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愛平
【摘要】綜合性學習在我國初中語文教學大綱中占據著重要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為學生提供一個全方位的語文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提升語文綜合運用能力。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建立在語文課程基礎之上的,并將語文課程與其他生活元素相關聯。綜合性學習主要是通過課堂活動的形式,在活動中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幫助學生提升綜合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綜合性學習? 構建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047-01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初中語文教育階段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及語文素養的重要教學手段。大多數教師對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夠重視,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師要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來開展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活動。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模式的構建建議
1.提高重視程度
新課改以來,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究其根本原因,許多教師還是沒有意識到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語文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尤其是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成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對此,學校的管理者應該提高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視程度,可以加大對語文綜合性學習重要性的宣傳,讓教師和學生從根本上意識到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對日后學習和工作的重要性。
2.教師恰當選題
語文這門學科,是生活的產物,它來源于生活,最后也要運用到生活中去。那么什么樣的主題才是適合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呢?當然是生活化的主題。在新課改盛行的背景下,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改革中的一大亮點,由于語文綜合性學習自身的自主性比較強,教師可以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主題,讓學生意識到語文與生活的關聯性。所以,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體可以來源于與學生所處的學校、家庭及在社會的所見所聞[1]。例如,人教版語文教材綜合學習中有一則題目《我愛我家》,這個選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家庭的角度入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這樣才能讓學生敞開心扉,打開思路。有的學生所理解的家并不是家庭的家,可能是班級這個大家庭,也可能是我們的國家。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散思維,鼓勵學生思維的多元性與創造力。
3.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教師的引導作用逐漸被提上日程,對于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這門學科來說更是要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引導作用并不是單一的,要根據課堂的不同階段,做出相應的引導,比如說,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初始環節,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策劃者;在活動的實施環節,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要根據課堂活動中學生的表現與狀態,對學生及時提供幫助與指導,既要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要保證課堂的教學氛圍;在活動的最后環節,教師是課堂活動的評審員,起到對活動的分析與總結的作用。
4.豐富評價方式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目的在于對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及語文實踐運用能力的提高,其教學成果也是多樣化的表現,不能用單一的評價標準來衡量。由此,我們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方式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根據我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現狀,對評價體系有以下幾點總結:可以采用讓學生自我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及家長對學生評價的方式,采取評價主體多樣性的方式可以更加全面有效的對學生的實際水平做出反饋。同時,還要讓評價的方式多元化,對于語文綜合性學習來說更多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情感組織能力,因此,不可以只是將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分或者等級劃分,打分和等級劃分的方式不足以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教師和學生要關注的重點是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過程和實際活動中的綜合表現[2]。
總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是初中新課改的要求,更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即語文素養的必要途徑。教師要根據學生所掌握的語文知識結合現實生活恰當的為學生選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并在課后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全方位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方式,對提高初中生的語文綜合成績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張金虎.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創新教學模式的建構[J]. 語文教學之友,2008(11):4-5.
[2]王芳.綜合性學習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下旬刊),2014(5).