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立 范霞 菅凱敏 馬海峰
[摘 要] 我國傳統的林業經營管理模式僅僅是一味利用木材資源,使得我國森林資源遭受嚴重破壞。作為新時代的林業研究者,需要研究出既能充分發揮森林功能又能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的新型管理模式。基于此,本文結合我國林業發展現狀,探索多功能林業發展模式。
[關鍵詞] 林業;多功能;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2-62-2
1 我國林業發展現狀
現今,我國林業發展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當前的林業發展模式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林業發展,損害了生態利益和經濟利益。比如,我國的傳統林業資源所產出的產品形式比較單一,但是現今我國人民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傳統、單一種類的林業產品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影響了林業的經濟效益[1]。另外,當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位于全球末位。而我國經濟和文化建設正在快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應不斷擴大我國的森林面積,不斷加強園林工程建設。但是,我國大多數人民開始將目光放到國際林業市場上,導致我國林業市場競爭力降低、林產品質量下降等嚴重后果。同時,我國生態林業發展模式與林產品生產發展模式存在矛盾,如生產農產品時無法兼顧建設良好的林業生態環境,影響了林業可持續發展。我國林業發展存在上述問題,導致建設多能林業發展模式迫在眉睫。
2 多功能林業發展模式概況
在我國,當前多功能林業發展模式僅僅是一個詞語,仍然沒有一個具體且準確的概念,其定義和概念還有待深入研究。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多功能林業課題組給出的定義如下[2]:多功能林業,是指在林業發展規劃、森林培育與恢復、森林經營與利用等過程中,從局地、區域、國家到全球的角度,在容許依據社會經濟和自然條件正確選擇一個或多個主導功能并且不危及其他生態系統的條件下,合理保護,不斷提升和持續利用客觀存在的林木和林地的生態、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所有功能,以最大限度地持久發揮林業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作用。
3 多功能林業發展模式的建立目的
通過對多功能林業發展模式的探索,推動林業行業發揮自身優勢,將林業融入社會、融入市場,實現森林資源的多功能價值,確立林業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同時對林業業態、林業行為、林業影響力、林業社會地位和林業政策環境進行監測評價,并以此促進林業發展。在復雜的自然、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基于林業社會、經濟和生態三大功能,通過對多功能林業發展模式的研究,準確評價森林功能及其數量、結構,促進優質、高效經營森林,為政府決策服務,為實現林業可持續經營、保障區域可持續發展和最終達到興林富民的目標提供技術支持。
4 發展多功能林業發展模式的原則
4.1 文明發展
在多功能林業發展模式的探索中,文明發展原則主要體現在樹立文明發展理念,在林業生產實踐中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現代林業在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等方面不斷向更高的文明程度邁進;選擇符合文明標準的發展道路,發展林業科學技術,創造林業科技、制度文明;創新林業行業保障制度,發展林業行業,創造林業行業產業文明。
4.2 生態、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社會經濟規律和自然生態規律是密切相關的。自然生態規律是處理好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規律,人類的活動必須遵循自然生態規律的要求[3]。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充分的自然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給予支持。使用未考慮相互作用的標準和指標將導致森林可持續經營評價存在缺陷。政府在發展多功能林業的同時要充分考慮生態、經濟和社會諸因素,構建綜合的監測與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多功能林業發展監測評價指數。
4.3 保育與開發同步
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本質就是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在探索多功能林業發展模式中,可持續發展仍然是不變的真理,資源利用方面在滿足當代人的需求的同時,不損害孫后代利益;在人與自然關系上,促進林業行業持續發展,同時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在社會義務方面,將多功能林業發展與區域發展相融合。在多功能林業發展模式語境下,與以往所解讀可持續發展不同的是:多功能林業強調當代的保護生態環境、保育與開發利用資源并舉。
總之,目前我國林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林業可持續發展。然而,林業的發展不管是對生態環境還是對社會、經濟發展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這些問題是不允許存在于林業發展中的。而多功能林業發展模式恰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我國林業部門要加強對多功能林業發展模式的探索,從而促進林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錫玉.關于多功能林業發展模式的探索研究[J].北京農業,2015(36):98.
[2]張寶華.多功能林業發展模式探索分析[J].民營科技,2014(12):201.
[3]張建龍.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J].國土綠化,201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