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慧學



財商是21世紀每個公民必備的基本素養。2016年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組織召開了“青少年財經素養教育研討會”,從教育部到國內外專家教授等近百人參會,他們共同研討財經素養教育的政策倡導和實施創新等問題。這為我校理財課程的實施指引了大方向。
我校在借鑒國內外成熟經驗的基礎上,以新世紀小學數學教材為載體,從我校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開設了基于數學學科的拓展性課程——理財課程。理財課程屬于我校“生態課程”體系中的養分課程。我?!吧鷳B課程”共分為“土壤課程”“養分課程”“陽光課程”“水潤課程”,其中“養分課程”是有固定授課教師、有固定課時、有固定授課內容,學生全員參與的課程,這一課程是對“土壤課程(國家課程)”的補充與完善。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進行頂層設計與思考,以《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導向,充分挖掘國家課程中的理財元素。在設計中我們發現國家課程中的很多內容體現了對于學生理財能力的培養,但是整體不夠系統。因此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梳理和創造,經過不斷地研究和嘗試,其課程教學效果顯著。理財課程就是要培養小學生處理經濟信息的能力,進行合理規劃、財富管理、資金使用和決策等金融能力。我校學生在上理財課程的過程中,其理財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下面以我校數學教師在課堂中模擬理財的實踐活動為例,淺談在課堂中我們是如何培養小學生理財能力的。
案例一:魏智慧老師執教的“買文具”一課,是學生在二年級學習的“購物”這一單元的內容,這節課也是與理財課程整合而創編的一節課。
這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的認識人民幣。教師首先通過“財富小喇叭”這一環節,讓學生了解人民幣產生和發展過程,以及人民幣的分類。
通過這個環節,學生了解到人民幣的發展歷程,了解人民幣的分類,以及現在流通的人民幣屬于第幾套人民幣。同時,讓學生了解人民幣是我們國家的法定流通貨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獨家發行,其他任何國家和個人都不得隨意印制人民幣。如果未經許可,私自印制人民幣屬于違法行為,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讓學生認識到人民幣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作用。同時,滲透愛護人民幣的教育。
接著,教師通過兩個課堂模擬購物活動展開教學。
活動一:認一認,填一填。
在這個活動中,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教師首先出示電子課件,讓學生看清楚,這些人民幣各是多少元。然后拿出人民幣的練功券,讓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各有什么特征。
觀察過后,同桌之間開展人民幣兌換的游戲。通過這樣的課堂實踐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認識人民幣,了解人民幣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初步了解人民幣的價值,培養初步的理財意識。
活動二:學習付款。
這個活動是同桌之間進行購物的模擬活動。教師先讓學生捕捉圖中的數學信息,一支鋼筆的價格是1元錢,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只能付正好,不可找零的情況下怎么付錢。然后同伴之間相互商議并利用練功券進行模擬買賣活動,思考出多重策略進行付款。
有的學生說:“可以付10個1角,就是1元錢。”有的學生說:“可以付2個5角?!边€有的學生說:“可以付5個2角也是1元?!弊詈笠粋€學生是混合的兌換:“可以付1個5角,2個2角和1個1角。”然后讓同桌兩人之間選擇一種喜歡的商品進行模擬購物。同時教師出示“財富小魔法”的溫馨提示:付錢方法有很多,但在付款時盡量先付貼近所付金額的大額部分,這樣找錢時比較方便、省時。
學生通過課堂模擬實踐活動,一是了解人民幣的兌換,感受1元錢的實際價值;二是學會了簡單不同面值人民之間的換算;三是積累購物活動的經驗;四是體會到人民幣的實用價值。
最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我們平時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錢,那這些錢是從哪里來的呢?”學生回答很多,教師繼續引導,父母賺錢非常的辛苦,那我們怎么做,才能做到不亂花錢呢?有的學生說不該買的東西不買;有的說該買的時候,也選擇一些物美價廉的實用東西;有的說可以砍價,爭取物超所值;還有的說不能只看商品的價錢,也要看質量等。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不但認識了人民幣的相關兌換和付款的知識,而且了解到錢從哪里來的,節約用錢的策略,理解財富的應用價值,初步建立理財的意識。
案例二:沃野老師的“省錢小竅門”一課。通過模擬購物的活動場景,讓學生經歷了“團購商品”“促銷打折”“貨比三家”的購物過程,從而展開教學。(圖略)
教師首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商品擺放整齊,每個學生限帶30元人民幣進行現場購物。在購物前她先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生活中有些商品需要重復性購買,比如我們的學習用品、吃的水果等,那如果很多人都需要同一類商品的時候,我們怎么能更省錢呢?很多學生說相同商品的我們統計一起,然后一起去購買,我們一起砍價就可以更節約了。她隨即引出:我們可以一起去“團購”,俗稱“批發”。如果我們找幾個熟人一起去批發,可以節約很多錢?。∵@節課就一起來學習——省錢小竅門。
在購物前,她又提出了新的任務:在購物過程中,你們還有哪些省錢的小竅門,一會兒要與同伴說一說。學生開始模擬購物。有的小組“團購”橡皮,學生說因為橡皮總要使用,總要重復購買,我們可以商量一起去團購,一起砍價,這樣能更優惠,更省錢。還有的小組說,我們專找那些既有自己需要,店鋪又打折的商品。我們幾個想買筆記本,看到第二組寫著“促銷大甩賣,物美又價廉”,我們一咨詢,如果有自己喜歡的商品,就趕緊先下手,但也不能全包了,因為如果用不完就浪費了。還有的學生說,我“貨比三家”進行購物,我想為自己選個文具盒,有好幾個小組都有這種文具盒,價格不同,我就多看看、多比比,看看哪些商品質量差不多,價格還便宜,我就去哪家買,剩下的錢我要存到我銀行卡里,以后有其他的用途。
通過這些模擬購物的活動,學生學會了“團購商品”“促銷打折”“貨比三家”的省錢小竅門,這樣既可以買到優質的商品,又可以節約很多錢財。節省了支出,就相當于收入,非常經濟實惠。
最后,沃老師通過一個“小氣的大富翁”的故事,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的美德教育。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理財的好習慣,在購物中注意開源節流,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財富不斷積累,去做更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
上述課堂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理財意識、理財能力和理財習慣。同時,也給我們一起啟示。
1.貨比三家,價低者勝。
在教學中,我們要通過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如果買自己想要的必需品,就需要貨比三家,進行商品品質與價格的對比,選擇品質相同卻價格便宜的商品。要有購買打折商品的意識,不要不思不想,不要豪氣出手,要培養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念。
2.開源節流,理性消費。
開源節流,理性消費是學生必備的最基本的理財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懂得哪些商品是必須品,哪些商品可買可不買,不要過度盲目消費,浪費金錢。在消費前,對自己的財富進行規劃,做好預算,哪些是必要的支出,哪些是非必要的支出,列好清單,不要隨意或盲目購物。
3.學會儲蓄,積累財富。
在實踐活動中,有的學生還建立了自己的“小銀行”,不斷積累原始財富,這是非常好的理財方法。學生只有具有不斷積累財富的能力,才能思考后續如何進行投資,實現自己的夢想。通過“小銀行”的建立,可以鼓勵學生建立儲蓄的意識。我們可以建議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辦一張儲蓄卡,平時將自己積累的零用錢存進去,不斷湊整,在不必要時,不要隨便動用卡里的錢。學生感受到“小銀行”的“甜頭”中學會儲蓄,學會原始積累,長期堅持,不斷培養學生的儲蓄意識和理財能力。
在課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理財的方法和途徑還有很多,需要教師結合學情、校情,從實際出發,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理財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學會規劃、學會擔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財富觀。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