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欣
【內容摘要】閱讀能力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能力,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感知新鮮事物,體會作者情感。閱讀不僅僅是走形式,而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語文閱讀教學經(jīng)典概括的四字“興、觀、群、怨”。本文就高中閱讀教學如何體現(xiàn)這四點進行論述。
【關鍵詞】高中語文;自主閱讀;閱讀教學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高中整體語文學習中的重中之重,學生通過閱讀學習不僅可以夯實自我的基礎知識,還能建立自我的語文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探究能力。語文閱讀教學經(jīng)典概括的四字“興、觀、群、怨”,其中“興”指的是學習語文閱讀教學可以讓人審美情操得到愉悅,從而豐富自我內心的情感活動;“觀”指的是通過語文閱讀教學學習可以讓讀者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而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文學的背景及相關情況;“群”指的是通過語文閱讀教學知曉文章的教育意義,從而和作者情感產(chǎn)生共鳴;“怨”指的是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隨著作者發(fā)泄自我的不滿,而順便也發(fā)泄下讀者自身的不悅和不忿之情。通過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興、觀、群、怨”感受,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情感和創(chuàng)作意義,從而積累寫作手法和素材,推動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快速、穩(wěn)步提高。
一、試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興”
“興”,在語文閱讀的教學中側重的是激發(fā)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情感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重興趣激發(fā)又要同時兼顧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培養(yǎng),讓學生在不斷的閱讀深入中體會到閱讀學習的樂趣,從作者的角度去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語文上冊中《再別康橋》一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誦讀和鑒賞的學習方式來提高學生對近現(xiàn)代詩歌散文的喜愛之情,從而沉浸陶醉在詩歌的美感中。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初讀詩歌,對文章內不懂的字或詞組進行標注和學習;然后帶領學生進行二次閱讀,這次閱讀中教師要飽含情感,深情朗讀,用自我的情感語調來帶動學生的情感浪潮,從而活躍閱讀教學的氣氛;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后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將詩歌進行直譯,學生在理解中運用美好的文字將詩歌進行豐富和翻譯,從而感受到作者筆下文字的瑰麗、作者表達的美好情感。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建立自我的情感體驗,不僅有助于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深度的閱讀學習做好鋪墊。
二、試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觀”
“觀”,很多人的直接理解是觀念、觀察;將其放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也很有意義。學生通過語文閱讀可以直觀的觀察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和創(chuàng)作背景,這也是閱讀教學和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的真正用意。教師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可以結合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對閱讀文章的“觀”意,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和生活實際聯(lián)想的方法來進行。
例如:在《荷塘月色》的閱讀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設備播放音頻版荷塘月色的朗讀,讓學生在有聲的朗讀中體會到朱自清的作品美感和美學境界;同時,教師還可以啟發(fā)學生對荷塘月色畫面的聯(lián)想,讓大家自由表達下自我印象中的荷塘月色景色應是怎樣的景象;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荷塘月色的主題先行結合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簡短篇幅的寫作,鼓勵大家積極分享自己筆下的荷塘月色。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很快的進入到朱自清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中,在作者筆下的景色描述中將很容易體會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創(chuàng)作背景。
三、試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群”
“群”,語文閱讀教學中“群”注重的是文章本身對群眾的教育意義,通過有心的讀者閱讀,從而引發(fā)大家對作者的思想共鳴,這反射到語文閱讀教學中則是對學生的觀察和體悟能力的鍛煉,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結合其他相似的文章來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四、試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怨”
“怨”,在閱讀的基礎上能和作者站在一起進行情感對話和交流是閱讀境界的最高體現(xiàn),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教師可以結合讀寫的教學方式來鍛煉學生的閱讀學習的“怨”,例如鼓勵學生在作者作品的基礎上進行續(xù)寫,學生在繼續(xù)完善作者的作品中不僅可以和作者的思想進行同步,還能還原作者的思想情感,進一步借其發(fā)揮自己的思想。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多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興、觀、群、怨”,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情感和學習興趣,能從深層層面來感悟作者所思所感,進而領悟到作者的真實創(chuàng)作宗旨和本意;善于在文章閱讀的細節(jié)上觀察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文字運用方法,增長自己的寫作素材和知識;同時注重文章的號召力和感知力,在閱讀中和作者進行情感交流,幫助作者弘揚其創(chuàng)作的真實背景和情感,吸引更多的有心讀者來進行學習和閱讀。
【參考文獻】
[1] 王偉力.孔子“興觀群怨”說的意義與影響[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5):91-92.
[2]王永明.“興、觀、群、怨”詩教理論對農(nóng)村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啟示[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2012(8):118-120.
[3]林敏菲.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淺談高中語文批注式課外閱讀[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2):352-353.
[4]葉梅.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4(2):92-93.
[5]魯沙.更新閱讀理念期待閱讀創(chuàng)造——語文課程標準與閱讀教學研討會綜述[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11):64-65.
[6]于慧穎.從課程目標到教學目標——試論高中語文課程目標下文學類文本閱讀教學目標的確定[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2016(9):12-14.
(作者單位:甘肅省徽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