步。賬本存儲選用Rocks DB庫,然而大容量的文件型數據,會通過離線傳輸的方式實現同步與共識。(2)成員管理:由注冊、身份管理、身份審核三個部分組成,區塊鏈網絡中的每個節點進入到區塊鏈網絡中都必須通過上述三個流程,保證了區塊鏈網絡的私有性。(3)智能合約:區塊鏈網絡與外部對接的接口,可使用HTTP/POST請求或者命令行的方式實現區塊鏈網絡中智能合約的添加、查詢、修改和刪除。
2.系統功能設計
2.1端技術的開發
區塊鏈有分布式存儲、點對點傳輸、加密等基本特性。微信小程序是一種全新的連接用戶與服務的方式,它可以在微信內被便捷地獲取和傳播,同時具有出色的使用體驗。雖然我們很難做到用戶與用戶的點對點間信息大量的直接傳輸,但是我們可以實現足夠的激勵機制的情況下(比如發行token“徽章”獎勵,),任何社團的活動項目內容都可以實現分布式存儲。便于活動相關人員獲得信息,區塊鏈已經非常成熟的加密技術完全也可以應用到小程序里。保證個人活動信息可追溯但不透明,小程序用戶多、流量大、傳播快,可以讓token“徽章”快速的普及“增值”,通過“記賬”,方便參與者了解活動信息,成員記錄,活動成果,串聯了組織各項活動的同時,“徽章”計量也成為了活動參與者之間的“虛擬貨幣”——不可交易,但這激勵了活動參與者的活動熱情,潛在的競爭意識驅動上進,增強了正向社交屬性。
2.2建立鏈式信用記賬體系:
將活動過程和成果記錄在區塊鏈上,通過其開放性、共識性及不可篡改性,使活動內容為更多人可見并為參與者留下珍貴回憶簿。在團體活動中,我們往往因為出力分工不同,但獲得的榮耀相同,產生不平衡,“躺贏”的成員大有人在,針對這點,我們可以通過分時影像,活動小結,小組匿名評價——具象化你在活動中做了什么事,將其記錄在區塊鏈中,由于區塊鏈的內容不可篡改,使得活動信息真實且受保護,而對于評價系統,這些記錄可以成為評分的有利憑據,使得評價還原真實參與情況,而對個人而言,這如同自拍,形成了你個人活動成長的軌跡的時間軸鏈和記憶庫,具有寶貴的留念意義。
2.3活動激勵及信譽評價模型:
通過構造信譽等價物,使信譽值流通,讓活動機制更為靈活,利用貝葉斯算法和Pagerank算法對平臺上的個人和活動本身的信譽值進行打分,根據發起者初始化每個人的基礎信譽值。(1)個人組織分配。若某人要組織一次活動,則首先獲得與其當前信譽值相同的信譽值,此時若其組織的活動被官方背書認證,則可額外獲得10%其已擁有的信譽值數量的信譽值,活動結束后,這些組織者開始所獲得的信譽值將全部按比例分發給活動中的每一個成員。分發信譽值按照四個等級劃分,評選這個等級的準“則就是其他組員和老師給你的評分。評分為十分制,由組員相互對對方的貢獻度打分并利用貝葉斯算法和Pagerank算法進行統計得出結果,平均分數靠前的成員獲得A評價,平均分數在中間的成員獲得B成績,而平均分數在后面的成員將獲得C或D,其中如果平均分數低于及格線則為D,如果高于及格線則為C。這里在評分時我們將個人真實獲得的平均分數隱藏在后臺,如果參與成員都很投入,即使得到C評價也可以通過分數高證明自己,如果得到D只能說明是“偷懶”的同學。最終,獲得A評價成員平分50%總信譽值,獲得B評價成員平分30%總信譽值,獲得C評價成員平分20%總信譽值。(2)多人組織分配。將多個組織者擁有的信譽值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得到平均信譽值,活動發起者獲得與其平均信譽值等額信譽值(若多人組織的活動得到官方背書確認,則額外獲得20%平均信譽值等額信譽值),待活動結束后,這些組織者開始所獲得的信譽值將全部按比例分發給活動成員,后同個人組織分配方式。(3)官方組織活動。每個官方組織都有其固定的信譽值,依照其組織級別及規模決定,如各級黨委信譽值為1000,學生會信譽值500,社團信譽值300,每次組織活動可分配信譽值不得超過其組織本身信譽值。在活動結束后,官方發起者為成員打分,同時成員間也進行打分,利用Pagerank算法求得最后的成員分數,按照不同比例分配不同級別,最終,獲得A評價成員平分50%總信譽值,獲得B評價成員平分30%總信譽值,獲得C評價成員平分20%總信譽值。(4)申訴機制。若在以上各項打分中有異議,可以向組織者或官方申訴,一經查明有不公正行為,則扣除當事人30%信譽值,注意活動信譽值并非只增不減,會根據表現有相應損益。
4.結論
平臺凝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各項活動,完整的體現學生價值,以前活動的評價是局限性的,許多項目是不被認可的,因為項目不斷增多,導致“含金量”標準不能及時制定,現存評價注重的大多是傳統項目的層面,傳統項目往往是垂直化的審批,活動偏向命令與執行,這樣的評價不夠立體,平臺統一了活動標準,建立更為完善的評價體系,也激勵了更多活動項目的產生。平臺最終面向三大維度,即學校、企業、其它組織。高校加深活動組織形式,其他組織的價值得以認可,跟蹤并管理企業公益活動的參與,降低運營成本,最終目的是體現社會價值,追求客觀、平等、公正,加強人們與活動的近和關系,形成正能量閉環,實現自我價值,為活動管理和組織發展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