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晶晶
【摘要】國內各項事業發展十分迅速,人們對教育事業的關注不斷加強,學前教育得到人們廣泛重視。近年來國內幼兒教育的開展不斷取得成果,諸多新思想以及方法被運用到幼兒教育中,但是幼兒教育還是有諸多的問題存在,教改持續深化,幼兒教育要運用科學的方式,促進孩子的個性化發展。本文對幼兒教育中現存的一些問題展開分析,并對幼兒教育的改進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對幼兒教育的長遠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讓幼兒的發展可以更加均衡以及全面。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 問題? 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013-01
前言
國內幼兒教育整體上還是保持不錯的發展形勢,但是因為幼兒教育本身處于改革中,很多的問題不斷暴露出來,要對以往幼兒教育展開反思,對幼兒教育的思想理念以及方法展開不斷探討,找到幼兒教育的合理改進方式,完善幼兒教育各類措施,在制度以及教學方法等諸多的方面,給幼兒教育找到更加合理的發展路徑,而當下幼兒教育中諸多問題則是需要諸多教學工作者,結合自身的工作加強探索。
一、幼兒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教育定位不合理
當下對幼兒教育內容的安排不夠科學,為了迎合諸多家長的喜好,一些幼兒園在設置課程內容的時候,并未結合實際的需求。比如開設一些類似于禮儀教育以及蒙氏數學等,這些課程的開展,需要訂購諸多的課本以及學具,讓家長承擔諸多的學費,另外是幼兒教育的目標設置也是有所偏離,社會在進步,讓人們開始對知識學習更加重視,但是對德育有所輕視。這樣的思想會導致,幼兒教育中重視對各類知識的學習[1]。但是在道德情感以及社交方面,幼兒還是缺少一定的能力,諸多的家長對幼兒教育并未形成正確認知。一些家長認為,所謂的幼兒教育,就是照看好孩子,然后讓孩子學習一些簡單的字和數學知識,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幼兒園內孩子的主要活動就是玩,忽視了對孩子智力的開發。
(二)家園合作形式化
家園合作是開展幼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任務,讓家園雙方形成合理,注重家庭環境方面的健康營造,促進家長在幼兒教育中的積極參與,從而讓孩子的成長可以更加科學,但是當下家園合作開始有一定形式化的表現,比如在家園合作中,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是非常形式化的,并沒有發揮出太多的實際意義。另外在家園合作中,幼兒也沒有獲得太多的成長助力[2]。
(三)幼兒園內教師待遇和培訓不合理
國內幼兒教師的待遇福利,有相關法律的規定。也明確了幼教與中小學教師需要有等同待遇[3]。但其實實際發展中幼教的待遇以及培訓機會并不多,這對幼教來說是一種打擊,影響幼教工作的積極性,也影響了幼兒園的實際發展。
二、幼兒教育的發展策略
(一)規范幼兒教育的內容
一方面幼兒教育要注重科學性以及全面性,掌握孩子的身心規律,并積極了解早期教育和孩子發展的內在聯系,為幼兒教育確定好科學目標,對幼兒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法以及內容展開探究,探討孩子早期發展的獨立性以及規律性。對幼兒教育的內容進行規范,并不僅僅是對一些知識進行學習,而是要注重對孩子潛能的開發,讓孩子可以在早期形成不錯的學習習慣以及各方面生活技能,為日后長期的發展以及成長打下基礎。
(二)構件開放的家園合作平臺
在幼兒教育中,家園合作是不可忽視的部分,需要建立雙方互動的平臺,促進家園之間的共同進步。關于幼兒學習方面,家長也是要注重營造出良好的氛圍。首先是在幼兒教育中,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學習環境展開營造,這樣可以讓幼兒教育的整體水平穩定提升。要注重雙方互動,增加互動的方式,打破班級的界限,教師對孩子要展開積極引導,為孩子的成長做好鋪墊。其次是要積極引導家長參與到幼兒教育中,讓家長發揮出自身的榜樣作用以及對家庭環境的改善,給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條件。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幼兒教育的實際發展,需要借助一定的人力資源,幼教需要滿足各方面的要求,教育部門要對幼教隊伍建設加強支持,招聘幼教人員需要有更高的要求,并對幼教展開激勵措施,讓幼教可以積極提升自己,加強自身的學習,給幼教培訓的機會。在待遇福利方面,要讓幼教與中小學教師處于等同的水平,從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幼教隊伍中。
結論
總之,在當下的幼兒教育實際發展,因為思想上的限制以及各方面外部條件,諸多的問題還是存在,要想讓幼兒教育擺脫諸多不利局面,提升幼兒教育的科學性,需要加強對幼兒教育的改革,規范課程的內容,并未家園合作營造出開放的氛圍和平臺,積極注重幼教隊伍的建設與完善。
參考文獻:
[1]洪秀敏,朱文婷,鐘秉林.不同辦園體制普惠性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差異比較——兼論學前教育資源配置質量效益[J].中國教育學刊,2019(08):39-44.
[2]劉曉霖.整合園內外資源,打破傳統界限——論幼兒園共享游戲區的創設與指導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06):149-150.
[3]胡玲燕,謝春姣.內地西藏幼師雙語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以湖南民族職業學院為例[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