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音樂教師對于音樂特長生的要求也在持續提升。為此,教師需要緊密結合音樂特長生當前的學習狀態,思考相應的教學計劃,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盡可能提升學生的音樂知識學習效果。在培養音樂特長生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綜合考量學生的學習狀態,重視學生樂理基礎的夯實教學工作。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盡己所能,切實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關鍵詞】新課改;音樂;特長生;培養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7-0219-01
在教師指導音樂特長生學習相應的音樂知識時,需要先將這些學生進行分類,結合其各自的特點展開相應的教學引導。對于音樂特長生的專業考試主要內容進行分析,不外乎有聲樂、器樂、樂理、視唱練耳等專業考試。為此,教師需要按照學生選取的方向不同,制定專門的教學計劃,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于自己所選音樂知識的理解水平。教師結合相應的教學方法,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
一、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
對于基礎教學階段的高中音樂教師來說,需要首先制定科學、嚴謹且合理的教學計劃。在高中的音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確保學生的音樂知識學習有一定的教學基礎依據,同時這樣的教學計劃也是教師對于學生每一堂課負責任的具體體現。為此,教師應當照顧到音樂特長生本身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特殊性,為學生制定為期三年的宏觀音樂學習目標。在三年的時間內,教師將總的學習目標進行細分,使得學習內容更加精細化,在三年的時間內,教師通指導學生音樂專業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相當的音樂技巧,并具備優秀的音樂素養,使之能夠參加藝術高考并取得優秀的成績。在這期間的音樂教學活動,需要由音樂教師進行整體性把控,才能夠有效增強音樂特長生的音樂體會,提升其音樂知識理解水平。
例如,高中音樂教師在指導音樂特長生學習聲樂知識時,上半年的音樂教學計劃,指導學生平衡歌唱過程中的呼吸節奏,以及歌唱的嗓音狀態。下半年的音樂教學計劃,則需要側重于學生歌唱時胸腔的共鳴,以及其在歌唱過程中重音位置和吐字清晰度的提升。同理,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樂理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在上半年的時間掌握音律的基礎內容,樂譜中的節奏判斷與節拍的把握,到下半年的學習時,則需要學生明白三和弦、七和弦,大小調式,升調降調的理解和認知。通過教師的整體性安排和分析,制定一系列具有實踐性和前瞻性的教學計劃,學生能夠有效提升自己對于音樂理論和實際操作知識的認知水平。
二、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音樂行業的發展,以及和音樂相關衍生娛樂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市場對于音樂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在市場的號召下,報考音樂專業的人數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為此,需要教師重視對于音樂特長生的培養,從音樂基礎到能力提升再到技巧練習,有效提升聽音樂特長生的學習狀態。為此,教師需要引導剛入學的學生學習基礎性的音樂知識,從學生第一年的學習任務開始,進行嚴格的教學把控,主要打好音樂特長生的專業基礎。在聲樂教學中主要要求學生養成正確的歌唱習慣,關注學生在歌唱中呼吸、音調、臺風等問題。而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音樂知識學習和實踐表現繼續分析,有效提升學生音樂理解的同時,還可以最大化改善學生的表現力。
例如,教師在上課之前,需要給學生相應的時間進行充分的預習,以此為基礎改善學生對于所學音樂知識的認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音樂知識有初步的了解,能夠盡可能有效地掌握相關知識內容。而后教師進行音樂重點的講解,并為學生總結歸納對應的表現技巧。最后,教師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巧,熟練的運用到實踐中來,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提升學生的認知。教師在下一節課中再根據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分析和引導,指出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講解,最后布置新的作業,這樣對于學生了解和掌握所學音樂常識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三、提高音樂實踐的效力
對于學習音樂的學生來說,良好的舞臺表現力需要通過不斷地練習,才能夠獲得最終的音樂表演實力。為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音樂學習狀態,選擇能夠鍛煉學生的表演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音樂學習,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并不斷強化學生的實際表演水平。
例如,高中音樂教師需要定期舉辦一次特長生的匯報音樂會,其中的節目形式多種多樣,包含了獨唱、獨奏、器樂組合、鋼琴四手聯彈、二重唱、小合唱等精彩紛呈的內容。音樂特長生成立了相應的合唱團體,以及組成相應的樂隊,教師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進行實踐性的表演鍛煉,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充分鍛煉和展現自己的藝術才能。音樂特長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更好地體會音樂實踐的過程,能夠感受到自己學習音樂的實際效用,從中獲得被他人肯定的樂趣。
綜上所述,高中音樂教師指導音樂特長生進行相應的學習時,需要重視對學生整體性的培養工作,從而有效提升音樂特長教學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